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呈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有关信息,反映出早期人类文明(     )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3000年古代印度文明开始出现

    约公元前3000年中国龙山文化、良渚文化诞生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产生城市国家

    A、成果的单一性 B、起源的多源性 C、交流的包容性 D、发展的稳定性
  • 2、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材料二   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这一决 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   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说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概括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理解,并分析五四运动中学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并解读“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4)、综上所述,简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胡绳

    材料三   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正是在对民主与科学的不懈追寻中,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现代化”运动指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是什么事件?使“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 4、如右表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

    A、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开始
  • 5、五四运动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历史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 6、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中“它”指(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戊戌变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7、五四运动的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8、如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此表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盘踞东北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帝国主义是中国直接统治者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
  • 9、“爱国若命,弃医从政——鞠躬尽瘁,振兴中华——以俄国为师,重铸主义。”这样的奋斗人生属于(     )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陈独秀
  • 10、义和团在《团匪莠言》中提出,义和团拥有法术,且师从“某地仙处…学得金丹之秘法与拳法,此金丹者服之入水不溺,入火不毁,刀枪不能伤”,这反映了(     )
    A、义和团主张盲目排外 B、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 C、义和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D、义和团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
  • 11、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图片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师夷长技
  • 12、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国别

    租借地或割地

    “势力范围”

    德国

    强租胶州湾

    山东

    沙俄

    强租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强租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强租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现象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13、如表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叙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 14、新疆是中国西部一片广袤的国土,在19世纪中期差一点从中国分裂出去,是谁力挽狂澜,收复新疆,保证了祖国领土完整(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孙中山
  • 15、“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运动
  • 16、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以上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 17、下图所示的雕塑是一把折断的烟枪。该雕塑最适合安置在

    A、江苏南京 B、山东威海 C、浙江宁波 D、广东虎门
  • 18、

    历史核心素养是我们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唯物史观】

    (1)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采用的制作方法分别是_____和_____。图三、图四分别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是_____和_____。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四生产工具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史料实证】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2)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商君治秦”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19、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请写出它的名称。仔细观察图二,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并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 20、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秦朝”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所涉及 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商鞅、秦孝公 B、陈胜、吴广 C、李斯、秦二世 D、项羽、刘邦
上一页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