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孟子 ·告子》载:“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右图的“爵”通常被认为 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 表品位序列,逐渐形成了“五等爵”制。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日趋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 2、受战乱等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其中盘庚 迁殷后保持了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其中, 商王汤建立商朝时的都城与盘庚迁殷后的都城分别位于图中的……………( )

    A、①与② B、② 与 ④ C、③与① D、③与 ②
  • 3、《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    制代替 ▲ 制”。以上“  ”依次应填入的是…………………( )
    A、禅 让 选 举 B、世 袭 禅 让 C、禅让世袭 D、选 举 禅 让
  • 4、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 ·夏本纪》写道: “帝禹以天下授益,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 ·蒸策》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启用武力夺取王位 B、益将王位让给启 C、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D、禹直接让位给启
  • 5、公元前841年,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
  • 6、“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侯,其后子孙以国名为姓氏。”材料反映了陈姓的姓氏来源与分封制有关。……………………( )
  • 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夏朝。( ) 
  • 8、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某校七年级学 生以“走进百家争鸣”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1)、【寻找 · “鸣”之缘】
    领域原因分析
    政治
    铁制农具、牛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商业的 繁荣,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天文学、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提高了人们对世界 的认识水平
    教育
    请补充表格中①②③④内容,完成“鸣”之缘的探究。
    (2)、【思考 · “鸣”之道】
    下面两个学派关于如何管理国家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请补充完成以下内容,并分析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谁的主张,请说明理由。
    学派: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   
    治理国家的策略:____________
    学派: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   
    治理国家的策略:____________
    ◎会选择: 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3)、【探究 · “鸣”之功】
    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 试错的过程,有些学派会失势,有些学派会消亡,有些学派会兴旺起来,而决定学派 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百家争鸣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这反映了百家争鸣怎样的目的?
  • 9、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小李领略了古代先贤的救世情怀,他以诸子百家的“爱”为主题整理了笔记(如图)。笔记中①②③依次应为( )

    A、庄子、孔子、韩非 B、庄子、韩非、孔子 C、韩非、孟子、墨子 D、孔子、墨子、韩非
  • 10、思维导图是捋清历史脉络的重要学习方式。下列的思维导图①填的内容是( )

    A、周王室的衰微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 D、“私学”的勃兴
  • 1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儒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B、道家:“顺应自然的隐士派” C、兵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D、法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12、右图为收藏于博物馆的某画像石拓片。该画像反映了( )

     

    A、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B、西周开始分封诸侯 C、儒家道家始祖交流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 13、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鞅为宗,重“法”(法 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包的思想家是( )
    A、孟 子 B、庄 子 C、墨 子 D、韩 非
  • 14、右图道德经中的名言说明老子( )

    A、处世上安于柔弱,政治上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要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要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 15、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说明孔子的讲学( )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使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16、右图是某次展览中的几位古代名人,该展的主题应该是( )

    A、辉煌的科技成就 B、灿烂的思想文化 C、成熟的政治制度 D、卓越的边疆管理
  • 17、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
  • 18、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
  • 20、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   做为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一员的李鸿章,十分自信地认为,中国的典章制度完满无缺,远远超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李鸿章认为,中国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中国近代工业化,它是摆脱目前危局的灵丹妙药,因此,实现中国近代工业化也就构成了洋务运动的主体框架,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材料二   随着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和经营,李鸿章从实践探索中逐渐领悟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除了船坚炮利之外,还在于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们对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所攫取的巨额利润,无疑是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的一股刺激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牛济 《论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抉择》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观点。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针对上述观点做了哪些事情。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李鸿章。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