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读《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A、①②④ B、④⑥⑦ C、③⑤⑥ D、①②③
  •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社会急剧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请根据下面思维导图中①处应填写(     )

    A、各国变法改革 B、韩、赵、魏三家分晋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 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世代沿袭,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于
    A、尧舜的继位传承 B、禹传子,家天下 C、商汤灭夏 D、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
  • 4、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 5、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印证我国原始先民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这一观点的是(     )
    A、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和石制纺轮 B、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C、永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D、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
  • 6、下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这说明半坡人(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墨盘(谷物加工)

    A、以捕鱼狩猎为生 B、已从事农业生产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懂得人工种植水稻
  • 7、人们借助考古发现,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大约距今1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     )
    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约1万年
  • 8、根据史料的价值,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历史学家的著述
  • 9、研究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而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二者的生活习性相同之处是(     )
    A、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B、建造房屋 C、集体生活,用打制石器 D、人工取火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

    ——摘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2021年2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第三章     ……

    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

    六、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摘自本书编写组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材料中的“革命道路”指的是怎样的革命道路?
    (2)、请为材料二中第三章拟一个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正确、论述充分。)
  • 1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绝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写出材料一所对应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谈谈你对“近代企业”中“近代”的认识。
    (2)、据材料二,分析严复思想主张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
    (3)、材料三中“新思潮、新思想”主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思潮、新思想”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综上,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摆布,成为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部分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第七款: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第八款:京师至海边须留出来畅行通道,故与其有碍之大沽等炮台皆须一律削平。……第十款: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与材料二中图二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关的条约是什么?请指出图一到图二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辛丑条约》的哪些内容?综上,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 13、鸦片战争后,物美价廉的“洋货”取代本土生产的“土货”,很快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但到19世纪90年代,“国货”取代“土货”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并逐渐受到民众欢迎。这种变化说明(     )
    A、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 B、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的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 14、下图新闻报道中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 B、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 15、某同学在kimi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史事是(     )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
  • 16、一位英国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道:“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17、下面是音乐老师为同学们拟定的一份主题为“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的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这些歌曲有助于我们了解(     )

    “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

    1.《告别》       5.《过雪山草地》

    2.《突破封锁线》    6.《到吴起镇》

    3.《四渡赤水出奇兵》  7.《报喜》

    4.《飞越大渡河》    8.《大会师》

    A、辛亥风云 B、长征岁月 C、抗日烽火 D、解放战争
  • 18、下图最适合用于研究(     )

    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
  • 19、以下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 20、民国时期,主政河南的冯玉祥先后设置了自由县、平等县、博爱县、民权县四个模范县,其中博爱县和民权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县名的设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变法维新 改革图强 C、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思想解放
上一页 694 695 696 697 6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