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由此可见,都江堰的建成(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速了中国统一 C、促进了岭南发展 D、印证了秦朝暴政
-
2、某同学在整理笔记时写下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祸福相依”这几个关键词,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
3、“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甲骨文的出现 B、战国七雄崛起 C、分封制的土崩瓦解 D、牛耕和铁农具推广
-
4、观察下表,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朝代
起止时间
建立者
备注
①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
“家天下”
②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汤
盘庚迁殷
③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武王
定都镐京
A、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②建立了分封制和郡县制 C、③普遍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D、①②③的历史无文字可考 -
5、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神农尝草”“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A、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 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关于华夏族的一些历史信息 D、中华文明起源早于西方文明
-
6、图为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B、②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C、③处主要种植粟、并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 D、④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为磨制石器和青铜器
-
7、中国革命壮观而辉煌,一个个神奇而真实的故事,充满了智慧,扭转了革命形势,使革命成功成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走了整整28年。“日出东方”“军旗升起”“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赴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毛泽东尊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但不迷信苏联的经验……他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找到了……革命道路。这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
——摘编自蔚力《“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
材料三 陈云在1935年10月15日向共产国际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就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口浪尖上经受了锤炼。”
——蒋建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四 某同学学习一重大历史会议时记录的笔记
时间:1945年4月至6月。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新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左侧五个关键词中与右侧油画相对应的是?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4)、材料四反映是哪一会议?这次大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5)、从上述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
8、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XX,曰民权,曰XX。……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
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思想(启蒙)
文学
新诗
小说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研究
国民革命
世界革命
1920年9月前(篇)
65
39
140
34
1
4
0
0
1920年9月后(篇)
2
10
101
15
79
41
13
2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两处划线部分XX的内容补充完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
9、各地有许许多多纪念雕塑,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雕塑名为《折断的烟枪》,是某地广场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成为了哪次侵略战争的直接原因?(2)、图2是沈阳大帅府前的张学良雕塑。张学良的哪一爱国行动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该事件最终以怎样的方式解决?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图3中的雕塑,纪念的是指挥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的将领,请写出他的名字和这场战役的名称?(4)、如果将图片中涉及的人物归为一个专题,请你为它起一个合适的专题名称? -
10、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并签订《双十协定》。
-
12、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
13、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
-
14、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建立伪满洲国 B、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C、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获得了胜利 D、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15、历史漫画能简明地反映历史现象。如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新文化运动
-
16、“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
17、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事件没有发生在北京的是( )A、金田起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戊戌政变 D、新文化运动
-
18、如图中②区域(九龙司地方一区)是在哪个条约中被割占的(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1)材料一中日本拜认的老师是哪个国家?材料二:日本人在考察完毕后深受震撼,之后由官方政府出面支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又学着欧美国家进行了原始资本积累。日本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奔跑加速又跳跃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更影响了世界格局。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日本在这两次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改革名称及影响。(3)综上,请从日本的发展中归纳国家治理的经验。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大事年表(1789-1804年)
1789年7月14日
________,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8月26日
制宪会议发布《人权宣言》
1792年
法国取得瓦尔密大捷,打退普法联军干涉,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4年
热月党人发动热月政变处死罗伯斯庇尔,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
1794年10月
拿破仑指挥法军瓦解了第一次反法联盟
1795年
拿破仑成功平定保王党的武装叛乱
1799年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逐步建立起独裁统治
1804年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
材料二:尽管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资产阶级力量整体并不强大……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法国国内保守势力严重,国外反法联盟步步紧逼,法国人民期待一位强有力的人出来带领他们走向强大。拿破仑曾言:“最好在我们开始谈判前,把那张椅子搬开,我看到高高在上的座位,总忍不住要坐上去。”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横线处所缺的史事,并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法国大革命历程的特点。(2)、据材料一,指出法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导致这一变化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