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下两图分别是1895年兴中会誓词与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两相比较,孙中山增加了(     )

    兴中会誓词

    中国同盟会纲领

    A、民族内容 B、核心内容 C、民权内容 D、民生内容
  • 2、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这一历程。其中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 C、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 4、我国近代史上,每个阶段都有先进历史人物,引领时代的脚步。虽然蹒跚,但仍然是古老帝国中的新鲜空气,下列属于鸦片战争期间的先进历史人物应该是(     )
    A、道光帝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林则徐
  • 5、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土地割让和条约的签订
  • 6、下图展示的是17——18世纪欧洲社会的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1)、请写出在 A 和B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
    (2)、从图片事件中提炼一个合适的词语将“____________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补充完整,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字数200字左右。)
  • 7、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要求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

    ——摘自[英]M. M.波斯坦、H. 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欧洲的变革在经济上和社会阶层上分别有何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交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器的发明”带动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方面产生的影响。英国爆发出的巨大能量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 8、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革命历程、政体设计无一不体现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换。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革命竟将问题解决了。

    ——摘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 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革命”(revolution)一词原意为“旋转”“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此次革命高举与过去制度诀别的普遍性理念,从而超出了一国的政变,波及其他国家。作为宪法前言的《人权宣言》,开头就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妥协的事变”指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英国政治制度“表面上看没有改变”和“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两个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这一困难的。美国这一新体制对近代中国哪一政治事件产生了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法国大革命“高举与过去制度诀别的普遍性理念,超出了一国的政变,波及其他国家”的含义?综上所述,近代欧洲政治文明的趋势是什么?
  • 9、思想变革往往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衰落”一词,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材料二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的意大利,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一观点。意大利这一“内部文化的巅峰”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从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要说明。
  • 10、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B、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C、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11、《英国近代史》记载:“从西至东,从北至……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中“新的动力”是指(     )
    A、珍妮纺纱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飞梭 D、蒸汽机车
  • 12、《新全球史》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系列革命席卷了整个大西洋世界,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对于“巨大的转变”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废除了欧美各国的君主政体 C、所有居民均获得同等政治权利 D、终结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 13、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列宁所说的“桎梏”在对17—18世纪的北美来说,表现为(     )
    A、殖民掠夺压迫 B、种族歧视政策 C、黑人奴隶制度 D、旧有封建统治
  • 14、《极简海洋文明史》记载:奴隶们聚集在等候区,在那里他们也许会等待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像货物一样被分装,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中央航路之旅。即使是一个自由的水手,穿越大西洋的征途也是极其不舒适的,……这是一个备受折磨且常常是致命的旅程。材料描述的事件(     )
    A、“旅程”是指从美洲到欧洲 B、英国最先开启这一“旅程” C、“旅程”对美洲最有利 D、“旅程”实质是资本原始积累
  • 15、埃德蒙·柏克三世在《世界史——大时代》中提到:“……它发现后,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下面示意图中,“它”的航海路线是(     )

    A、 B、 C、 D、
  • 16、经济学家凯恩斯评价某一时期说:“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该时期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C、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D、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 17、曾因政治斗争被驱逐出佛罗伦萨的但丁,拒绝为返回而缴纳罚金、认罪。他说:“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在佛罗伦萨和人们面前屈身辱节,我便不能思索宝贵的真理吗?”这体现出(     )
    A、封建王权走向衰落 B、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 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反抗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他们肯定个人价值、表达个人真实感情的工具。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 19、下图是“中世纪的印刷工场”,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机器开始代替手工劳动 B、是西欧庄园的组成部分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图中人物分工明确,与工场主是雇佣关系
  • 20、《全球通史》中提到,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变革”对日本的影响是(     )
    A、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统一 B、日本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 C、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上一页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