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世纪以来,有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
2、某遗址发掘出陶器、石器、骨器、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痕迹。该遗址处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旧石器时代 C、封建社会早期 D、新石器时代
-
3、绘制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生活的想象画,画中能出现的场景是( )A、建造房屋 B、钻木取火 C、保存火种 D、煮食粟米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1)根据材料一和秦朝历史拟定一个观点,并从秦朝历史中选取四个史实(每个方面一项)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0字左右。)材料二: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三: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5、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1)依据材料一,补全①处的人物和②处的战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疆拓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各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先秦卷》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对“秦、楚”态度的变化。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国已经凝聚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A政治力量渗透达到了底层;B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C而在文化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3)结合所学,选择秦汉时期的三件史实对材料三的A、B、C划线内容加以证明。依据所学概括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重凝聚所起的共同作用。材料四:
(4)指出图1和图2内容的关联。并完善图2中①②的内容。材料五:(太和十八年十二月,494年)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5)根据材料五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两点。(6)综上,指出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中外贸易往来
-
7、“袁绍的10万大军败于曹操的4万兵马,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张仲景 B、蔡伦 C、司马迁 D、华佗
-
9、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A、西域长史府的设置 B、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
10、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A、刘邦 B、项羽 C、张角 D、陈胜、吴广
-
11、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A、秦灭六国 B、楚汉之争 C、秦朝建立 D、“文景之治”
-
12、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它是(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诗经》
-
13、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出现,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个“创造的时代”是指(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14、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六辅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
15、《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 )A、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B、尊王攘夷 C、确立县制 D、奖励军功
-
16、下表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
17、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A、殷 B、二里头 C、洛邑 D、亳
-
18、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应该是( )A、部落势力 B、贤德之人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
19、“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中华文明起源于古蜀文明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
20、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