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古代希腊有一位与中国孟子同一时代的思想家,他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都有卓越贡献,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荷马 D、德谟克利特
-
2、
某校七年级同学分成三组,以“秦朝”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探究。
探究一:第一组同学对秦朝的兴衰进行了时间轴的梳理。
(1)根据第一组同学梳理的秦朝发展时间轴,写出方框中A、B、C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公元前221年是什么世纪?探究二:第二组同学对秦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总结,并绘制了示意图。
(2)探究二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写出该政治制度的创立者。为巩固统一,他在经济、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探究三:第三组同学对秦朝的灭亡进行探究,整理了以下图片及材料。
图一秦代的刑具
图二《大泽乡起义》
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耳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5%。有时男子不够征调还役及妇女,形成“丁男披甲,丁女转输”。
(3)探究三中的图片反映了秦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探究,选取其中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他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结合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霸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3)、材料三战国时“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著名战役。(4)、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材料中“商君”改革在经济、军事上的措施各一例。并说明“商君”的改革对秦国崛起的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貌狱疆虎,以与炎帝战……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三:尧帝为人德高望重,严肃恭谨,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且为人简朴,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禅让。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博得百姓普遍赞扬。舜年老时,让位于同样受到民众爱戴的禹。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与炎帝战”的地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轩辕”的成就。(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尧舜禹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复原图代表的建筑样式,说明样式不同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那时候人们不必再四处奔波?(3)、请再列举出两例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 -
6、《史记》记载:公元前207年,反秦队伍渡过漳水后,主将命令将士破釜沉舟,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起义军勇猛杀敌,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这里的“主将”领导了(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
-
7、成语典故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下列史实与成语典故匹配的是( )A、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B、官渡之战——退避三舍 C、赤壁之战——东山再起 D、淝水之战——卧薪尝胆
-
8、秦始皇认为,天下之所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有诸侯存在。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侯国,就是树立敌对势力,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为“达到安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推行分封制
-
9、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推行小篆 B、统一度量衡 C、车同轨 D、尊崇儒术
-
10、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过程中( )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
11、古代酒经常作为供奉祭品出现在大型的祭祀上,于是作为其容的爵成为一种礼器。西周时期,爵进而被用来代表贵族的品位序列。“爵”的变化反映(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饮酒文化的盛行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分封制度的崩溃
-
12、1986年,北京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克盉,内部有铭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燕,即今北京)的诸侯,管理当地部族。这件青铜器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
13、古书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段材料描述的社会现象是神农氏( )A、制造生产工具 B、教民煮盐 C、教人们通商交换 D、种植五谷和蔬菜
-
14、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还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
15、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生产工具仅限于石器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
-
16、法国一旅游团想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
17、近代以来,英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
18、文明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纵观世界历史,各地区文明交汇形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1)、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历史学习园地宣传栏进行世界古代文明的介绍,下面是以“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为主题的两个宣传栏,请你分别概述两个栏目是所展示文明的政治基本特征。
栏目一: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种姓制度
栏目二:雅典公民大会——罗马共和国——罗马建筑凯旋门
(2)、某同学以“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两个情境材料。请你分别概括这些情境所反映的两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重要改革或革新的名称。情境一:新政权建立不久,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地方设国、郡、里,“置八省百官”。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何畏岩《这才是日本史》
情境二: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下面三位科技发明家被评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之星”。请将下表填写完整。入选发明
发明之星
获选最重要理由
发明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①
改良蒸汽机
瓦特
②
发明蒸汽机车
③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4)、结合“获选理由”,说说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5)、综合本次学习任务单,作为新时代“文明交流大使”,请说出你实践习主席“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观点的具体思路或做法。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71年 建立巴黎公社 1919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朱汉国、马世力主编《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书籍插图
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
②哥伦布书信
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的航行,在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
③麦哲伦航海日记
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
④《地理发现史》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1)、从材料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只写序号)。(2)、从以上材料中任选其一(只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