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殷墟出土的十多万片甲骨中,有近200片记载了妇好的故事:她是武丁的王后,也是祭司;曾统帅军队讨伐羌方,并取得胜利。这些情况《史记》中只字未提。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史记》首次记录了甲骨文的出土   ②甲骨文记载了祭祀、战争等内容

    ③甲骨文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证据   ④出土文献可填补传世文献的空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教育革新】

    材料一:孔子推广私人讲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删定或改编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治国方略】

    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文化传承】

    材料三: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此起彼伏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 3、大秦帝国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创立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却又二世而亡,让后人唏嘘不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材料二:

    材料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

    —摘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1)、材料一中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简述秦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2)、材料二中哪一种货币是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使用的货币?(写出序号和名称),秦朝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巩固统一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秦帝国的兴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 4、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材料三:平王立,东迁于雒(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图片中的①、②处内容的填写。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平王东迁后,春秋时期政治格局有什么变化?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有可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界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材料三: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所掌握的生存能力是?
    (3)、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三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
  • 6、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到景帝时“都鄙廪庾尽满”,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西汉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封建统治 B、吸取秦亡教训 C、发展农业生产 D、减轻农民负担
  • 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A、以德化民 B、削弱侯国 C、实行分封 D、休养生息
  • 8、下图是秦朝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皇帝 B、丞相 C、郡守 D、县令
  • 9、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秦朝法律还规定,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说明
    A、秦朝严刑峻法,法令严苛 B、秦朝注重社会治安的管理 C、秦朝重视家族邻里的团结 D、秦朝时团体犯罪现象普遍
  • 10、《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越王勾践楚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 11、据史书记载,春秋前期有10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时只剩十几个。诸侯国数量减少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 12、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地区居民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政治变革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 13、“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财产 B、血缘 C、贤德 D、出身
  • 14、一位同学介绍下图时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木构建筑的复原图,其通风、防潮等特性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以下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都城遗址 C、安阳殷墟遗址 D、三星堆遗址
  • 15、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农业生产格局,这一格局主要指(       )
    A、以水稻为主 B、以小麦为主 C、以粟为主 D、南稻北粟
  • 16、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主要是通过(       )
    A、考古发掘 B、文字记载 C、神话传说 D、专家推测
  • 17、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不断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我国封建时代城市建筑的集大城者,其整体分为宫城、皇城、市(商业区),坊(居住区),彼此区划泾渭分明,开创了唐以后各代都城的建设先例;城市街道形如棋盘,交通布局合理,城市绿化,美化严格讲究;城内东西两市是商业经济活动中心,身着各种服装的边疆各族汇聚于此,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长安城面积约是同时期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面积的7倍,是无以伦比的国际大城市。

    ——张东明《世界都城建设的里程碑》

    材料二   我国古代集镇的演变表

    材料

    出处

    唐代

    下庄镇,在州城东,为秦汉郧治之地,故此设镇。阿育王寺咸通十年经幢石刻尚存,其列衔有下庄镇使押衙程稔,镇副使衙前总管何郊,皆军镇之官。

    《鄞县通志》

    《防务·下庄镇》

    北宋

    (北宋)鄞县的小溪镇、横溪市,奉化的公塘镇、白杜市就设有税场,对商人征收赋税。仅这四个镇市税场每年征收商税达5600余贯。

    《宝庆四明志》

    清代

    在县西南15里,境内集镇属此最大。多砻坊,为粮米聚贩之所,商旅骈集。

    《芜湖县志》

    余姚产小江布,今出彭桥。

    《光绪余姚县志》

    材料三   中国古都学会评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为中国“大古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集镇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镇出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座城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评为“大古都”的理由?
  • 18、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越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基于此,美国1787年宪法(       )
    A、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权力 B、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C、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明确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 19、乔治一世登上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他不是英国人,不会说英语,54岁才因血缘关系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国王后,仍不愿学习英语,语言障碍使他对国事漠不关心。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这个“奇迹”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B、确保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避免了中央集权制的弊端 D、实现了民主共和制
  •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上一页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