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澳门回归以来,本地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长至2023年的3795亿澳门元,人均收入跻身全球前列。澳门的发展证明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B、“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 C、对外开放的英明决策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正确
-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
-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科学理论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4、深圳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它的快速发展得力于经济特区的设置。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在于(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制度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 D、享有行政管理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
5、“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针对这种弊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
-
6、“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7、“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在艰难中仍然取得重要进展。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
8、如表是1960~196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表,导致表1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60~196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
年份(年)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
99.7
72.7
94.4
110.2
118.3
117.0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A、改革开放的实施 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9、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 )A、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 B、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资本主义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一部分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力发展农工商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
1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抗美援朝 C、台海危机 D、越南战争
-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由此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保障了基本人权 B、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起临时宪法作用 D、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文献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某学校拟开展八年级 “庆华诞, 75周年历程 ” 国庆主题 活动。
(1)、活动 一 搜集材料材料 一:
毛泽东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 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 了,但还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 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 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 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 1000个
为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代国歌的歌名,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选择这首歌曲作为代国歌的原因。
(2)、材料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及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 事件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的理由。
(3)、活动二 活动展示根据上述材料,为本班的主题活动设计一种展示方式。
-
14、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探究有关问题。(1)、材料一 :“以俄为师 ”曾经代表了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 ……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 “以俄为师 ”中得到发展,也在 “以俄为师 ”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 王垒《从 “以俄为师 ”到 “以苏为戒 ”》
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 “以俄为师 ”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2)、材料二: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
-
15、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终于动摇了 “文化大革命 ”“左 ”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冲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 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摘编自迟成勇《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
材料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野中,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再被视 为世界对立和冲突的根源,而被看作世界丰富多彩的体现,是世界充满活力的动因;也不再被视为界 定国家关系亲疏远近的准绳,而被看作世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实现和谐共处的基础。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视野》
(1)、根据材料一得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思想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对改革开放的作用。哪次会议 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举一例)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写出一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野下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综上,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何意义? -
16、 “广大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中涌现出 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个功臣集体, 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 于尽的杨根思 ……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 ……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 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 “最可爱的人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几代大庆人艰 苦创业、接力奋 斗 ……大庆精
神、铁人精神已 经成为中华民 族伟大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
分。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 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 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 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 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1)、结合所学知识,再写出两位与杨根思、罗盛教并列的英雄人物。(2)、归纳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共性。(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精神谱系 ”为主题,自拟论点,并以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哪一次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1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是我国长期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明
朝代
简介
曲辕犁
①
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②
北宋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其上,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材料二 充裕的食品供应使许多人能够发展其在科技和手工业方面的兴趣。中国的手工工匠们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发明……除了改进已有的技术外,唐宋的工匠还发明了全新的产品、工具和技术,最著名的就是火药、印刷术和航海技术。——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在不同的科技领域,先后出现五部经典的著作。按作者的时代顺序,依次为,李时珍《本草纲目》、朱载堉《乐律大全》、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它们基本上都带有对本学科科技成就进行总结的色彩,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开创性,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补充材料①②处内容,并概括两个发明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宋朝印刷术、航海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列举一例材料中的著作说明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4)、综上所述,概括促进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因素。 -
19、文明因交流互鉴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
有官员要求设立税务收税。明成祖说:“商税是国家用来抑商逐商的,而不是为了获利。现有夷人慕义远来,我们去损害他们的利益,能得到多少不说,大大有损于我朝的形象。”
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日本有强烈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同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写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商港。并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3)、材料三体现了两位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主张?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唐朝至清朝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
20、艾华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历史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了解边疆管理方式
任务二 探究政治制度演变
#朝代
#政治制度演变
秦朝
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宋朝
分化事权,控制军队,设置通判
B
创立行省制度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C,权分六部;设立三司
清朝
雍正年间,设立D,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任务三 认识历史发展趋势
图1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图2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填序号)设置机构·中央册封:抵御侵略·巩固边疆:
和平相处·订立盟约:
(2)、请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将A、B、C、D补充完整,并归纳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