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校九年级学生正在参加“立足广东,了解中国,面向未来”的博物馆研学之旅,邀请你共同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研学任务一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陈的既有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也有从沉船中发掘的众多文物。

    文物图片


    沉船船舱结构示意图


    金腰带


    青釉菊花瓣纹盘

    文物介绍

    “南海一号”是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船型,尖底设计使它适宜远洋航行

    腰带全长1,72米,工艺精良,其形制不见于国内,极具异城风情,专家推测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

    “南海一号”出水碗、盘、壶、罐等各种瓷器大约16万件,来自江南景德镇、浙江龙泉等各个窑

    根据上表中材料,概括这些文物所反映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

    (2)、研学任务二 【探访民主革命策源地】

    广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革命纪念类博物馆,见证了广东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历史学习的生动教材。

    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推荐卡

    推荐博物馆

    推荐理由

    推荐博物馆

    推荐理由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主要事迹:


    叶挺纪念馆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

    主要事迹:

    选择任务二材料中的一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将博物馆推荐卡补充完善。

    (3)、研学任务三 【探求改革开放前沿地】

    广东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闻名遐迩。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

    照片《乘业专列到达深圳的队伍》

    照片《港商与深圳皮鞋厂员工合影》


    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股金证存根

    图片介绍

    从 1979年底到1983年,2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先后从全国各地奔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港商是建设经济特区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推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

    1983年7月,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公开向社会发售全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股票,在全国率先进行股份制集资

    请从任务三材料中概括深圳能成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原因。

    (4)、请结合本次研学之旅,谈谈建设博物馆的现实意义。
  • 2、如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它反映了 (    )

    A、一战前夕的欧洲 B、二战期间的欧洲 C、冷战期间的欧洲 D、苏联解体后的欧洲
  • 3、大化改新前,部民是主要生产者,没有人身自由。大化改新后,国家占有土地,班给公民口分田,以租庸调的形式向公民征收国税和课以徭役,而公民紧缚在口分田上,以臣属关系依附于国家。这说明大化改新 (     )
    A、提高了地方管理职能 B、加强了武士阶层的力量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推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 4、牛津大学校徽(如图)的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USILLUMINATIO MEA”(主照亮/启发我)。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材料说明 (     )

    A、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 5、下列材料可印证 (     )

    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儿子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A、《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B、债务奴隶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的主要来源 C、男性家长在古巴比伦王国拥有绝对的权威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层利益
  • 6、下表是老师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三次重大分期的梳理,这表明 (    )

    分期

    时间

    主题

    第一时期

    第二时期

    1840—1915年

    1915—1931年

    向西方学习技术与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第三时期

    1931—1949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借鉴先进文明必须经过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B、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束 D、中国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借鉴包含吸收、内化和创新的过程
  • 7、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于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极其重要的基础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主张将“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分开论述。对此,注敬虞认为:“对近代中国而言,当他的一只脚踏进半殖民地社会,另一只脚必然进入半封建社会。”汪氏意在强调 (    )
    A、“半殖民地”“半封建”范畴不同 B、“半殖民地”“半封建”相互决定 C、“半殖民地”“半封建”不可分割 D、“半殖民地”“半封建”内涵相同
  • 9、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    )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节选)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遵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节选)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 B、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 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 10、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典型如下表,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幽、翼、青、并、究立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车)过江淮

    《晋书》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宋书》

    A、政权建设与社会进步 B、技术发明与经济发展 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D、商业繁盛与文化交流
  • 11、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延长历史的长度,拓展历史的宽度,挖掘历史的深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1 西方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表2 中国历史人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2世纪

    大学兴起

    1276年

    元灭南宋

    13—14世纪

    出现租地农场和于工工场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产生

    1380年

    明朝废丞相,强化君权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381年

    明朝令商贾之家只许穿布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405—1453年

    郑和下西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596年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1688年

    英国发生“先荣革命”

    1637年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644年

    清军入关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24年

    雍正皇帝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教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29年

    雍正皇帝设军机处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757年

    清政府下令关闭其地港口,只留广州对外通商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19世纪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结合表1,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9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3)、请你根据表1、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沉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 1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①创立拜上帝会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3、陈旭麓曾撰文写道:“南京狮子山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材料中提到的纪念性建筑与近代哪场战争的失败有关?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②设置台湾府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 15、在对下图的判断中,同学甲和乙发生分歧。乙错误地以为是“清朝”疆域图,被同学甲纠正为“元朝”疆域图。同学甲的判断依据包括 (    )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回族在元朝形成

    ③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④大都是元朝都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6、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 1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西汉司马迁撰写《汉书》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求》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著作

    C

    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数字

    是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数学成果

    D

    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A、A B、B C、C D、D
  • 18、为方便记忆,小明让AI帮他写了一首朝代顺序诗:“夏启传宗四百年,商周礼序甲骨传。秦汉风云三国乱,两晋南北几朝迁”。根据诗的表述,下列年代尺应完善的内容依次是 (    )

    A、①西周  ②西晋  ③东汉  ④春秋 B、①西周  ②春秋  ③西晋  ④东汉 C、①春秋  ②东汉  ③西周  ④西晋 D、①西周  ②春秋  ③东汉  ④西晋
  • 19、阅读下面三幅不同时期的地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 ( )
    西周分封示意图春秋争霸图战国七雄地图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战争规模越来越小
  • 20、下图所示为“何尊”,是一件西周青铜酒器。它底部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大意是:武王在攻克了商的都城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把中国当我的家园了,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国”两字的实证。由此可知 (     )

    A、中国国家认同具有悠久历史 B、铭文反映了商朝建立的历史 C、西周的疆土范围较商朝缩小 D、西周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成熟
上一页 355 356 357 358 3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