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14世纪晚期,欧洲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A、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B、分散生产产品流向庄园 C、独立的自给自足经济 D、加速西欧封建化进程
-
2、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A、改革 B、战争 C、宗教 D、外族征服
-
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 C、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D、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
-
4、在中世纪的欧洲维持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A、神权 B、军功 C、政治特权 D、土地的封赐
-
5、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他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
6、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在( )A、屋大维时期 B、梭伦时期 C、亚历山大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
7、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 )A、凯旋门 B、神庙 C、金字塔 D、大竞技场
-
8、大唐帝国,以其恢宏的气度和开放的胸怀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一页。在其辉煌的背后,闪耀着几代君主治理国家的卓越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她的统治对唐朝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依据所给材料,写出3点图中两位人物在治国措施上相同之处?
-
9、【隋唐时期社会发展】
材料一:隋以前,币制混乱,关中有五行大币、永通万国等钱,不但大小轻重不一,而且币质低劣,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开皇时,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大大便利了人民的商业交换,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隋朝经济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秦开凤《浅析隋朝迅速致富的原因》
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使得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人口也快速增长。
——摘编自王丽娜《再论唐前期人口增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述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
10、《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形容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1、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革新措施与此理念吻合的是(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
12、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城市曾经作为古代的都城,其中隋唐两代都定都于( )A、涿郡(今北京) B、长安(今西安) C、汴京(今开封) D、临安(今杭州)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材料二: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
——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时期女性着装的特点,并分析其折射的社会背景。(3)、材料一、二的作者运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进行研究? -
14、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贞观初期,洛阳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宁,道路萧条。……(经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指哪条河?“此河”开通于哪位帝王在位时期?(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出现的哪一治世局面?当时,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3)、材料二中“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诗中称他的统治为“全盛日”,你认为取得全盛的原因是什么?(4)、归纳概括,以上唐朝帝王身上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
15、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就有女子蹴鞠形象,当时的女子蹴鞠多属于娱乐性表演,直至唐代,女子蹴鞠具有竞技性且蔚然成风。唐代女子蹴鞠蔚然成风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蹴鞠运动 B、经济繁荣促进体育发展 C、社会风气的包容开放 D、儒家思想受到巨大冲击
-
16、(唐)高祖武德到太宗贞观年间,女性多穿“罪”(古代遮蔽脸部的巾)。武则天执政后,“帷帽大行,罪渐息”。开元初期,女性“皆着胡帽,靓装露面,无复障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唐朝( )A、女性地位每况愈下 B、女性服饰丰富多彩 C、民族服饰大受欢迎 D、社会风气日趋开放
-
17、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 )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 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18、史书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反映了唐代( )A、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B、秧马提高了插秧的速度 C、楼车增加了播种的面积 D、筒车增加了灌溉的面积
-
19、《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俄又露髻驰骋。”这反映出( )A、棋类运动的流行 B、社会风气的开放 C、城市商业的兴盛 D、中外交流的密切
-
20、“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替》) C、生当作人赤,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