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历史老师以“时代洪流·见证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1)、任务一 【研习先贤思想——感受时代之光】

    材料一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2)、任务二 【品读法律文献——感悟时代潮流】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十七条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摘录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

    法律是维护文明秩序的基石,见证了时代潮流的演进。从上述两部文献,可以归纳出它们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时代诉求?

    (3)、任务三 【走近历史名人——感受时代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使命,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有众多勇担使命的杰出人物。请以“时代洪流·勇担使命”为题,任选下面两个人物,写一篇小短文。(要求:明确写出两个人物,围绕题目,论述结合,史实和价值观正确)

    商鞅 孝文帝  张骞 但丁  瓦特  列宁

  • 2、一片中国茶,半部文明史。九年级同学以“茶·世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收集到的不同资料,请你参与完成。
    (1)、任务一 【推荐茶的文物】

    材料一

    ①距今六千年,人工种植的茶树树根,在浙江余姚出土

    ②宣化辽墓(张匡正墓)出土备茶图局部——碾茶图

    ③清·哥德堡号沉船茶样。瑞典东印度公司商船,载有中国茶叶370吨左右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①件文物出土的历史时期。第1组同学根据以上收集到的材料,需要撰写总结词进行发言,请你完成。(要求:有一定的概括性,并能结合文物的时代背景说明其价值)

    (2)、任务二 【了解茶的传承】

    材料二

    ①唐

    ②宋

    ③清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

    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请你回答第2组同学设置的互动问题:根据材料二,指出茶文化传承有哪些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3)、任务三 【探究茶与世界】

    材料三

    ①1630年,中国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英国经过两次英荷战争,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贸易……1773年,英国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茶叶贸易,征收重税,倾销积压的茶叶,北美各地抗茶组织纷纷成立,发表反英宣言……美国摆脱了英国的经济封锁,1785年美国派商船前往中国购买茶叶

    ②1773年波士顿领条事件

    第3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材料三,结合“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①与②之间有什么关联?

    (4)、任务四 【探究茶与新时代】

    材料四 2022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茶叶出口稳中有增。2022年,我国茶叶出口量37.53万吨,出口金额20.83亿美元。截止到 2022年底,我国茶叶出口总额、绿茶出口量居全球第一位。

    根据任务四,为弘扬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现在拟设计一届茶博会,你认为国内哪一城市适合举办?请简要说明。

  • 3、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2023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近年欧盟出台《人工智能法案》,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颁布了行政法令,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这表明(    )
    A、人工智能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B、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D、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最终取代人类劳动
  • 4、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国外市场。”其目的是(    )
    A、借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 B、创造更多就业 C、提高生产推动经济恢复 D、防止生产过剩
  • 5、1300年,英国埃尔顿庄园法庭案卷载有19个茅舍农涉讼的记录。他们被指控没有给庄园主的马车装草。但这些茅舍农认为自己没有装草的义务,除非他们自愿、主动这样做。为此法庭查阅了有关佃户劳役的惯例后确认,这些茅舍农有义务在草地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这表明(    )
    A、庄园法庭根据庄园主意志设置 B、佃户可以利用惯例保护自己 C、领主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庄园法庭仅维护佃户的权益
  • 6、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制定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两河流域人发明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材料反映(    )
    A、农耕文明影响科技文化 B、大河流域经济高度发达 C、不同文明相互影响借鉴 D、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 7、987年同1978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比重由77.6%降至59.7%,集体经济比重由22.4%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由几乎为零升到5.7%。80%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说明中国 (    )
    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对外开放成就斐然 C、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8、下表反映1905—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到1911年爆发了由新军发起、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参与的武昌起义。这说明 (    )

    报刊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者

    共同点

    中文《楚报》

    1905

    日知会会员主笔

    大都传递于军学两界,倡导革命,影响政治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湖北E报》

    1908

    共进会会员

    《雄风报》

    1910年

    共进会会员

    《大江报》

    1910年

    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报

    A、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 B、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C、报刊在影响日常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D、革命思想传播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
  • 9、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1950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由此可见,1950年土地改革的实质是 (     )
    A、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C、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D、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10、下图宣传画有助于 (    )

    注:一位身穿白衣白裤、表情愤怒的中国老百姓紧握步枪,又开双腿的站姿有一股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他的身后也是一群紧握武器的老百姓。

