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十余年间,据时人描述:“自英夷就抚后,始请以捐输之余作为船炮经费,而官吏侵渔,工匠草率偷减,不及十年,皆为竹头木屑。”最直观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军使用的地仍是前装滑膛的土制火炮。这就使清朝政府的一部分官员是各切地意识到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包子的屏务运动。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相当一部分开明人士开始意识到中国先前几十年的洋务新政实际上是一次“跛足的近代化运动”。由于这一运动没有从政治上触及几千年的传统政治体制,因此当中国面对经过近代化全面改造后的日本这一东方小国之后便不堪一击⋯⋯1898年,一场以“变法图强”为口号的维新运动拉开大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警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集中体现了爱国学生的一致诉求:“外争主权”就是要对外捍卫中国的主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地位,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内除国贼”就是要惩办北洋军阀政府内部的卖国分子,即亲日派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启动的背景,从口号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开明人士的近代化探索在认知层面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爱国学生的一致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运动的最终结果。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上述口号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林则徐以及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官兵的事迹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维护祖国尊严的壮丽篇章。

    ——摘编自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卫我中华 浩气长存————中华儿女的反侵略斗争》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行动。中国清朝政府在中法战争中所暴露出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更是怀有侵华野心,终于在1894年挑起了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中国军民在这场始于农历甲午年的中日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再次谱写了一曲又一由感人泣下的反抗侵略的壮丽乐章。

    ———摘编自许华《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任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中的“反抗侵略的壮丽乐章”。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3、下表为小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大事年表(节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时间

    事件

    1921年

    召开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2年

    召开中共二大,重中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2—1923 年

    领导工人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入数这30万人以上

    A、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B、是第一个全国规模政治 C、是近代历史必然选择 D、是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
  • 4、下图是小希同学为撰写论文收集的资料包,据此推断他所撰写的论文可能是(   )

    书籍

    《共产党宣言》

    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图片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民主与科学思想带来的洗礼 C、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的确立 D、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的影响
  • 5、小方同学在学习《五四运动》一课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五四运动(   )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B、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是中国近代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6、陈独秀在《圣言与学术》一文中说道:“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欤(yú)。”下列主张与其思想相近的是(   )
    A、鲁迅: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B、胡适: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C、蔡元培: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D、李大钊: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 7、云南于袁氏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与描述事件相符的是(   )
    A、金田起义 B、帝制复辟 C、护国战争 D、广州起义
  • 8、湖北武汉的一座纪念碑上方是三支汉阳造步枪的石雕,碑座正面刻着“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字样,两侧雕有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的碑文。这座石雕(   )
    A、见证了打响首义的第一枪 B、反映了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C、体现了辛亥革命迅速发展 D、表明了中国人抵抗侵略的决心
  • 9、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下表资料。表中“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①洋洲醴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不仅扩大了同盟会的社会影响,而且鼓舞了同盟会进一步发动武装起义的信心。

    ②安庆起义失败后,徐锡麟在临死前所说的“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激励了后来的无数革命者。

    ③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A、中国共产党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B、革命志士的奋斗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C、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 D、武装起义是民主革命成功的唯一途径
  • 10、下图是庚子年间的一幅战争时的年画,描绘了义和团民和聂士成率领的清军与英法陆军交战的场景。该作品   (  )

    英法陆军与团民鏖战图

    A、宣传了太平天国平均主义思想 B、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愿望 C、展现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斗志 D、揭示了英法侵略军的残暴本质
  • 11、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戊戌变法形成如下评价。表格中省略号处的论点应填写(   )

    论点

    论据

    注意事项:

    彻底废除了八股取士且提出新的培养人才方法,根据不同入学时段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

    A、推动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出现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推动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12、1895年底,日本通过了战后十年计划,随后的1896年,日本全国工厂数对比战前的1892年增加了近5000家。1897年各类公司实缴资本总额比1894年增长了27 709万日元。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由于(   )
    A、《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 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大多内容 C、《辛丑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 D、日本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 13、张强同学所在的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下列照片。这些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14、太平天国颁布的文献中规定:把全国土地按照亩产量的高低分为九等,然后再按每家人口多少平均分田。不论男女,16岁以上全份,15岁及以下减半,杂以九等,好坏搭配。这一规定有利于 (   )
    A、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B、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D、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 15、据英军统帅格兰特日记记载,法军离开圆明园时运载赃物的马车有300多辆。为免分赃不均,英法两军统帅协商设立战利品委员会,坐地分赃。这反映出英法联军(   )
    A、贪婪的侵略行径 B、先进的武器装备 C、严密的军事行动 D、完善的管理体系
  • 16、如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识读卡,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条约名称:    ▲    签订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签订各方: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

    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7、如下是晚清时期中英正当贸易发展情况表(部分)(价值单位:银两),为了改变当时贸易状况,英国(   )

    年度(每年平均数)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1765—1769年

    1192915

    2 190619

    1795—1799年

    5 373 015

    5719972

    1830——1833年

    7335 023

    9 950286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C、向中国走私鸦片 D、商人在中国投资建厂
  • 18、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承载了非凡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不久,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他说:“这无产阶级本来是资本主义下的产物,到后来灭资本主义的也就是他。”正是基于对工人阶级伟大力量的深刻认识,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日益认识到,只有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第二卷 1915——1931上》

    材料二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综合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点,建立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任武雄主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的革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何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并列举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落实其“中心工作”的任一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工人阶级力量变化角度,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的认识。
  • 19、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作为历史的产物,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侧文物是灭津散发的救国十人团传单,五四运动发生后,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组织讲演团,分组活动,每组十人左右,称“十人团”后由北大庶务部主任李辛白提倡改称“救国十人团”,召人民以十为单位组织起来,各界给纷响应。

    ———摘编自中国博物馆协会《“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天津博物馆开幕》

    材料二

    下侧文物是俄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15条,文中明确规定,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摘编自周铁钧《党史上的“第一”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救国十人团”的背景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出现的条件和时代价值。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二文物相关史实之间的历史联系。
  • 20、小历同学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部分活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活动

    1921年

    多次组织工人进行游行活动

    1922年9月

    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事

    A、围绕城市开展斗争 B、推动各界民众觉醒 C、广泛开展民主革命 D、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