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本世纪之初,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共产国际
-
2、秦皇岛是我省沿海城市。198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5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11.09亿美元。至2019年秦皇岛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 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D、政企分开释放企业活力
-
3、20世纪50年代农村集体吹哨上工,“一遍哨子不动身,二遍哨子头一伸,三遍哨子才出门”,到80年代“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农民获得了( )A、生产自主权 B、土地所有权 C、自由选举权 D、企业经营权
-
4、“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它”指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中共十八大
-
5、50年代我国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 B、经济建设的需要 C、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 D、科教兴国的提出
-
6、《共和国年轮》记载:除中央单位以外,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有70余次。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这场“大讨论”的主题是( )A、姓“资”还是姓“社” B、真理标准问题 C、党的中心工作 D、平反冤假错案
-
7、“我只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油井。一切的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下列历史人物中,说这一席话的应该是( )A、黄继光 B、焦裕绿 C、王进喜 D、雷锋
-
8、据统计1949 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中广告主的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广告主的身份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行一五计划 C、实行三大改造 D、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9、1954年,我国在制定第一部宪法过程中,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由此可知,我国第一部宪法( )A、标志法制国家的建立 B、决定新中国的社会性质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
10、在编制“一五计划”时,政府提出要正确规划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使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同国力相适应⋯⋯既要考虑到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思想。这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编制( )A、关注改善民生 B、注重实事求是 C、适应全球经济 D、奠定工业基础
-
11、据统计,建国前占全国农户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和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建国初我国( )A、贫富差距扩大 B、科技十分落后 C、人口分布不均 D、土地集中严重
-
12、正确解读材料,获得有效信息,是历史学科必须培养的学科能力,“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于( )A、美军飞机对中国边境城市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应朝鲜政府请求,赴朝参战 B、美国派兵支援朝鲜南方军队作战 C、在抗美援朝中,涌现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战士 D、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
13、激动人心的场景记忆在历史镜头中。下图所示历史镜头标志着(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2012年11月29日)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中国梦以及中共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材料二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
香港回归
1999
澳门回归
200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8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崛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语言通畅,字数在120字以上。)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古代大事记(部分)
时期
事件
北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天工开物》初刊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作者。(2)、为举办主题学习活动,请从材料中选出同一领域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
16、 请运用历史学科素养,完成下面各题。(1)、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写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北齐后周盘踞一方,隋文帝名扬四海)。“结合所学,简述陈普在文中高度赞扬隋文帝的原因。(2)、对图二帝王,《旧唐书》赞曰:“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译文:高皇帝创立了国家,扩张势力如同摧枯拉朽,国家的运势昌盛)。“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证明该评价。(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图三人物的治国理念,简述他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并指出他还重用过哪些著名的贤相?(4)、图四人物在其统治前期,推行过哪些改革措施?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请为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
18、 下图所示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它反映出清朝( )
《盛世滋生图》
A、商业管控严格 B、海外贸易频繁 C、商帮竞争激烈 D、商业贸易兴盛 -
19、 清朝大臣张廷玉被皇帝召见,他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时,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张廷玉的职务最有可能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军机大臣
-
20、 下列史事中,最能说明“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李自成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