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 年蛇年春晚的《秧 BTO》节目,通过人形机器人表演秧歌,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展示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绿色 B、协调 C、创新 D、开放
  • 2、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 整个交还给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谈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 3、北海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北部湾的东北岸,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贸易口岸。北海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
    A、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特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袁隆平。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崇尚民主、提倡科学 B、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C、科技创新、强国兴邦 D、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 5、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 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材料描述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背景 B、目的 C、含义 D、意义
  • 6、下图反映了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促使人口数量从 B 处变化到 F 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 7、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主题,准备在公

    众号推送一篇文章,下面适合作为配图的是( )

    A、①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B、②《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标准》 C、③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D、④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 8、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私有经济成分的占比情况。这种情况最早

    应出现于(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9、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面为 20 世纪 50 年代发行的部分的人民币图案,它们共同印证了( )

    A、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B、国家工业化建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防科技的发展
  • 10、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抗美援朝(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11、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的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结束这一段屈辱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 12、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学们围绕“对外交往”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任务一 认识人物】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罗列出部分人物。

    材料一 见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简述其主要事迹。

    (2)、【任务二 分析政策】同学们查找大量资料,梳理了不同朝代的对外交往政策。

    材料二 见下表。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和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分析造成唐朝、清朝对外政策不同的主要原因。

    (3)、【任务三 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对外交往”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见下表。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观点:杰出人物在对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

    观点:国家实力对外交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外交政策的制订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指导原则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3、推进创新,筑牢制度自信,历朝历代于制度变革之途各显独特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重门第轻才学。隋王朝统一全国后,由政府出面,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考生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按考试成绩录用。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科举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人才选拔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  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1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这样,行中书省就成了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了。今日中国地方的最高行政区划为“省”,即本源于元朝的“行省”。

     ——摘编自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地方上采取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事,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根据材料三,归纳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制度变革的认识。
  • 14、图像史料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结合文字史料挖掘图像中的信息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图一:唐朝灌溉工具      

    图二:宋朝拔秧工具 

    示例图:唐朝耕作工具曲辕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补充上图的工具名称。

    A:    B: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参照示例图,任选图一或图二工具撰写一份解说词。

    【示例图】解说词:示例图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其特点是将直辕改为曲辕。这一创新使耕作更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唐朝农业发展。

    (3)、材料二  见下面史料。

    毕昇(约970—1051)塑像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中毕昇发明的是哪一项技术?根据材料二概括这项技术的优点。

    (4)、材料三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形态曾经历过一次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唐长安城内临街坊有围墙,临街的坊墙不准开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唐末开始,在封建统治者的干预下缓慢前进,坊墙逐渐消失,前店后宅的沿街商业出现,到宋代新的、开放的、外向的、自由的街巷制度形成。

    ——摘编自汪睿等《从“坊里”到“街巷”——浅谈唐宋时期街区开放的影响和启示》

    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城市的变化。

    (5)、材料四

    福建……出土的南宋海船图(残存)。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摘编自吴钩《重新发现宋朝》

    请根据材料四写出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15、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其中代表人物顾炎武的主张为 (    )
    A、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 B、批评“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惟天下之至诚,立天下之大本
  • 16、 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自然灾害 D、人地矛盾
  • 17、 明朝时,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手工生产基地。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在 (    )
    A、苏州 B、广州 C、松江 D、江宁
  • 18、 明朝末年流传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这首歌谣可知, (    )
    A、明朝政治日益腐败 B、起义军已攻下了北京城 C、起义军英勇善战 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 19、 某导演准备筹拍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剧本中有场景提到需要拍摄当时的食物。假如拍摄朱元璋登基时的御厨,当时的食物无法为朱元璋提供的是 (    )                                              
    A、馒头 B、东坡肉 C、玉米粥 D、葡萄、石榴
  • 20、 西方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元朝对外来科学技术与文化很重视,曾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其中有 (    )。
    A、《唐本草》 B、《回回药方》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