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为了开阔国际视野,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探究任务。(1)、探究一 【航路新辟 世界互联】
物种交损示意图
玉米改变了南欧的农业生产和饮食习惯,马铃薯也在爱尔兰到俄罗斯的阴冷潮湿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营养革命……欧洲传入美洲最重要的作物是甘蔗。16世纪20年代以来,甘蔗种植园的建立为欧洲人指明了一条路径,即美洲是可以产出利润的……随着美洲原住民人口的衰落,引发了跨大西洋最大的、最重要的人口迁徙——1200万非洲人被迫来到美洲成为强制劳动力。
——摘编自[英]特雷弗·伯纳德著《大西洋史》
根据探究一分析,“物种交换”带来了哪些影响?
(2)、探究二 【工业革命 市场互通】19世纪中期以后,机器大工业越来越多地把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吸引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特别是19世纪40至70年代,世界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品所占比重上升,其中纺织品增长最快并占重要地位。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著《世界经济史》
根据探究二,概括19世纪中期以后“市场互通”的表现,
(3)、探究三 【应对变局 命运与共】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持续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许多全球性挑战越来越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强世界各国合作是大势所趋,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2、节日反映社会风貌,雕刻时光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下节日的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
外来节日
(主要是近代以来流行)
政治性节日
(近代以来设立)
新兴节日
(21世纪以来出现)
春节(农业节气)
圣诞节(起源于西方)
学雷锋日
“517”吃货节
清明节(农业节气)
元旦节(公历新年)
青年节
双十一购物节
端午节(农业节气)
五一劳动节(纪念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
建党节
中秋节(农业节气)
建军节
傣族泼水节
三八妇女节(纪念 20世纪初一系列妇女运动)
国庆节
彝族火把节
抗战胜利纪念日
材料二
其他国家或地区有代表性的节日(部分)
序号
节日名称
简介
1
情人节
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之一
2
圣诞节
一个宗教节日,最初是为了庆祝耶稣诞辰,后成为西方传统节日,逐渐风靡全球
3
4
法国国庆日
哥伦布日
每年的7月14日,为纪念攻占巴士底狱以及联盟节。该节日成为维系共和国民族国家感情的象征和纽带
又称哥伦比亚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材料三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摘自中央政府门户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下节日构成的特点。(2)、请参照示例,从材料一的政治性节日中任选一个节日(示例除外),写一张“节日介绍卡”节日:学雷锋日
介绍内容:学雷锋日为每年的3月5日,这是为了纪念雷锋同志而设立的节日。雷锋同志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干一行爱一行,乐于助人,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雷锋精神”,影响深远。同时,雷锋的事迹也反映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与追求。今天“学雷锋日”又被赋予了志愿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
(3)、根据材料二,“哥伦布日”这一节日名字在少数美洲人民中遭到反对,请分析原因。请你为“哥伦布日”换个能被拉丁美洲人民所接受的名字,并说明理由。(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节日的认识。 -
3、2024年4月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时谈道:“双方要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正道,倡导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反对一切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反对冷战思维和挑动分裂对抗,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休”。中方态度 ( )A、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践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说明中俄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
4、二战后初期,西欧主要国家纷纷放宽了美国公民在签证申请、入境和货币兑换等方面赴欧旅游的限制,但却对本国国民用于娱乐和旅行的美元兑换额度作出限制。这主要是 ( )A、出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B、立足美苏争霸的背景 C、基于二战后西欧的现实 D、有赖于欧洲走向联合
-
5、欧洲早期的藏书票通常印有贵族的家族纹饰、王冠等象征特别身份及权势的元素,而17世纪以来,各种动植物、卡通形象、名人头像、自画像等元素开始广泛应用在票面设计上。该现象 ( )A、源自印刷术在欧洲传播 B、彰显人文主义时代精神 C、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D、标志封建等级制的瓦解
-
6、格里芬是欧亚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下图是格里芬在欧亚各地的各种形象,这反映出 ( )A、文明传承具有差异性与地域性 B、文化传播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 C、文明演进具有一致性和时段性 D、文化发展具有同源性和封闭性
-
7、下表展示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节日讲话文本中的高频词汇,其中甲和乙所对应的历史阶段分别是 ( )
甲
“群众”“公有制”“工业”“计划”“探索”“创新”
乙
“市场”“开放”“经济”“科技”“创新”“进步”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8、下面两张图片分别为1915—1936年和1937—1945 年中国新建厂、矿的密度分布地图,由两张图的变化可知 ( )A、战争的爆发影响了工业布局 B、反帝爱国斗争决定经济发展 C、政府腐败导致民族工业萧条 D、抗战时期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
