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以下是1919年中国创办的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刊物,它反映了当时( )
刊名
主持
刊行年月
出版地点
宗旨(倾向)
《星期评论》
戴季陶等
1919.6
上海
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
《少年中国》
王光祈
1919.7
北京
社会主义
《湘江评论》
毛泽东
1919.7
长沙
宣传新思想
《建设》
孙中山
1919.8
上海
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A、革命刊物成报刊业主流 B、出现新的探寻救国道路 C、以俄为师成为社会共识 D、上海成为中国革命中心 -
2、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的秘密,写下自述表达了从事革命的初心:“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彰显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是( )A、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D、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
3、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时空坐标所示的历史场景判断,与之相符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B、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5、出现右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 B、列强武装侵略 C、清政府的腐败 D、自然灾害不断 -
6、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A、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D、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
7、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表明两人都主张( )A、维新变法 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
-
8、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教育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于求成
-
9、(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康熙帝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刘永福
-
10、下面是某班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该剧本比较合适的名称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宗教构梦
第二幕:战争追梦
第三幕:政策筑梦
第四幕:内乱毁梦
A、太平风云 空想幻灭 B、扶清灭洋昙花一现 C、变法改良救亡图存 D、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11、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田赋,而到了清末田赋所占的比重降至35%,造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
12、俄国使臣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将此东方(乌苏里以东)属于我国……如此中国东界,亦可平安。”此侵略要求的实现借助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格兰开厦工厂的资本家兴奋地说:“已为我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省的衣料的”。这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A、侵占中国领土 B、打开中国市场 C、掠夺中国衣料 D、获得经济赔偿
-
14、毛泽东的诗歌大气磅礴,许多作品也是反映中国近代革命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军建立了哪个革命根据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有哪些表现?“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在哪个地方胜利会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4月南京解放有何历史意义? -
15、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时刻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出来维持公理,希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
材料二: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确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材料三: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由学生发起的“外争主权”的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重要影响?(2)、材料二中“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哪一天?你认为中国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6、“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共和之路】
材料三: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思想风暴】
材料四: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为实现“自强”,李鸿章等人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请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被唤醒的表现指什么?探索的结果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中孙中山为进行“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
17、下图《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能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人民疾苦、最能形象地呼唤着中华儿女觉醒与抗争的伟大作品之一。下列选项中与它表现主题相近、表达时代最强音的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文学革命论》 D、《义勇军进行曲》
-
18、民谣“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唱出了近代社会新风俗。最能影响这些新风俗的出现的是A、新式交通的出现 B、审美意识的进步 C、政治革命的发生 D、通商口岸的扩增
-
19、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A、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20、阅读下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该事件最早发生于1927年10月 B、最初集中于湘赣边界的农村 C、20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陕甘宁地区 D、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