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撰写演讲稿时第一组同学搜索到如下油画,下列诗句与油画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   )

    1894年,致远舰冲向日舰“吉野号”(油画)

    A、甲午风云起东洋,中日宣战朝鲜岛 B、威海卫战誓记心,军舰沉沦海底寻 C、战火硝烟黄海上,英烈壮志铸辉煌 D、陆战辽东占先机,日军残暴千夫指
  • 2、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一面向清政府驻朝大臣表示“我政府必无他意”,一面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出兵朝鲜,企图将清政府拖入战争的陷阱。演讲中的这一“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美、日侵略台湾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3、某校八年级(3)班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下是各小组同学搜集的学习资料,请你一同参与吧。

    第一组 【梳理人物事迹————探寻思想肇始】

    时间

    李大钊事迹

    1918年7月

    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8年11月

    在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热情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

    10月、11月

    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整理自于安龙《伟大五四精神》

    (1)、第一组同学整理了如上人物事迹表格。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发表上述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历史作用。
    (2)、第二组 【阅读图文素材————了解组织初兴】

    地图素材

    文字素材

    双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通过报刊、集会以及书信来往。对将要成立的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原则和纪律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见解。

    ————摘编自高新民、张希贤主编

    《中国共产党建设史》

    第二组同学搜集了如上图文索材。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帮助同学们设计两个学习问题。

    (3)、第三组   【赏析绘画作品-   探寻党的诞生】

    油画《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画家采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还原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历史场景。作品在|人物塑造和表现上,着重描绘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勇于开创艰难伟业的中共一大代表形象。画面的上方还描绘了|一盏吊灯,代表着光和希望。

    第三组同学搜集了如上绘画作品。请你分别从历史角度与艺术角度对如上画作进行赏析。

  • 4、伴随着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中华民族意识也逐渐觉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得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消息后,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本素材,参考国外的典图、书籍等,历时一年半编撰成书《海国图志》,以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同时在解释自己编著《海国图态》的目的时说:“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编自朱天策《“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与其友魏源》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自此以后,国人的民族观念有了很大飞跃,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党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国人民族意识的变化,并列举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认识。
  • 5、某历史公众号最新推送的一期推文中包含如下信息,据此推断这期推文的标题是(   )

    ◇图说历史

    ◇文字述史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

    毛泽东: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A、《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 B、《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近代的侵略与反抗》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6、6月3 日之后,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圆子,从学生爱国运动发展为全国范围内工学商联合的广大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参与阶层的广泛性 B、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C、维护其和的坚定性 D、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7、如下是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课时内容时展示的内容,符合图中人物的发言是(   )

    A、“自强”“求富”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8、小宋同学搜集了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相关资料。材料主要强调这两次革命的(  )

    辛亥革命

    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清政府,给予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势力沉重打击。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次革命

    这是维护民主、维护共和制度的一场斗争,但又是一次条|件不成熟,发动时间过早、仓促的、准备不足的革命,因此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A、斗争结果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 C、斗争方式不同 D、领导阶级不同
  •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一方面,人们认为它开启了民主共和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人们也对它仓促规定的责任内阁制批评不断,“因人立法”“视人建制”的诟病声不绝于耳。据此可知,这部法律文献(   )
    A、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 B、达到了约束袁世凯的目的 C、先进性与局限性并存 D、未能实现辛亥革命的目标
  • 10、如下版画描绘了革命军发动起义,前赴后继地攻占武昌城的场景。该作品所示事件 (   )

    A、展现了革命军敢为天下先的斗志 B、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 C、鲜明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意志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 11、《辛丑条约》的赔款约等于清政府当时每年财政收入的十二倍,条约规定除田赋外,还要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这使社会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人民陷入更苦难的深渊。由此可知,条约的签订 (   )
    A、使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 B、扭转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C、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财政危机 D、使中国开始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 12、1898年6月后,北京、上海和一些省会城市中,士大夫上书言事多了起来,各地出现了许多新书、新报,北京出现了京师大学堂,各省出现了一些中小学校。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令 B、《资政新篇》的实践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13、1897年,俄国乘德国侵占胶州湾的机会,出兵强占旅顺、大连,并要求清政府承认俄国在满洲和蒙古地方有铁路和工矿的独占权。同时,法国也以干涉还辽有功把云南、两广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1898年,英国在南方租“新界”,在北方租威海卫。材料表明(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出现内忧外患局面 C、中国对外进行平等贸易 D、中国边疆危机得到解决
  • 14、近代以来,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分别割占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南端,《马关条约》把江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给了日本,葡萄牙通过《和好通商条约》得到了对澳门的永久管理权,俄国则凭借《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占据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   (  )
    A、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阻碍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了第一个大型的近现代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了第一个中国的民族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创办了第一个关于煤矿的中国企业————开平矿务局,创办了近代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总局。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B、实现了“自强”的目标 C、推动了早期现代化发展 D、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16、如下是同学们查阅资料还原的1853年英国传教士麦赫斯与太平军将士的对话。这可以用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   )

    麦赫斯:听说太平军都不发薪饷,那么各军人有没有私产?

    太平军将士:一概没有,如果壶出有人私藏五两白银以上款项,就要加以赖若。

    麦赫斯:人人都不许有私产,那他们想买点好东西吃又怎么办呢?

    太平军将士:需要的吃食大家平等分享,即使是最高级军官的盘碗也跟最低级的士兵一般。

    A、民主思想 B、可实践性 C、平均思想 D、等级制度
  • 17、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两次鸦片战争”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 18、小森同学在学校举办的历史谜语小竞赛中创作了如下组合式谜语。该谜语的谜底是(   )

    A、《北京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 C、《南京条约》 D、甲午中日战争
  • 19、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清王朝国势日下、萎靡不振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更加肆虐猖狂。资本主义用种种野蛮的方式达到自己获取市场及原料的目的。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向全世界。在这一背景下,英国(   )
    A、发动了侵华战争 B、要求五口通商 C、在中国开设工厂 D、协议贸易关税
  • 20、 同学们以“讲历史故事,品人物魅力”为主题开展分享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 品读人物书籍

    第一组同学整理了如下英雄人物书籍的介绍,请你概括两位英雄人物的共同影响,并归纳他们所展现的英雄气概。

    书籍介绍:介绍了林

    则徐的生平及其思

    想,其中讲述了林则

    徐担任湖广总督时禁

    烟及作为饮差大臣前

    往广东禁烟、布置海防的事迹。

    书籍介绍:介绍了陈

    化成的一生,讲述了

    其从军强化海务,协

    功禁烟,以及作为江

    南提督保卫吴淞口,

    与英军英勇作战,最终牺牲的故事。

    (2)、任务二 参观名人故居

    第二组同学在网上查找了如下名人故居,请你从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事迹,谈谈其故居受到保护的原因。

    【示例】选择:左宗棠故居。原因:左宗棠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带领下,清军消灭了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维护了国家统一。此外,他大力兴办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贡献巨大。其故居作为其生活、治学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因此受到保护。

    (3)、任务三 阐释人物贡献

    请你协助第三组同学根据以下三位历史人物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