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2、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注:图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越势。图2: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图3:鉴真历经12年,终于成功东渡日本。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图4:北京城根据我国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的朝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示例除外);(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图片序号:图1、图4。
观点: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中央集权,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隋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朝政府大规模营建北京城,雄伟壮丽的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结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始皇创立,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材料二
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期间经历一个过程,洪武九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设立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和地方管辖……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材料三
雍正七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或称军机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诉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依据材料一说明秦汉至宋元时期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请列举一条北宋时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内容,概括材料中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谁设立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4)、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从利弊两方面来回答,每个方面回答一条即可。 -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如图)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等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管理边疆事务,包括边疆民族。
——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戚)继光至浙(江)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请召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配合使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湖泊),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如图)。“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史·戚继光传》
材料三: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清)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尊崇达赖喇嘛。……他派兵进攻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舒乙《毛泽东谈康熙的三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元朝采取因地制宜方式对边疆有效治理的史实。(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戚家军在抗倭斗争中取胜原因。(3)、结合材料三,指出“康熙三大贡献”是什么?(4)、综合以上材料,明清时期,中国在管理边疆过程中与元相比遇到的新问题是什么?康熙皇帝最终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七年级(1)班分小组开展“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
(1)、【第一小组:节日习俗】材料一
钦州守岁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清代《迎春图舞龙年画》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清代《龙舟盛会图》
根据材料一、判断第一组收集的材料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和节日习俗。(任写一个节日及习俗即可)
(2)、【第二小组:节日由来】材料二 小历:在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爱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传说尧死后,舜帝将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
小史: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仪式,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端午节起源于先民对龙的崇拜。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节日来源的相关因素。请你设计一种展示探究成果的形式
(3)、【综合探究:节日发展】材料三 清明习俗的“不变”与“变”
不变
变
祭祖扫墓、踏春郊游、植树
祭奠烈士、鲜花追思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发展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
7、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明长城( )A、抵御游牧民族进攻 B、维护整个明朝边防 C、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D、促进南北民族交融
-
8、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请回答:(1)、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列举明 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至少两点)(2)、明清时期,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请列举 两位,并简要说明他们的事迹。
-
9、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重要时期。请回答:(1)、列举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政权并立的典型事例。 (至少两例)(2)、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请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 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 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 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 “助军旅之费”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 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
材料二:绍兴十一年( 1141 年)双方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 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 …… 宋每年向金纳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 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绍兴和议》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和议?(2)、材料二中的 “宋” 指的是南宋,南宋与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次和议的看法。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 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2)、材料二中,唐太宗把谁比作一面镜子?(3)、材料三反映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
12、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 的是(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在三国时期开始用于军事
-
13、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 会盟”“鉴真东渡” 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中华文明的起源
-
14、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戚继光抗倭决 心的是( )A、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15、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与《九章算术》
-
1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 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A、秦朝设置南海郡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C、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清朝设置台湾府
-
17、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 下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A、A B、B C、C D、D
-
1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 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
19、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下列诗句最能反映 “开元盛世” 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20、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的诗句中描 述的工具是( )A、耧车 B、曲辕犁 C、筒车 D、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