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 2、他公开宣称自己只是一个临时大总统,暂时担任此职只是为了号召国民团结一致、投身革命,一旦一个稳固的共和政府得以建立,便准备退位让贤。材料中的“他”是(    )
    A、孙中山 B、黄兴 C、黎元洪 D、张作霖
  • 3、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4、“洋务运动是由省级督抚在没有中央指导的情形下率先发动的。虽然李鸿章在1870年以后行使了某些中央政府的职能,但他基本上仍是一个封疆大员,不能替代中央政府。”材料认为洋务运动(    )
    A、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B、片面发展军事工业 C、中央统筹协调不足 D、直接导致清朝覆亡
  • 5、乾隆、嘉庆时,景德镇“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清朝(    )
    A、农业发展状况 B、手工业发展状况 C、边疆治理措施 D、科举考试的变化
  • 6、继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崇徽等公主嫁去回统。这主要反映了唐朝的(    )
    A、民族政策 B、边界贸易 C、崇文抑武方针 D、藩镇割据局面
  • 7、自东晋时期开始,江西地区田地被广泛开垦,水稻和农作物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商业繁荣 B、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C、北方人口南迁 D、南方地区政权更迭频繁
  • 8、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海郡(广东珠江三角洲)原为南越地,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灭南越后建郡。材料反映的制度(    )
    A、削弱了丞相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阻碍了经济交流 D、扩大了分封范围
  • 9、随着吴国、楚国等力量的消长,它们在江西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变化,大致形成了“吴头楚尾”的态势。江西“吴头楚尾”的历史缘于(    )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诸侯争霸
  • 10、图中的文物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

    A、能够制作玉器 B、懂得饲养家畜 C、掌握了雕刻技术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 1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取决于社会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思潮是一定历史阶段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从根本上说,特定的社会存在(特别是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社会思潮,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的社会存在,维护一定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王炳权《深入理解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

    从下表中任选一种社会思潮,运用材料中的原理予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顺畅,字数不少于100字。)

    维新变法思潮

    实业救国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人文主义思潮

    理性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

    思潮:

    论述:

  • 12、 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与人类历史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贸易政策一览表(部分)

    朝代

    边境贸易政策

    朝代

    海上贸易政策

    汉朝

    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边境贸易

    唐朝

    建立蕃坊、蕃市、蕃学、蕃长,优待外商

    公开招募使臣开展官方贸易活动

    在广州设立市舶使

    魏晋南北朝

    设立“四通市”,供西方商人开展贸易

    宋朝

    主动遣使往东南亚招徕外商,立法保护外商在华财产

    实行过所制度,保护中外商人,敦促敦煌郡协助商人购买内地商品

    颁布“元丰市舶法”,设立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

    隋朝

    设立丝路贸易的主管官员

    增设开放口岸,在广州、泉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

    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在洛阳开办中外商品交易会,积极招揽外商

    元朝

    修订《市舶法则》,完善市舶机构

    唐朝

    完善驿站制度,设立长兴坊,为中外商人提供便利

    积极组织“官本船”贸易

    ——摘编自刘斌、朱晓梅《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的逻辑演进与现实借鉴》

    材料二  在发生猎奴战争的许多地方,部落人口损失殆尽,其他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田园荒芜,正常贸易中断,传统手工业荡然无存。以黑猎黑引发非洲各部落间进行无休止战争,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过程中断,一些已经建立的古王国轰然倒塌。奴隶贸易给非洲人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这种精神奴役严重束缚了非洲人的文明创造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地区冲突不仅破坏了地区安全格局。也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国际秩序存在由全球化滑向“新冷战”的风险……从美国对华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至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泛安全化冲击,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受到严峻挑战。

    ——摘编自高飞、于泽洋《全球治理困境与中国治理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府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造成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就如何应对全球挑战和危机谈谈你的想法。
  • 13、 下表是“二战”期间三次重要国际会议的基本情况。三次会议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会议名称

    时间

    参会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华盛顿会议

    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国

    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美英苏

    商谈对德政策和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欧洲战事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

    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美英苏

    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A、都体现了国际合作的精神 B、都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C、都表达了实现和平的愿望 D、都是大国主导的国际会议
  • 14、 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国家主要在殖民地进行直接的财富掠夺。但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国家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大量修建铁路、港口,开设工厂、银行,强迫殖民地成为它们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反映出(   )
    A、欧洲国家的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 B、资本主义制度向全球范围扩展 C、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激烈 D、殖民地区的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 15、 综合分析下表中的史事,可以得出最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当地百姓拿出大量粮食、肉类等物资供应红军

    1943年,“节约献金运动”中,甘肃农民自发捐献余粮,仅临夏县一次献粮就达5万石

    1949年8月,兰州群众与人民解放军红军部队昼夜抢修华家岭公路,仅用3天打通运输线,为突破国民党军队在兰州南山的防线,解放兰州作出重要贡献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西北地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大后方 C、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 16、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官方译书局,主要译介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甲午战争之后,译介的侧重点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这一转向反映出(   )
    A、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B、西方列强文化输出方式的变化 C、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D、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 17、 唐三彩作品中骆驼形象大量成组出现,这些骆驼往往驮人载物,所载物品中包含了商队贩运的货物和生活用品。另外,外来使团还将骆驼作为献给皇帝的礼物,源源不断输入唐境内,唐政府因此设置专门的牧监对驼群进行管理。这说明唐朝(   )
    A、陆路贸易非常频繁 B、政府强化边疆治理 C、陶瓷技术比较发达 D、官方重视畜牧养殖
  • 18、 诏令文书作为以皇帝名义颁布的古代高级别公文,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汉代中后期,皇帝诏令多阐述儒家理念,甚至大量引用儒家经典。这反映出当时(   )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儒家思想受到尊崇 C、政令推行比较顺畅 D、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是资本主又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的历史;是世界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国际秩序由两极或单极化向多极化消变的历史……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总结了20世纪历史发展的三个方面,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新旧职业交替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某历史社团就此开展“历史与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活动一【“职”起有因】

    同学们查阅成章东等学者的相关论述,整理了以下信息: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人们被分成不同种类的劳动者,从事着不同行业,或畜牧业,或农业,或手工业,或商业……,各种职业应运而生。新职业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速了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根据上述信息,指出社会生产力与新职业产生之间的关系。

    (2)、活动二【“职”抒己见】

    同学们根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了以下图表:

    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1852——1910年间三大产业劳动力分布占比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列举一个可能产生于该时期的新职业并说明理由。

    (3)、活动三 【“职”引未来】

    同学们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以下讨论:

    根据活动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因素。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