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题为《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这反映出当时(     )

    A、列强联合侵华但又各谋私利 B、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C、中国人民一致反抗外来侵略 D、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列强合作
  • 2、课堂笔记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历史课堂上记录的笔记,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题是(     )

    1.美、日侵略台湾

    2.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

    3、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4.中法战争爆发

    A、早期探索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边疆危机
  • 3、“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缺乏科学的指导纲领 D、军事战略决策失误
  • 4、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示意图。这反映出列强侵华意在(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侵占更多中国领土 C、获得更多赔款 D、打开中国市场
  • 5、它打破了中国的封闭政策……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这使得中国被迫开始与世界接轨, 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它”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 6、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每一座桥不仅是一部厚重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讲述者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梦想,以独特的姿态,讲述着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迈向现代的壮丽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凝聚革命精神之桥——泸定桥】

    材料一

                                    图1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铁索上铺着木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了,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守桥的敌军被红军的猛烈攻击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象征民族精神之桥——卢沟桥】

    材料二

                     图2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摘自人民日报1962年3月4日《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通向繁荣富强之桥——深中通道】

    材料三

                                       图3

    深中通道,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它是连接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跨江通道,深中通道的建设实现了多项创新和突破,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这些创新和突破不仅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贡献了中国经验,也助推了大湾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其建成通车将彻底改变珠江口整体路网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24.9.30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红军长征时期除了飞夺泸定桥外,还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请再列举两例并说明其影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严格桥见证了红军长征的什么精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主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谈一谈今天保护卢沟桥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桥”在凝聚和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 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奔走于不同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家乡去”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谅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陈伟国编著《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材料二   “到南湖去”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朱海《信念永恒》

    材料三   “到井冈山去”

    1928年,毛泽东总结到:“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资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四   “到战场上去”

    “无川不成军”,抗日战争中,340余万川籍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奋勇抗战,浴血沙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摘自《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

    材料五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从天安门广场发出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大地,激荡在亿万青少年心中。这是“后浪”奔涌的时代潮音。这是开创未来的青春担当。

    ——选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的原因。以及他的贡献。
    (2)、材料二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与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家”在哪里?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无川不成军”说明了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如何做?
  • 8、“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北伐节节胜利、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七七事变
  • 9、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上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战役,他们在敌人后方扒铁路、炸桥梁、毁公路、围攻炮楼和据点,历时四个多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10、1926年《北伐誓师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保我平等,还我自由。”由此可见,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B、反抗外来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C、打倒军阀,寻求自由平等 D、结束清朝统治,建立人民政权
  • 11、他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鲁迅先生说:“他的遗文却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材料中的“他”是(     )
    A、梁启超 B、孙中山 C、李大钊 D、胡适
  • 12、植树节源于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此后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中华民国17年是公元(     )
    A、1919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 13、下图《时局图》,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 14、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其中“取新器”和“握旧物”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
    A、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 B、新的制度和旧的武器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 1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历史地理著作,如《东北边防辑要》《云南勘界筹边记》《滨缅划界图说》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的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 16、下图为南京静海寺警示钟。其铭文曰:“……一八四二,浊浪滔天;英军入侵,扬子江面……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丧权辱国,泣地惊天。”铭文内容和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7、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2)、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姓“资”姓“社”问题,邓小平是如何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4)、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18、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某校八年级(2)班以“改革开放的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见下图)。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根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列举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3)、【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 19、下面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其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的是        (  )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方谈话 D、高举旗帜
  • 20、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内容不包括        (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