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44年12月,一英国商船对华走私大米320担。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规定:涉嫌走私的外商,其货物应全部没收,取消在华贸易资格,驱逐出境。但在当时英国驻华领事的“积极干预”下,船主仅缴纳罚金200元而已。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破坏中国的司法自主权 B、英国通过走私扭转贸易逆差 C、中国对外交涉被英国控制 D、列强抵制闭关锁国的政策
-
2、1843年是上海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上海开始面向国外、面向世界。你认为导致上海地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 )A、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 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口岸开设工厂 D、清政府主动对上海进行对外开放
-
3、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在一次议会演讲时,21岁的年轻女王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此时带领中国迎战的国家元首是( )A、道光帝 B、康熙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
4、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
5、“南天怒卷千堆雪,一炬冲霄裂海云。烟土成灰铸铁骨,盐池煮浪淬龙魂。”这首诗描述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黄海海战
-
6、1808—1856年,市场上白银相对于铜钱的价格上涨约2.5 倍,清朝出现严重的“银荒”。这一时期出现“银荒”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 B、鸦片贸易 C、战争需要 D、市场投资
-
7、
近代中国在中与西、旧与新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跚的近代化历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如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请引用材料一原文评价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三

(3)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位历史人物?他们通过什么事件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 慈禧太后是破坏戊戌变法的罪魁祸首……她力求把变法限制在不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内。否则,她宁可站在以光绪为代表的维新变法的对立面,也绝不容忍光绪借此培植新势力与自己抗衡……听信刚毅之言,以为“今欲倾我大清天下者为康有为……今用新法,是用有为,以叛徒执政,实从古所无”。
——摘编自周敏之《论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归纳慈禧太后阻挠维新变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材料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两位作者分别是怎样评价甲午战争影响的?(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9、“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10、严复等创办的《国闻报》,系统阐述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并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介绍到中国。严复此举意在A、践行实业救国 B、号召变法图强 C、颂扬戊戌六君子 D、发动文学革命
-
11、1895—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马关条约》规定(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12、1885年3月23日,法军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蜂拥而上。在千钧一发之际,近70岁的冯子材率部在镇南关中挖深沟、筑长墙,构筑坚固工事,并在同年取得抗击侵略者的镇南关大捷。这一英勇抗争发生在( )A、美军侵略台湾时 B、中法战争中 C、俄国侵占伊犁时 D、甲午战争中
-
13、如下表是某博物馆中主题为“历史印痕”的雕塑。该雕塑反映的是( )

雕塑中巨型的正方体,如天外陨石撞击大清版图,寓意1840-1842年英国以坚船利炮为后盾,发动侵华战争。
A、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太平天国运动兴衰 C、北方大片领土被侵占 D、天京陷落 -
14、有学者说,这部文献规定了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巨大的革命性。该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黄埔条约》
-
15、某位历史学家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侵略中国的强盗帮凶中,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其依据是俄国( )A、割占我国香港岛 B、强租旅大租借地 C、强占我国大片领土 D、索取赔款
-
16、关于下图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清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作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史料 B、证明了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C、可作为研究旅顺大屠杀的一手史料 D、可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
17、19世纪60-90年代,长江上频繁出现外国军舰的身影,它们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心理威慑的工具。这种“浮动的炮台”使得清政府在内政外交上不得不更加屈从于列强意志。这一状况始于(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津条约》签订 C、《北京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
18、以下为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的资料,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鸦片战争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
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一步步深入 D、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的侵略活动 -
19、1843年7月,中英两国签订的《海关税则》规定,关税按“值百抽五”交纳,而且“进口洋米、洋麦、五谷等皆免税”,这使得中国的关税税率降低了许多。关税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B、《南京条约》的规定 C、遵循贸易平等的原则 D、自然经济的解体
-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侵华头目璞鼎查说:“条约给英国开辟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即使开动兰开夏(注:“兰开夏”是英国纺织中心)的全部纺织工厂,也不足以供给中国一省的需要。”材料可用来说明( )A、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 B、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英国棉织品开始输入中国 D、中国外贸由出超变为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