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国民经济
各部门都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如果说,是手工业动摇和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那么,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完成了彻底摧毁封建经济基础的任务。由此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 )
A、加剧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2、1793年后,法国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历代国王的塑像被推倒,人们放弃了旧式称呼,一律以公民相称。三千多个市镇在镇名前加上了“人民”,街道的墙面上都贴满了标语:“只有高贵的心灵,没有高贵的阶级。”以上现象说明法国大革命( )A、实现了城市自治的诉求 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
3、 下图是为纪念某部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结合文献内容及纪念币图案设计,该文献颁布的影响是( )A、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B、有效限制国王权力 C、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D、批判封建社会陋习
-
4、 “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材料认为文艺复兴( )A、未能完全复现古希腊罗马文化 B、未能充分将历史文化古为今用 C、未能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未能表达冲破教会神权的意志
-
5、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导致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据此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是( )A、符合对外扩张需要 B、多神崇拜产生矛盾 C、资源紧缺导致危机 D、半岛分裂阻碍发展
-
6、 从11—12世纪开始,西欧许多自治城市的市民通过特许状拥有了立法和司法的权力,他们扫除阻碍商人经济活动的关卡,废除人身奴役。同时,自治城市的特许状也被珍藏保存在市政厅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自治( )A、有利于国王权力的加强 B、冲击了封建等级体系 C、完全摆脱领主管理控制 D、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
-
7、 采邑是西欧中世纪早期国王封赏给臣属的土地。公元805年,法兰克王国的一份法令强调,凡拥有12曼希(每曼希约30英亩)的采邑者要全副武装服兵役,如装备不达标,其采邑将被没收,据此可知,采邑制度的实施( )A、反映了权利义务交织的关系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推动了西欧庄园的快速发展 D、开启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
8、 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以下材料中对于研究希腊古典文化可信度较高是( )A、《荷马史诗》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苏格拉底之死》 D、《古代希腊示意图》
-
9、 “由于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公元前494年罗马贵族承认平民有权选举保民官。保民官必须由平民担任,由平民的特里布斯会议选举产生”。材料表明古罗马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A、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统治 C、推动社会政治改革 D、消除了奴隶主与平民间矛盾
-
10、 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用公费为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举行葬礼。雅典人会选出最优秀的演说家在葬礼上发表演讲,演讲的内容必须是赞扬城邦或歌颂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人文精神贯穿于政治生活 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认同 D、演讲能力是参政的基本素养
-
11、 九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编写以《文明的起源》为主题的历史小报,其中《古代亚非文明》一章的目录如下,该括号内填入的标题内容,契合主题的是( )
《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节 探讨金字塔之迷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第三节 ( )
第四节 青铜器与甲骨文
A、中世纪庄园的生产生活 B、拜占庭帝国的千年伟绩 C、查理大帝对外征伐 D、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
12、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上述材料反映出其特点是( )A、内容全面 B、存在局限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
13、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米,用石约230万块,石块之间严丝合缝,建造耗时数十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反映了( )A、古埃及民众的劳动热情 B、古埃及农业的发展成就 C、国王强大的调动组织能力 D、应对入侵的防御工事建设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九一八”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1)、请介绍材料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2)、“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请高度概述日本侵略者在这一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4)、9月3日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设的法定纪念日,请你以国际视角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
15、在中国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分裂带来的危害。(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 -
16、“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
材料二 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塞缪尔·格里菲斯,美国军事史学家
材料四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1)、材料一中,“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另一个地方是。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请归纳一条我党斗争的主要策略。请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材料三所述的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途中哪次会议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4)、依据材料四回答,抗战爆发后为什么会停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战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5)、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及自身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
17、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属于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废除科举 B、剪辫易服 C、投资办 D、创办报刊
-
18、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 B、《新闻报》 C、《民报》 D、《时务报》
-
19、“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解放南京 C、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
-
20、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到重庆是为了( )A、参加中共七大 B、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宣传《论持久战》 D、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