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A、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纵横,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A、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专制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环境左右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8年
百日维新开始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兴起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开始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部分)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文本
材料三 ……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它包括哪三大主义?(2)、据材料二,归纳该法律文献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向西方学习和洋务派有何不同?(3)、你认为材料三中提出的“1911年爆发的革命……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5、
19世纪中叶,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谓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贾以纳息,谓货皆天主之货也。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大变。凡读书识字者,焉能袖手坐观,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粤匪”的领袖是谁?材料一中“农不能自耕以纳赋”等内容和哪一历史文件的规定有关?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转折点是?
材料二 况今日议和既成,中外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十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材料二中的“议和”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根据材料二,概括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A处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运动倡导者的梦想”的破灭。这个条约是什么条约?中国派谁做代表签订的这个条约?
材料四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4)从这段话看出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请你说说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
6、“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属于“它”的重要成果是(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
7、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依此计法,民国十年是(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
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
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A、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 B、革命派建立了革命政权 C、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 D、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 -
9、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下列各项,属于这一“系统方案”的是(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D、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10、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A、传播文化助交流 B、悬壶济世医天下 C、锐意改革促发展 D、抗击侵略卫主权
-
1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引进了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 ②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③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物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 ④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2、一位英国外交大臣对额尔金强调,他的主要使命应是贸易摆脱现有的束缚……法国给葛罗男爵的训令要求大体相同的事情……这反映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把清政府变成侵华的工具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获取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力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13、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在条约中,清政府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上述史实与下列条约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① 《虎门条约》 ②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③ 《北京条约》 ④ 《天津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
14、【使命与梦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
时间
内容
公元前5世纪
雅典的“民主梦”
646年
日本的“强国梦”
14世纪中叶
意大利的“人文梦想”
1689 年
英国的“君主立宪梦想”
18世纪
法国的“理性之梦”
1787 年
美国的“制宪之梦”
1848 年
马克思在伦敦提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梦想”
请选择表中的2个或以上梦想,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字数100-150字)
-
15、【艺术与时代】
材料一 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把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以及来源于南欧的伊比里亚半岛的音乐融合为一体,做出了富有个性的创新。西班牙的征 服者来到拉丁美洲之后,欧洲的七声音阶与印第安人的五声音阶在这里相互碰撞、 互相交融,进而形成了一种“梅斯梯佐”音阶。在乐器方面,拉丁美洲人民十分喜欢使用西班牙人带来的吉他乐器,也经常会使用印第安人的乐器——排箫、乐锯以及非洲传过来的各种鼓。
——摘编自鄂福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
材料二 1871年,巴黎人民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主要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他是一位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20世纪初,《国际歌》传入中国。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工人们曾唱着《国际歌》携手斗争。在南昌起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也唱响了催人奋进的《国际歌》。
——摘编自陶乐《国际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仁•鲍狄埃所宣传的思想。说明《国际歌》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
16、【欧洲社会的变化】
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是“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总之,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殖民制度的建立,殖民帝国的形成,商业战争的开始,使海外利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因素。这样地理大发现、殖民征服打破了东西方原来的那种相互孤立,彼此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启动了世界整体化的历史。
——伏广存、于桂华等《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指什么事件?请列举一例与此事件相关的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概括哥伦布首次航行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活动。指出图中航程:出程、中程、归程中,哪一航程既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又给美洲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劳动力。结合材料指出,此活动给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17、【革命与文明发展】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用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 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政治家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观点
时间
政治家
观点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世纪60年代
【美国】马丁·路德•金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根据曹大为等主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理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改编白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位政治家的观点?请选出其中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同意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举出这一时期“新的发明”一例。材料中“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什么重大变化? -
18、对比下列两幅美国不同时期的国旗,与第一幅相比,第二幅美国国旗( )A、凸显了美国南北双方的团结 B、体现了彻底摆脱殖民的独立精神 C、宣扬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理念 D、鼓吹了分权与制衡的治国原则
-
19、16世纪,西欧出版的《世界地图集》最初有69幅地图,之后的十几年间又增加了82幅,很多是之前尚未涉及的地图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手工工场出现 B、资本主义萌芽 C、新航路的开辟 D、启蒙运动影响
-
20、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
A、建立地跨三洲的帝国 B、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