    A、激发民众奋勇抗日的热情 B、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C、说明我国武器装备更完备 D、凸显国共合作是胜利之本
  • 11、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1922年被派到广东兵器制造厂办青年艺术补习学校和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宣传共产主义。杨匏安的活动意在 (     )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实现工人的经济诉求 C、联系和洽谈国共合作 D、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
  • 12、导致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项目

    数量

    1914—1918年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1914—1918年

    讲地

    减少26000多万亩

    1916—1918年

    罕费

    增加5 000多万元

    A、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B、护国战争遭遇失败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反帝任务已经完成
  • 13、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列诗歌,推断其反映的是 (    )

    《悲平壤》(节选)

    黄遵宪

    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

    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

    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哀威海卫》(节选)

    袁昶

    我军左威右镏鸟,形胜天然鬼工造。

    增台巨炮震九地,火弩水雷环百道。

    堡坞却作偃月形,杀气飞鸟不敢停。

    如何黑云朝压垒,壮士夕化虫沙井。

    A、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14、下表中的两个陶器均出土于河北蔚县。这反映了 (    )

    龙鳞纹彩陶罐

    这种类型的陶器是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龙”的形象多出现在黄帝部落主要活动区


    玫瑰花彩陶盆

    这种类型的陶器是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花”即“华”,多出现在炎帝部落主要活动区

    A、黄帝曾在河北建都 B、我国多元文化交汇 C、炎帝教民制作工具 D、黄帝尊为人文初祖
  • 15、大国之道,顺势而为。时势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和趋向。在历史发展的大转折时期,新旧潮流往往交织并存,共同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1)、【时代·见证社会变革】

    根据以下春秋战国时期单元知识结构示意图,以秦国为例,简述图中①②③处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归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2)、【时风·折射国家发展】

    从下面两组图片中任选一组,简述改革是如何改变时代风貌并推动国家发展的。

                    一组                           

    图1 大化改新后日本人的服装

    图2 明治维新后东京银座景象

    二组

    图3 彼得一世时期强迫行人剪胡子

    图4 沙俄贵族宣布“解放”农奴的法令

    (3)、【时势·重构国际秩序】

    请从下面时间轴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某校历史组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践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 研文物中的文化】

    左图部分文字为“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意为:如果衡器的误差超过十六两,那么负责管理衡器的官员齿夫将被罚缴一件铠甲;如果误差在十六两以下到八两之间,则会被罚缴一个盾牌)

    奏乐陶俑(云南大理出土。749年,南诏王带回龟兹乐两部,图为南诏国演奏胡乐的艺术再现)

    图1 湖北云梦睡虎地日土的秦简

    图2

    图1能够实证秦朝推行什么措施?从图2中我们还能获得唐朝哪些相关历史信息?

    (2)、【任务二 究戏剧中的精神】

    话剧《屈原》宣传海报

        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抗日文化运动,要求南方局“应对发展文化运动问题⋯⋯加以切实研究。”遵照这一指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以开展文艺创作、艺术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战、呼唤民主。

        1942年,重庆国泰剧场首次公开演出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该剧从创作、排练到公演,一直得到周恩朱和南方局的指导和支持。它以艺术的形式对古代诗人屈原的刚毅性格、崇高抱负、家国情怀进行了生动演绎。《屈原》呼吁全国人民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其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宣传和张扬。

    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归纳《屈原》演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3)、【任务三 析实践中的理念】

    农业、农村是国家繁荣安定之基。新世纪,我国近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到2005年全国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免征农业税。自2006年1月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整编

    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邮票被设计成日历的格式,充满深意;上面一页大大的“税”字正在被撕掉,寓意取消农业税;露出半面的后一页,则是庄稼在彩虹下葱郁生长,寓意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农业大发展的前景。全面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惜民之力、恤民之患、体民之心的原则和理想,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据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整编

    根据任务三中的材料,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进程的特点,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7、下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简介。这两部电影都 (    )

    时间

    电影名称

    主要内容

    1921 年

    《虔诚的维杜罗》

    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1943年

    《命运》

    “印度母亲”的曼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

    A、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 C、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歌颂了“万隆精神”
  • 18、下图是创作于1919年的一幅漫画(图中一个巨头正手执圆规指向欧洲大陆),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断,漫画作者旨在 (   )


          三巨头

    A、肯定“三巨头”维护欧洲秩序 B、揭露“三巨头”结成军事同盟 C、讽刺“三巨头”操纵国际联盟 D、谴责“三巨头”推行强权政治
  • 19、以下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20、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时人崇洋媚外 B、地区发展有差异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科学思想的传播
上一页 356 357 358 359 3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