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抗击日军(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
2、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说明 ( )
时间
组织情况
党员人数
1923年下半年
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
约20人
1925年12月
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
共53人
1926年初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道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
100人左右
1926年底
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
共525名
(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21——2021)》)
A、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B、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3、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尔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
A、宣扬了革命思想 B、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
4、唐朝时期,汉文在西域已成为一种盛行的语言文字。下图是新疆地区出土的唐代文书,长538厘米,宽27厘米,内容是当地12岁学童卜天寿抄写的《论语》《千字义》及创作的诗歌等。材料反映了( )A、中原地区政局稳定 B、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西域商品经济发达 D、海上贸易高度繁荣
-
5、阅读材料,围绕“教育与时代共振”主题开展探究。
【时代浪潮】
材料一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瓦特和蒸汽机以及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融入时代】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涌现了许多为普通人开设的技术学校和大学学院。在伦敦技术学校中,工资劳动者占全体学生数的2/3。这些学校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宗旨,着眼于学科的有用性。19世纪初,议会开始颁布工厂法,强制儿童实施教育。1839年,议会拨款20000英镑作为初等教育的经费。1841年,英国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
——摘编自潘迎华《英国近代教育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材料三
派别
主张
措施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创办京师同文馆——最早的新式学堂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维新派
教育救国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鼓励出国留学
——改编自俞国宁《“教育救国”与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
【时代人物】
材料四
姓名
事迹
孔子
兴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培养了三千弟子
蔡元培
出任北大校长之后,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
张桂梅
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供贫困家庭女孩读书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八年级上册和《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说出体现了哪一唯物史观。(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中国教育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6、阅读材料,围绕“交通与社会共发展”主题开展探究。
【帝国交通】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代的罗马近郊道路网——摘自[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百年铁路】
材料二
1876年
英商擅自修筑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全线通车。清政府与英方交涉后,将其赎回,并随即拆毁
1895年
清政府下诏将铁路作为自强要策,制定了官办铁路的基本政策
1903年
清政府颁发《铁路简明章程》,向民间开放铁路修筑权,商办铁路兴起。与此同时,列强大肆抢夺中国铁路权益,直接修建或间接控制了诸多线路
1908年
沪宁铁路通车,上海到南京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当年运送旅客达323万人次
1909年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竣工
1912年
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随后,提出建设16万公里铁路的目标和方案
1932年
中国第一部《铁道法》颁布
1937 年
全国铁路里程达2.2万多公里,近代中国铁路基本框架形成
1937—1949年
铁路遭受大规模破坏。新中国成立前,全国铁路通车里程不足1.13万公里
——整理自钱吉奎《百年铁路》
【交通与社会共发展】
材料三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图1 丝绸之路
图2 新航路的开辟伟大人物
第二组
图3 蒸汽机车
图4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技术变革
第三组
图5 武汉长江大桥
图6 港珠澳大桥国家政策
第四组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摘编自西蒙·加菲尔德《时间观》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摘编自陈家付《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平保障问题研究》
思想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交通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变化。(3)、请根据材料三中搜集的素材,在第一、二、三组中任选一组,参照范例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范例】研究角度:思想观念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的素材来看,伴随着铁路时代的到来,火车时刻表也应运而生,人们需要根据人工的时钟来调整作息,这在无形中就产生了“守时”的观念;同时,人们还发现,在火车上,不分贵贱等级之分,大家同挤一列火车,促进平等观念的传播。
研究结论:交通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7、下图为16世纪到21世纪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这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B、欧美国家加紧殖民扩张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演变
-
8、1949年6月8日,英国作家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出版,该韦刻画了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御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该书在西方文坛大受欢迎,其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开始 B、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弥漫 C、两极格局形成 D、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
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即便把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都烧毁,这些书籍中包含的思想仍然会存在,而人民⋯⋯仍然会按这种世界观来办事。”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 )A、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B、已为各国政府接受 C、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 D、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10、下图展示了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图中的F1代表革命发展的动力,F2是制约革命发展的阻力。下列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F1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a处是来克星顿的枪声 C、F2是英国封建统治的影响 D、c处是《独立宣言》发表
-
11、下图是某时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如图所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洲在东部。据此可知,该地图( )A、有可能绘制于新航路开辟以前 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C、有力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
12、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 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
13、1913年2月23日出版的《独立周报》中写道:“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段材料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
14、许倬云在《说中国》中指出:“中国皇朝,向来以汉、唐为最重要的时代⋯⋯汉代是充实华夏,完成‘中国’本体的‘成’;唐代则是取精用宏,开展性的‘大成’在此以后,就逐渐固定、僵化,而衰败了。”明清时期政治上的僵化表现为( )A、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闭关政策的实施 D、宽松的人口政策
-
15、正月初五迎财神,始自于初五买“财马”。明清时期发展成为迎财神,但在初五民俗中南北方有差异,北方这一天要“送穷”,希望把穷送走就好,而南方称为“迎财神”,则要发财致富。下列与这一差异有关的是( )A、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南方安定,北方动荡 C、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交融 D、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
-
16、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哪吒的父亲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是唐太宗年间的李靖。现实中他最有可能 ( )A、唐初开疆拓土,战功显赫 B、参加武举,一举夺魁 C、平定安史之乱,利国利民 D、西行天竺,传播佛教
-
17、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出现“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阿爷无大儿”“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说明当时的北方社会( )A、华夏认同观念盛行 B、民族交融成趋势 C、政权分立与政局动荡 D、江南地区大发展
-
18、东汉锦袜出土于新疆,用绛、白、宝蓝、浅驼、浅橙五种颜色的丝线织成,上面有隶书“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字样的吉祥语,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此袜可( )A、见证张塞出使西域携带丝绸 B、说明秦汉时期棉纺技术先进 C、证实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兴盛 D、考证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
19、据《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这一现象说明( )A、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B、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周王室入不敷出 D、春秋时期民族交融
-
20、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仍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但进入农业时代的河姆渡和半坡等遗址中都出土了精细的磨制石器。这说明( )A、磨制石器是农业产生的前提条件 B、山顶洞人没有掌握磨制工具的技术 C、山顶洞人已经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D、原始农业是推动磨制石器出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