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世界中世纪史》中提到,法典提出了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公法是有关罗马帝国政府的法律,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其中私法(民法)最完备,影响最大,人们所说的罗马法往往专指私法……书中“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大宪章》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 2、严复在其译著《原富》中论及中古西欧“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一国之地,分几拂特,分各有主,齐民受理其中而耕其地,则于主人有应尽之职役,而莫大于出甲兵,应调发之一事。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其中关于中古西欧的特征有(     )
    A、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B、封建王权不断加强 C、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 D、出现租地农场
  • 3、下列图片是古代欧洲某一时期示意图,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通过战争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2世纪时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C、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 4、尼罗河在埃及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被称为“永恒的涅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文明呈现出交融特征 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特征 C、人类文明产生具有相似性 D、农耕文明拥有扩张潜能
  • 5、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大秦帝国》序言

    材料二: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秦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图片为我们展现了秦朝的统治模式,①为一种官职,②为一种制度。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统治模式的意义。
    (3)、材料三展示了秦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两项措施,请分别说出其意义。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极大增加了耕地面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社会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合法化。地方经济的发展,促使诸侯国势力不断扩大,周天子经济、军事实力逐渐弱化,丧失了“天子”应有的权力与地位。

    ——摘编自吴布林《经济史中农业技术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铁器与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周天子弗能禁止”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人类的祖先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土地上栽种,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在家中饲养,年深日久,终于进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逐渐开始定居生活、在农闲时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所以农业是文明之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位首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始农业出现的主要表现?
  • 8、诸葛亮《隆中对》中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汉代的益州涵盖了如今的成都平原。把成都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它山堰 D、都江堰
  • 9、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请我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废公族疏远者,以执养战斗之士”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打击了旧贵族的等级秩序
  • 10、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1、2、3,据此判断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 11、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的“它”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 12、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政治:各诸侯国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兼爱”、“非攻”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1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 15、图片体现了某一时期国家的统治形态,下列选项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

    A、农民阶级生活悲惨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是大一统时期
  • 16、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曾两次亲赴现场调研,多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国政府如此重视良渚遗址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发现了同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B、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 C、证实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D、出现了人文初祖
  • 17、某历史兴趣小组展开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干栏式建筑”、“浙江义乌桥头遗址碳化稻粒”、“木柄骨耜”、“蛋壳黑陶杯”等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原始社会与人类起源 B、文明的出现与国家产生 C、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D、奴隶制王朝的兴衰
  • 1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6 世纪初

    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1804 年

    颁布《拿破仑法典》

    18 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4 年

    成立第一国际

    1871 年

    巴黎公社建立

    请选择上表中的相互关联的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9、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 ”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倾听历史呼声】

    材料一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 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

    ——摘编自《神曲》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思想主张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历史变化】

    (2)革命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上面图片场景反映的两场革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制度变化?

    任务三【启发历史深思——寻找历史借鉴】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合众国的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美国1787年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

    (3)以下表述是从任务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B.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中起了重要作用。

    C.美国1787年宪法满足了民众“人人生而平等”的诉求。

    (4)根据任务三谈谈你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5)综合上述任务,请列举资产阶级以思想引领时代发展的具体实践。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始于家庭组织,在古代,棉花产品的生产纯粹是家庭产业,每一个社会单位完全自给自足。12-14 世纪,意大利的企业家把原棉预付给周围农村的妇女,雇佣她们纺纱;然后与城市里组织成行会的工匠签订合同,雇佣他们制造棉布;接着企业家给货物打上自己的标记出口到海外市场。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2-14世纪意大利的棉纺织业与传统棉花产品生产的不同。

    材料二   16-18世纪关于棉花旅程的历史场景

    场景1____

    大量运载着棉花原材料的船只进入英国利物浦。

    场景2____

    种植园中,大量黑人奴隶正在种植棉花,一旁还有白人监工。

    场景3____

    欧洲商人用棉布在这里交换黑人奴隶,再把黑人奴隶装入船只运走。

    (2)请将地图中,代表地理位置的字母填入表中对应历史场景。根据材料二中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对棉花的旅程产生影响的因素。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4)有学者说:“棉花的历史,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上一页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