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A、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2、绘制示意图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权的更替。如图中与①②对应正确的是(  )

    A、辽、 蒙古 B、蒙古、金 C、辽、元 D、金、元
  • 3、下图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贞观之治,澶渊之盟 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 D、贞观遗风,文景之治
  • 4、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是历代王朝治理智慧不断提升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迁陵洞庭郡”简

    秦朝设“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无阳等多个县。     

    ——据里耶秦简博物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迁陵洞庭郡简”承载的历史信息,分析其历史影响。

    (2)、【材料二】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在边疆地区,元朝实行屯田制度,使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入边疆地区,同时,棉花及棉纺织技术等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也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到中原,进一步丰富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元朝将书院纳入了官学体系,下令“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据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

    (3)、【材料三】

    a《平定准噶尔图卷》 乾隆帝命令画师图绘平定准噶尔战争场面

    b驻藏大臣执牌 驻藏大臣授予西藏地方政府执牌

    c《台湾府志》 1685年由台湾府知府蒋毓英主修

    材料三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①    ▲     ,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②    ▲    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史料价值。

    (4)、【材料四】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据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二】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
    (2)、材料二中此制指什么?据材料二概括其蕴含的选拔人才的智慧。
    (3)、在材料三中任选一幅图片,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4)、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6、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1)、【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的结束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哪一局面的形成? 

    (2)、【材料二】中国人口变动数据表(局部)

    时间

    北方人口

    南方人口

    280年

    149万人

    65万人

    742年

    493万人

    257万人

    1080年

    459万人

    830万人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二,概括280年以来我国人口情况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

    图一 秧马(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

    图二 宋代五大名窑烧制的瓷器

    图三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根据材料三,分领域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4)、【材料四】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综合以上材料,对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或结论。

  • 7、观察示意图,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
    (2)、
    (3)、
    (4)、
    (5)、综合以上探究,概括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 8、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由此可见,京剧形成的特点是(    )
    A、因循守旧 B、迎合权贵 C、雅俗共赏 D、兼收并蓄
  • 9、 康熙在《过金陵论谈》中叙述到:“万历(明神宗年号)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据此判断,他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宦官专权扰乱 C、朝廷征收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北京被占
  • 10、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开辟市场 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交往 D、宣扬国威
  • 11、 戚继光练兵“用破格之号令,施极重之赏罚,严如霜雪,以立威信”。此举(    )
    A、造成军队内部矛盾重重 B、造就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C、使军队对后金英勇作战 D、成功驱逐沙俄侵略势力
  • 12、 经济地图反映了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从下图所示《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商贸活动频繁导致出现了商帮 B、景德镇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瓷都 C、棉纺织业开始从南方推向北方 D、东南沿海兴起众多工商业城市
  • 13、 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下列在同学们编写的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课本剧中,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情境描述是(    )
    A、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B、在茶馆听人讲《水浒传》的故事 C、在饭馆里品尝新鲜的玉米 D、在瓦子的勾栏里观看《窦娥冤》
  • 14、 元朝时,设长官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则会同掌管军务的机构议处。该机构的设置(    )
    A、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B、使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C、提高了君主的专制权威 D、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 15、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宋史·岳飞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金朝将领)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岳)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

    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兵攻金,收复颖昌。

    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战于郾城,败之。

    绍兴十年九月:秦桧主罢兵,召岳飞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飞大理寺,赐死。

    A、宋高宗召见岳飞 B、大理寺赐死岳飞 C、岳家军一鼓作气收复了颖昌和朱仙镇 D、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秦桧主张罢兵
  • 16、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缓解了财政困境 B、触及了权贵利益 C、改善了百姓处境 D、实现了富国强兵
  • 17、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旧唐书》说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时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自己在死后留下无字碑,任人评说。史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执政时期任用酷吏,独断专权 B、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18、 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下列图片,若为其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隋唐·含嘉仓示意图    唐·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唐·雨中耕作图  唐·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A、早期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9、梁启超认为:“自此法(科举考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这表明科举制(    )
    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B、促进了民间教育发展 C、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禁锢了学术思想发展
  • 20、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下面哪一选项的内容与上述材料评述的工程相同(    )
    A、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C、始皇凿长渠,南北相勾连。地势随人造,天工任自然 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