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党的历史上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A、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B、系统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 C、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 2、“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的是(   )
    A、左宗棠 B、孔繁森 C、王进喜 D、焦裕禄
  • 3、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
    A、土地改革留下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破坏了自然环境 C、广大群众对分配制度不满 D、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 4、“一五”期间,河北省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9.22亿元,其中80%用于煤炭、电力、纺织、冶金工业。煤炭业投资3.37亿元,电力投资2.28亿元,纺织业投资2.834亿元。1954年10月,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石家庄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1955年,苏联援建的全国最大的化学药品工厂——华北制药厂也开始兴建。同时兴建的还有保定造纸厂等,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也开工建设。这表明“一五”期间河北省(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重视农村建设 C、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D、完全自力更生
  • 5、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解放区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中农民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6、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为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罗盛教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落水少年安然无恙。他们用行动锻造了(   )
    A、五四精神 B、延安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 7、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国在西藏的边境地区处于“有边无防”状态。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边防,外防侵略,内护稳定。据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
    A、开辟了西藏人民通往幸福的道路 B、构筑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 C、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政治前提 D、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8、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个“新”主要是指(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C、国家实现了独立与富强 D、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 9、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0、中国智慧是指中国在不同领域中,基于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某同学整理了中国现代史上体现“中国智慧”的材料,请你参与研讨。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件(部分)

    1949年

    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世纪末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

    2013年

    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路和海陆连接中国与亚欧非等地区

    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关史实,围绕“中国智慧”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有总结提升。)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周锟《从“北方谈话”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程》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指出“南方谈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主要内涵。简述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应当如何实现中国梦?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迈进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指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座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原因。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轰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二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四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试分析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3)、材料三的歌曲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中国参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写出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概括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 14、“国家赋予你职责,你用来完成崇高的使命。你是稻田里的守望者,长年累月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你说人生有两个梦想:可以播种全球,可以禾下乘凉!”这首诗中描绘的中国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 15、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作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正义力量,可以在联合国发声发力,也使得联合国更加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事实上,缺少中国的联合国,必然会在多种全球性议题上出现功能性失调。由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C、能够成功解决世界难题 D、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力量
  • 16、新华社1997年报道:“7月1日一个神圣而又耐人寻味的日子,一段惨痛历史的终结与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纪念日在同一天……滔滔香江可以作证。”新华社报道的新闻是(   )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香港回归祖国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青藏铁路通车
  • 17、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事实主要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命运前途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 18、山东地区氢能源公交车发展迅速,已在济南、潍坊、青岛等多地投入运营,技术性能国际领先,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且零污染排放。这一做法(   )
    A、建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 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D、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 19、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中共十三大到十九大”等资料确立为一个学习单元,其主题应该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20、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由此可见,当时我国急需
    A、改变领导人的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结束“文革” D、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