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很多耀眼的名字,圣马丁、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这几位英雄被后人铭记的主要原因是( )A、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压迫 B、建立民主政治 C、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推动民族独立
-
2、19世纪中期,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亚洲很多国家拼命地进行侵略,由于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殖民者的整套侵略计划被打乱了,军事力量被削弱了。结果,这个凶狠的敌人在亚洲的侵略脚步被迫放慢下来。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斗争 C、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 D、加剧了英国对印度的掠夺
-
3、关于1857年爆发的印度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英国小学生受到的教育是,这是一场印度人发动的兵变;而印度小学生受到的教育是,这是一场民族大起义,或者说这是“第一次独立战争”。这主要是由于两国( )A、制度不同 B、立场不同 C、学生不同 D、历史不同
-
4、“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多个地区进行,没有统一的领导者,加之英国方面的拉拢、分化,最终印度没有能够将这些地区团结到一起。而且印度领导者只是想恢复以前的封建制度,没有为人民着想。”这段材料揭示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A、斗争的正义性 B、积极的影响 C、过程的曲折性 D、失败的原因
-
5、(家国情怀)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荧屏,导演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早在19世纪中期,印度的巾帼英雄章西女王也“不让须眉”。她被印度人民尊崇为民族英雄,其原因是( )A、她是印度的一位封建王公 B、她参与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C、她保住了她在章西的王位 D、她使章西地区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
-
6、为了稳定印度局势,1858年11月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发布公告,宣布尊重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印度王公的权利。促使女王改变态度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C、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 D、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
7、“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失败原因 B、特点 C、影响 D、背景
-
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历时十几年,战火几乎席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摧毁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和封建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材料表明该运动( )A、使拉丁美洲全部获得解放 B、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 C、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D、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
9、“(他)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奠基者。”这一事件发生在( )A、14世纪中叶 B、17世纪初 C、18世纪末 D、19世纪初
-
10、下列关于玻利瓦尔的资料中,最可信的是( )A、玻利瓦尔所写信件《牙买加来信》 B、论文《土生白人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影视片《我是玻利瓦尔》 D、传记《玻利瓦尔:美洲解放者》
-
11、根据下图以及相关信息分析可知,该人物( )
玻利瓦尔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A、重视北美经济的发展 B、为民族解放作出贡献 C、最早发现美洲大陆 D、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
12、下图是拉丁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的货币,面值10000玻利瓦尔,图中人物也是玻利瓦尔。这一著名人物与拉丁美洲的历史渊源是( )A、他解放了拉丁美洲的全部殖民地 B、他曾当选“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 C、他被誉为巴西的“解放者” D、他是墨西哥独立之父
-
13、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里的“殖民者”来自(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西班牙
-
14、“到18世纪后半叶,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绝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材料强调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 )A、传统因素 B、经济因素 C、思想因素 D、外部因素
-
15、(唯物史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学者与西方学者关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观点
项目
背景
评价
苏联学者
农奴制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生产和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可克服的障碍,因而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农民斗争和新生资产阶级及其在政治上代表的压力,实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改革维护了地主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沙皇俄国已经向资产阶级君主制度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几步
西方学者
当时俄罗斯社会上层具有西方自由主义人文理念的知识精英和官僚群体与传统利益集团斗争
大改革是俄罗斯走向君主立宪制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步,也是一个传统社会试图应对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成功的努力
——摘编自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
(1)、根据材料,概括学者们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的表述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们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评价的相似之处。(3)、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不同立场学者的观点?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17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亲自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18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创办俄国科学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纸等;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等。彼得一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改革前后持续了26年,促进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处。(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
17、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
18、张华同学在学习某课后制作了如下示意图,示意图的主题是(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俄国沙皇废除了农奴制 C、推翻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D、俄国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
19、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工业产量表
项目
布匹
生铁
钢
煤炭
产量
增长2倍
增长近1.8倍
增长40.6倍
增长近20倍
时段
1861—1881年
1860—1890年
1860—1890年
1860—1890年
A、俄国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C、俄国社会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20、以下内容节选自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法令。这说明这场改革( )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A、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 B、完全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C、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 D、直接触及沙皇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