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某场会议《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指出:“共产党应该⋯⋯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同盟会成立大会 C、中共二大 D、兴中会成立大会
  • 2、正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和蒙昧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接受现代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洗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站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制高点上。这说明了共产党人具有(   )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 B、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C、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D、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
  • 3、如下所示诗词描述的事件(   )

    红船初启,烟波江上情,思潮激荡,国梦正当行。月照南潮夜。星引轻志生,共产初心立,百年大业兴。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 4、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   )
    A、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C、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D、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5、“石库门中,真理宣言惊世界;红船会上,工农纲领定乾坤。”符合该对联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 6、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课程内容,王老师搜集到以下学习资源包。据此可知,该学习资源包的主题是(  )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关系再认识)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A、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影响 B、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C、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7、1919年12月,陈独秀重新主编《新青年》,从第7卷开始,该刊发展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北大师生创办的《每周评论》《国民》《新潮》、国民党系统的《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潮。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C、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D、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 8、对比同类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发起的两次运动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这两次运动(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处于迷茫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导。

    A、作用相同 B、领导阶级相同 C、诉求相同 D、指导思想相同
  • 9、某历史公众号在一期活动中推送了下面的内容,通过下面内容可以了解到(   )

    ○图片信息

    1919年5月无锡中华青年维德会传单

    ◇文字信息

    ·南京众多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列队执旗走向街头,高呼口号,呼吁各界群众共抗外悔,共珠国威,齐雪国耻

    ·在无锡,6000多人齐聚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挽救外交”“取消协约”“宁为工碎,母求瓦全”等旗帜悬挂四周

    A、辛亥革命的发展 B、二次革命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维新运动的开展
  • 10、下图是《红色的历程————五四运动》连环画的某页内容,描绘了众多北京学生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的场景。该画面(   )

    A、展现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揭示了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D、反映了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 11、以下图书目录节选自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某本图书中,画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巴黎和会的斡旋 C、列强侵略的加剧 D、西方思想的传播
  • 12、新文化运动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螺缝(léi xiè,指囚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国人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出了变法自强目标 B、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 C、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D、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 13、下表是《新青年》中部分文章节选,这可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

    篇目

    节选内容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言为心声,文为言之代表。吾辈心灵所至,尽可随意发挥,万不宜以至灵活之一物,受此至无谓之死格式之束缚

    钱玄同《随感录(四四)》

    我们所以要做文章,并不是因为古文不够,要替他添上几篇⋯⋯所以应该用我们自己的话,写成我们自己的文|章。我们的话怎样说,我们的文章就该怎样做

    A、提倡文学革命 B、开展政治变革 C、冲击封建礼教 D、主张自强求富
  • 14、《新青年》杂志的出现,新知译介(介绍)力度之大,思想之鲜活,都超出了以往⋯⋯旧的文明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来。思想的革新,在那时破土而出。据此可知,《新青年》杂志(   )
    A、反对军阀黑暗统治 B、倡导社会民众使用白话文 C、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 15、 “城市遗迹”是城市变迁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八年级(2)班同学以“城市遗迹见证革命发展“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活动一 搜集遗迹照片————感悟精神品质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如下革命纪念遗址遗迹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这些遗址遗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背后彰显出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2)、活动二 整理图文资料————分析革命影响

    第二组同学整理了如下图文资料,准备探寻同盟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指出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带来的影响。(2分)

    为策动长江各省革命工作,1911年4月,|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在上海商议筹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后设置秘密联络机关纪念地点于浙江北路。

    络机关纪念地   ————销编自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官网

    (3)、活动三 探寻革命城市————撰写城市推介

    第三组同学计划推介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城市,请你仿照示例,完成武昌这座城市的推介卡制作。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旧址

    城市:南京

    历史事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推介理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宋|空警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一系列革除社会|积弊和奖励实业的法令。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城市:武昌

    历史事件:

    推介理由:

    (4)、活动四畅谈城市认识————开展活动总结

    综合上述活动及设问,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城市的认识。

  • 16、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 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发动了武昌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又先后光复了汉阳、汉口,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湖北各县也先后被革命党人光复。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至11月底湖北、陕西、江西、安徽等14个省区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法朝,建立了军政府,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清王朝是全国革命的打击下,很快土扇瓦解。

    ——摘编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二 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联合宣布云南独立,发布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政府和讨袁护国军,随后护国军在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五省的广大战场上连连取胜,贵州和广西相继响应,宣布独立。山东、湖南等省,也纷纷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全国各地人民自发的反帝制斗争如火如荼。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摘编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战争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3)、请你用一句话提炼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
  • 17、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广州行医;面对内优外患的境况,他放下医生工作,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应进行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李鸿章并太而见他。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他无法再等待下去,由“医人”转向“医国”,开展革命活动。

    材料二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后,提出“振兴中华”宗旨,并在海外从事革命组织与宣传活动。1903年,孙中山首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作为革命的宗旨与纲领。1905年,孙中山提议联合全国革命力量组织新的革命团体,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因势利导下,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政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以图推翻清朝腐败政府,造成革命事业,以建设完全美满之中华民国,与世界列强对峙。现在,从前诸君之志愿,已经达到。

    ——摘自1913年2月13日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由“医人”转向“医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在革命中的作用,并分析孙中山为促成革命大势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前诸君之志愿”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翻清朝腐败政府的革命事业”具有怎样的历史性质。
  • 18、据统计,1912——1919年的8年中,中国新设立民族资本工矿企业470余家,资本近9500万元,远超过去40年的总和。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忙于战事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清政府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 D、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9、段祺瑞控制的北洋政府将山东和东北地区铁路、矿产、森林等抵押给日本,并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换取日本借款以扩充自身实力。这反映了当时(   )
    A、日本独霸中国野心实现 B、北洋军阀与列强相勾结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腹地 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
  • 20、下侧示意图中“?”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 C、君主专制 D、割据混战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