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
    A、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B、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D、镇南关大捷,击退法军
  • 2、某校历史社团搜集了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资料(原藏于北京圆明园),它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美日侵台 D、中法战争
  • 3、民主法治建设和制度建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自拟一个观点西一篇论文

    材料一 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材料二 他曾经在阵亡将士葬礼上骄傲地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希腊雅典城邦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 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材料四 《罗马民法大全》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役的地位。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地位: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 4、阿拉伯文化瑰宝《天方夜谭》内容丰富,既有《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也有讲述波斯故事的《海姑娘和她的儿子》,还有开罗城中《鞋匠马鲁夫的故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是伊斯兰教文化 B、阿拉伯帝国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 C、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顶峰 D、阿拉伯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 5、“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有(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国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将军握有大权
  • 6、“《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       )
    A、产生背景 B、历史地位 C、适用范围 D、编纂过程
  • 7、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学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建立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这些大学也相应开设了商学院或与商业有关的法律专业。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 8、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进行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C、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 9、春秋时期,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并且组织各国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       )
    A、诸侯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诸侯严格遵从礼乐秩序 C、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D、诸侯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 10、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1921年

    毛泽东

    上海

    28岁

    材料二   “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序号①信息相关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运动是什么?
    (4)、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5)、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 11、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因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三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他们高扬科学和民主精神……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信念永恒》

    (1)、材料一中的“以新卫旧”的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旗号?
    (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梳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
  • 12、1840年到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先后经历了农民战争、自强运动、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下列历史事件与上述“基本脉络”相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 13、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4、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的新的时代特点不包括(     )
    A、是中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 B、利用宗教形式来组织发动群众特点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D、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15、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下表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对应的①处应填(     )

    民族英雄

    林则徐

    陈化成

    邓世昌

    关天培

    事件

    吴淞抗英

    血战黄海

    浴血虎门

    A、抗击倭寇 B、虎门销烟 C、三元里抗英 D、抗击洋枪队
  • 16、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一位教师讲授秦朝历史时的板书设计。

    材料二   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

    材料三   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参”通“叁”诛夷三族);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亨(同“烹”)之刑。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亲自断案)……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班固《汉书·刑法志》

    材料四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板书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制度中的哪一举措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指的是什么?两者有何共同目的?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新创新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秦朝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 17、中医学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均出自中原,其中河南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这反映出古代中原地区(     )
    A、汇聚中西医学 B、自然条件优越 C、文化渊源深厚 D、瘟疫灾害频发
  • 18、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 使用不便。后来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的是(     )
    A、张骞 B、班超 C、蔡伦 D、华佗
  • 19、“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
    A、苜蓿、蚕豆、石榴等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B、西汉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C、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大动脉 D、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 20、河南居九州之腹,中天而立,有“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之说,是建都立业的福地。从夏算起,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几度形成了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下列地区作为都城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
    A、安阳―夏朝 B、郑州―西周 C、开封—南宋 D、洛阳—东汉
上一页 695 696 697 698 6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