9、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和1949年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组成图例。据此可知,在此期间( )A、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B、中国共产党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C、土地革命政策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D、工人出身的党员人数量下降趋势
-
10、如下所示漫画中,清政府面对着各地的纷纷独立,嘴巴大张,双眼惊愕,已经“疮痍满目”。该漫画描绘的历史事件 ( )A、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B、宣告封建制度彻底结束 C、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 D、反映清朝统治走向瓦解
-
11、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
12、2025年是农历蛇年,白娘子作为蛇的经典传说形象,明清之前对她的叙述还脱离不了予人灾祸的“悲观”思维,而明清时期,白娘子则在运河文人迎合民间审美的笔触中,首次具备人能感知并渴望拥有爱情的特殊属性。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小说的大众化 C、市民阶层壮大 D、迎合民众审美
-
13、下图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经济重心的变化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科举制度的影响
-
14、明朝时期,传统农业单一稻作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农民开始利用轮作、间作等方式实现农田的多样化种植: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农作物的引入 ( )A、小麦 B、番薯 C、番茄 D、苜蓿
-
15、唐高宗废除了关陇贵族出身的王皇后,立庶族地主出身的武则天为皇后,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此举“标志着国家体制从皇帝贵族体制到皇帝官僚体制的完成”。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三省六部制得到充分发展 B、科举制度影响宫廷的形势 C、贵族攻治唐朝被彻底废除 D、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
-
16、筷子是中原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壁画(如下图所示)中就发现有用“箸”(筷子)的场景。画面中可以看到左侧的童子单手拿着烤串,男主人手持一双箸挑取盘中的食物。这可以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 )A、中原地区饮食文化发展 B、肉类在日常食物占比高 C、民族交融对生活的影响 D、畜牧业是当地主要产业
-
17、人名的命名习惯受到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汉书》和《后汉书》“王子侯表”中,常见东汉有“刘义”“刘仁”“刘忠”“刘奉义”等一些名字。这些名字的出现说明东汉时 ( )A、中央集权制度趋于完善 B、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价值观 C、文学形式开创了新局面 D、造纸术改进促进文化传播
-
18、《论语·八佾》有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段史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礼崩乐坏,秩序混乱 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
19、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猪骨、酒的残留物、人工栽培稻的碳化颗粒。较其稍晚的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 )A、多元一体格局初步显现 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农业生产改变生活方式 D、早期国家初始形态出现
-
20、世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人类学家所称的“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请你参加关于这一法则的项目式探究。(1)、任务一 【探究14—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
中国
欧洲
经济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
政治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开展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文化
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经历①、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对外交往
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
完成②,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近代科技产生
写出上表中的序号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并为14——18世纪欧洲的变化概括一个主题。
(2)、材料一 英国在资源配置上任由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完全信赖资本的逐利性,而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了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美国)利用英国单方面的开放,到英国设厂,如福特公司、通用电气,奥的斯电梯、杜邦公司、辛格公司等纷纷在英国设厂生产。
德国利用英国敞开的自由贸易大门,凭借化工等新技术的突破而形成强劲的工业竞争力,反过来大举占领英国市场。
———邓久根、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任务二 【探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阶段
年份
A
B
法国
D
1
1861—1873年
3.3%(1851—1873年)
5.0%
/
3.8%
2
1874—1890年
1.7%
5.2%
2.1%(1870—1890年)
3.5%
3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数据源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上表中,哪两个字母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英国的增长率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美国在第1阶段有高增长率的政治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落后,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的症结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和任务,围绕“受到阻滞的领先”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