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羊马河战役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青化砭战役 D、沙家店战役
-
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1947年3月,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A、诱敌深入,转战陕北 B、御敌于国门之外 C、渡江南下,直捣南京 D、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
-
3、1945年,毛泽东发出的一封电文:“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请判断,其中的“先生”是A、朱德 B、蒋介石 C、李宗仁 D、司徒雷登
-
4、“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人无缘。中国没有从重大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掀起了A、洋务运动 B、护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5、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B、《辛丑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新文化运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6、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中提出“冲击——反应”模式:(中国)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进程。这些进程,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无论是旧式满清官僚还是近代革命者,他们都感受到西方的冲击,并且做出强烈的反应。按照这一模式,下列历史事件的搭配,正确的是( )A、禁烟运动——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 C、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四运动
-
7、近代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讽刺清政府:“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
8、《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严重的影响是A、割台湾等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等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9、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B、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C、直接导致了英法轮船公司的倒闭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1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材料一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英雄人物。写出其中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精神。
材料二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
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并且正规军分散作游击战,集合起来又可作运动战,八路军就是这样做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5月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居民还是海外华侨,已经凝聚成一个整体去抵抗侵略……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真正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至抗战结束,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对日作战12.5万次,消灭日军52.7万人。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比例
59%
62%
58%
75%
63%
58%
64%
69%
——摘编自石仲泉《关于抗战史几个热点问题的辨正》等
材料五 侵华日军中尉尾岛芳美的日记记录了1940年8月与华北地区八路军作战的情况,其中21日凌晨0:00、0:30、1:00、1:30均有战事记录,可见八路军进攻之频繁。21日11:35记载了铁路被破坏,日军不能出动。日记中还记录了八路军向石太线发动的大规模袭击,战斗重点放在铁路交通线和各交通站等处。
(2)写出材料五中八路军发动的战役名称。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
民主革命是近代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材料一
漫画1
《湖北(武昌)新军之哗变》
载于1911年10月13日《神州日报》
漫画2
《二百六十年之古物》
载于1912年2月《民权画报》
注:1644年清军入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出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史实。说明史实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 革命需要具有必要的社会条件才能发生。只有当国家民族的命运已经处于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别的办法都尝试过,都走不通,人们的忍耐程度已经超出它的极限,这才会拿起武器来拼命,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才会出现。革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革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这种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和壮大,只能是社会结构和民众心理发生深刻变动的产物。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清朝末期中国社会所具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条件。
材料三 据统计。1916年全国的报刊总数为286种,1921年增加到1134种:1911年至1913年,全国新成立的政治性党会321个;西方政治学说和思想,如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得到传播。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人,如陈独秀、朱德等早年便参加辛亥革命。中共早期的几批党员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约占1/3。1911年以前全国工人数量约50-60万1919年达到200万。以下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数量表
年份
1910
1911
1912
1913
数量(家)
986
787
1502
1378
——摘编自黄春华《试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3)有史学家说:“革命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有它的前因;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有它的后果。”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进行说明。
-
12、
近代中国人民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抗争。
材料一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条约是否平等取决于两个因素:条约的缔结形式和程序是否平等;条约的内容是否对等,是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近代不平等条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以下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部分)统计表
类别
政治
司法
租界
军事
边界
铁路
工程
矿业
电信
商贸
传教
数量
57
14
59
18
19
24
6
11
9
100
8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及其评判标准的探讨》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材料二 下图内容是1919年6月法国路透社电文,“(巴黎)和会决议以山东德(国)人权利让给日本,已引起全国抗议之情形。中政府为舆情一致反对之故,被迫拒绝受纳和约中之山东条款。”6月24日,美国驻华公使说:“过去三个星期以来的运动,已经在中国产生了一种有组织的公众舆论,能对中国政府施加具体的压力,并实施具体的行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
——摘编自熊志勇等《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全国抗议之情形”所指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材料三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其中对外政策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943年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条约,取消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使馆区及驻军、租界、特别法庭、军舰行驶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特权等。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是全体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结果。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3)依据材料三,比较近代两个时期中国政府在处理不平等条约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
13、1921年2月《申报》刊登了出租汽车广告(见下图)和汽车修理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外国人在上海等地创办了外文报刊 B、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C、我国内陆地区的社会生活变化缓慢 D、人们的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
14、以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比例示意图。由此可见(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列强可以在所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重工业极为薄弱
-
15、1947年,中共中央指出:“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采取的政策是( )A、“平均地权” B、打土豪,分田地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
16、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主动就联合政府等问题予以让步,同意撤出海南岛等8个解放区的军队。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尽量争取时间 C、中国共产党的实力与国民党存在差距 D、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
17、十四年抗战中,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等积极抗日;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成立蒙汉同盟军等;西藏宗教领袖通电声讨日本侵略罪行;维吾尔族、壮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 C、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血奋战 D、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18、某班同学围绕红军长征开展历史、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下可以作为绘画题材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飞夺泸定桥 ③平型关大捷 ④千里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9、下侧是一部历史著作中某章的目录。这章的标题应是( )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三湾改编
3.井冈山会师
4.古田会议
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建设人民军队 C、工农红军放弃进攻大城市 D、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
20、下表中有一次战争的性质与其它三次战争不同。这次战争是( )
序号
时间
战争名称
作战双方
①
1920年
直皖战争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②
1922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③
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④
1926年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
军北洋军阀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