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编京剧《关天培》讲述了爱国将领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抗击侵略的史事,再现其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这部历史剧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A、黄海海战视死如归 B、兴办洋务收复新疆 C、血战虎门为国捐躯 D、戊戌政变慷慨赴死
-
2、
近代百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面对挫折和磨难,凭借顽强的革命斗志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力挽狂澜,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低谷走向新生。
【革命足迹】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自图二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图三召开的会议有何重大意义?【革命智慧】
材料二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49年间与土地政策相关的口号统计表。
序号
时间
口号
①
1927—1937年
打土豪,分田地
②
1937—1945年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③
1946—1949年
耕者有其田
(2)请写出三个口号分别所处的历史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革命功绩】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
3、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危亡之际,近代青年用行动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民族苦难,青年探索】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①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②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③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④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⑤
1927年
周恩来
南昌
29岁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请写出⑤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五四运动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与五四运动的性质,写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并对材料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民族危亡,青春战歌】
材料三
(3)由《国民革命歌》歌词指出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发出此呼喊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
4、胡适说:“张季直(即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而影响及于全国。”张季直作为“开路先锋”,其思想主张是( )A、维新变法 B、民主科学 C、武装革命 D、实业救国
-
5、仔细观察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选出对①②③三处战役名称及战果表述正确的一项( )A、①处为辽沈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B、②处为平津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C、③处为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D、③处为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
6、下表是1933年、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组成结构比例表。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33年
1938年
农民
62%
48%
工人
18%
14%
知识分子
20%
16%
中小商人
0
10%
地主
0
12%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7、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8、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9、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展示的年代尺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的扩张 B、近代的侵略与探索 C、中国人民的反抗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10、下表是中国20世纪初相关数据的统计表。该表可以用于研究(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一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一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一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B、《天津条约》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D、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
11、下图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
1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无限蓬勃生气……”这段话意在强调( )A、中华民族蕴含巨大力量 B、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C、近代中国人口增长迅速 D、瓜分狂潮的不断加深
-
13、历史图片中包含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如图,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A、戊戌变法运动号召变法图强 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救亡图存 C、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
14、1895年(光绪21年)英商怡和纱厂成立,1896年(光绪22年)英商增裕面粉公司、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等成立……这一时期,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辛亥革命的爆发
-
15、下列材料是对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相关描述。该段描述突出强调了洋务运动的( )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A、兴起原因 B、开展目的 C、失败原因 D、积极影响 -
1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运动。下表反映了这两场运动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可以看出( )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领导与组织
缺乏成熟的政治理念和组织纪律,难以形成有效的治理和持久的战力
政治目标
缺乏全面的政治改革方案和长远规划
军事行动
军事上的不专业性和战略短视
A、农民斗争缺乏规划 B、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自然经济的保守性 -
17、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以下可以作为研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一手史料的是( )A、《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现代专著《火烧圆明园》 D、电影《圆明园劫难》
-
18、如图是清朝道光年间白银外流数额的统计图(单位:万银元)。据此判断,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
19、近代以来,广州与中国诸多历史大事件息息相关,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广州地区历史大事简表(部分)
请结合上表,确定一个观点,运用表中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呢?单就推翻清朝政权,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而论,似乎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革命之后的大问题,是如何使国家走向现代化?即如何建立一个全民政治的政府,如何从事建设,如何改良社会?这些虽然有人想到了,却未能立刻见诸实行。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
——摘编自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材料三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材料一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简述材料二中这场革命的“成功”与“不彻底”之处。(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