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谭嗣同--戊戌变法 B、周恩来--秋收起义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
2、在俄国记者写的一本书中有一段对20世纪初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战斗场面描述:“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团民们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这场战斗发生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武昌起义时期
-
3、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国防动员舰——世昌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序列。该战舰是以100多年前某一场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来命名的。这一海战是( )A、平壤战役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
4、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侵台;1883年,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A、救亡图存 B、瓜分狂潮 C、边疆危机 D、开眼看世界
-
5、马克思指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某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材料中的“某国”“更多的好处”分别是指( )A、英国 割占了中国香港岛 B、英国 大肆劫掠圆明园 C、俄国 强占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D、日本 获得兵费赔偿白银2亿两
-
6、“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B、八国联军屠杀劫掠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北京条约》的签订
-
7、“6月3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A、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虎门销烟
-
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同时,欧风 美雨东渐,为时人提供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一部分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如魏源提 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请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危”与“机”,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 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9、
小切口承载大历史。通过历史小切口,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提升学习能力。重庆市兼善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以“文物 ·承载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民族之殇】
材料一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染金佛塔,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上述文物属于哪种史料类型。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和清代鎏金佛塔流失海外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请你提出两条促进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途径。
任务二【舆论宣传】
材料二 第二小组搜集到了《启蒙画报》报刊,整理资料如下:
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1900 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 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避儿章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
画报图片
后人回忆
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
(支柱)……我愿小英雄,览画报启颛蒙。
梁漱溟: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
郭沫若:《启蒙西报》的编述,我到现在还 深深地纪念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意杂 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
萨空了:《启蒙西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 这个西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 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
陆宗达(1984年口述):《启蒙画报》,我从中学了不少新知识,《画报》上还有国内 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彭照仲创立《启蒙画报》受哪些历史事的影响?从“画报图片”“后人回忆”中,分析《启蒙画报》的创办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三【社会变革】
材料三第三小组:搜集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进行了展示。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三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
A.宜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 ( )
B.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是中华大地首次使用阳历的见证。 ( )
C.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 )
(4)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5)结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文物·承载历史”的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 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则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各种有关西方世界的文献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做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林则徐的评价。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聚移壁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按,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指挥清军仪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瞪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新疆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主动配合清军作战,痛击侵略者,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讲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过程,并根据材料分析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材料三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3)根据资料卡,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的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演说
(4)以下表述是从材料四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材料四信 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A.材料四中的“至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B.《民报》是兴中会的机关报。( )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实现上述三种革命目标、在《民报》首刊上提出的政 治纲领及其地位。(6)综上,请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国家命运关系的认识。 -
11、张鸣在《共和中的帝制》中写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A、军阀割据,百姓获益 B、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C、丧权辱国,分崩离析 D、维护共和,扩张军队
-
12、学会看懂历史地图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时空观念。下图为《护国战争形势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首先爆发于( )A、民国四年贵阳 B、民国四年昆明 C、民国五年贵阳 D、民国五年昆明
-
13、《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的“反清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
14、《复兴之路》写道:“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该事件( )A、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 C、见证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D、扼杀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
15、下面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 )A、中国主动全面地对外开放 B、中国自然经济遭受外国经济冲击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D、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
16、202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同习近平主席举行会谈时表示,不久前我亲自去友谊关种植“友谊树”,旧称镇南关,回望中国近代史,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整个中法战争战局的老将是( )A、刘铭传 B、冯子材 C、左宗棠 D、沈葆桢
-
17、“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评述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
18、“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政治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 )A、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显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勇气 D、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19、同学们开展以“考察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搜集到的一些建筑案例和资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7年(咸丰七年)10月,英国怡和洋行大班约瑟夫·渣甸在写给英国对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的信中,介绍了当时汕头港的进出口情况,并指出,汕头港是除已经通商的五口之外常有沿海船只活动的唯一口岸,是“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关于这个港口的商业贸易,渣甸提到了潮汕出口的大宗商品——蔗糖。1853年茶叶海运开禁后,外国商人在汕头港也可以买到茶叶。作为商港,汕头有其难得的优势。
——摘编自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
材料二
项目
建筑相关图片
说明
案例1
南生百货大楼
20世纪20年代,印尼华侨李柏桓从海外回乡,感受到汕头巨大的发展潜力,遂召集李耀宗等人,在安平路与国平路的交会处,兴建南生贸易公司大楼。1932年,大楼落成,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客如云来,繁盛一时,后来改名为南生百货大楼,现已成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案例2
中山纪念亭
又称小公园亭,占据了汕头开埠区小公园街区的中心位置,是20世纪30年代初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的纪念亭。
案例3
汕头骑楼建筑
根据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参照古代檐廊式建筑,借鉴开埠后传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筑……加上大批华侨从南洋带来的建筑形式,具有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逐渐形成。这一建筑既是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典范,也记载着汕头开埠的历史。
案例4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
1897年,经清政府批准,潮海关在汕头设立首家官办邮政局,由洋人任局长。这既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也是中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它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见证了汕头开埠以来的邮政通信发展史,对研究汕头的经济文化和欧陆式建筑有较大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汕头开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任选至少两个案例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汕头在近代开埠历程中孕育的城市精神。 -
20、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起伏跌宕。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更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沙俄举行远东特别会议,在低估日本实力和野心的情况下,决定全力支持日本,即旨在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的远东政策,正如恩格斯所言:“中日战争是把日本作为工具的俄国政府挑起来的。”……法国在中日战争开战前利用中日的紧张关系,一直催促日本对中国作战。当时的德国为了在亚洲取得相应的侵略地位,也曾主张利用日本对中国进行打击。
材料二 1894年7月16日,英日双方签订了新的条约,规定5年后生效,英国取消在日本租界和租界行政权,废除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提高关税(从5%提高到10—15%)等等。7月23日,英国政府又照会日本政府,宣称若中日开战,不以上海为战场,则英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久,日本政府揭开了对华战争的序幕。
——以上材料均摘自《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2018年9月,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经水下考古确认。关于“经远舰”沉没,中日双方均有记载。比如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描写道:“不久,‘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此次考古证实了“经远舰”的确切位置,即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基本吻合,船体上还发现了毛瑟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等武器,还原了当时“经远舰”遭四艘日舰围攻的惨烈场景:管带林永升至死不降,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
材料四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材料五 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沙俄支持日本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列强对中日战争一致奉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在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哪些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哪些属于实物史料?(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材料五中两位历史学家各是怎样评价甲午战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