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洋务派官员创办的学堂情况。这表明洋务派 ( )
类别
代表
课程设置
外语学堂
京师
同文馆
英文,后来增设法文、俄文等
军事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文学、气候学、测绘及枪炮操演等
技术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仪器规章、国际电报规约、电磁学、水陆电线建设等
A、发展近代翻译事业促进变革 B、推动近代基础教育发展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救亡图存 D、注重提高海军军事实力 -
2、 同学们在探究活动中出示了如下两幅图片。据此推断,洋务运动的目标( )A、自强求富 B、禁绝鸦片 C、有田同耕 D、发展海防
-
3、李鸿章曾说:“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为落实“内须变法”,李鸿章(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 B、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C、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任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
-
4、材料一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不少知识分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分布在( )A、民族工业发展良好的城市 B、有工人基础的大城市 C、中国各大商业繁荣的城市 D、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的理解。(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农民运动。 -
5、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阶段
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
阶段—
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阶段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运动爆发的背景。(2)、(中考新考法·说明划分依据)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呼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阶段一、阶段二的依据。 -
6、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部分代表人物主要事迹
人物
主要事迹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
鲁迅
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陈独秀
认定“只有这(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
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1)、材料一有助于了解新文化运动的 ( )A、历史使命 B、发展历程 C、主要思想 D、积极影响(2)、材料二能够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沉重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
7、为丰富故事分享会的内容,历史老师给出了如下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完全打倒目前极其腐败的统治而建立一个贤良政府,由地道的中国人来建立起纯洁的政治,那么,实现任何改进就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革新党呼吁英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并举例说明孙中山为“打倒目前极其腐败的统治”而作出的努力。(2)、(中考新考法·说明内在联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3)、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胜利”和“失败”的具体内涵。 -
8、在推倒袁世凯企图确立的专制权威的同时,他们又以自己为中心,形成“有限权威”,并力图扩展这种权威,形成政治权威。无论是控制北京的段祺瑞、盘踞东北的张作霖或偏处西南的唐继尧等,彼此为争取控制全国的权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革命党人英勇奋斗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D、大小军阀割据混战
-
9、云南全省各地各族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切志请缨”,百姓争先恐后交纳捐款,妇女们把簪环首饰都拿出来抵交,海外华侨也积极响应募捐,护国军官兵团结一致,配备先进武器装备,屡建奇功。这可以用来研究 (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现 B、护国战争胜利的原因 C、黄花岗起义历史意义 D、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宣布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理想。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达到了约束袁世凯的目的 B、保卫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树立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
11、千百年来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皇帝都可以被推翻,那还有什么旧制度、旧思想、旧观念不能打破,社会曾经的皇权崇拜不复再现,旧的君臣、上下、尊卑等级制度,以及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腐的旧思想、旧观念、旧做派,都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号召人民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全面改变了民众的社会习俗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12、 同学们围绕如下两份文件展开讨论,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袁世凯镇压革命志士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清王朝的皇位禅让
-
13、下图为小琳同学为本次故事分享会准备的背景音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14、“这一事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预演,七十二名烈士的牺牲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安庆起义 D、萍浏醴起义
-
15、小辉同学在本次故事分享会上设计了“思想之光·三民主义”的篇章,并准备了孙中山的演说资料,该资料描述的是 ( )
今欲造成完全独立国,不外乎谋共和之准备,当以民权为本位,保障民权为第一着。
——1912年8月30日孙中山《在北京军警界欢迎会的演说》
A、保障人民权利,建立民主共和 B、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C、推翻清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D、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
16、小历同学分享了某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早年革命事迹,这位历史人物是 ( )
时间
事迹
1894年夏
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康有为 -
17、综合本次成果汇报会,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
18、封建帝制复辟————民主共和的挫折材料一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声罪致讨……
————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电》
(1915年12月)
材料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
军阀派系
支持者
直系
英美
皖系
日本
奉系
日本
滇系
英美
桂系
英美
部分北洋军阀派系及其支持者
————整理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蔡锷对“元首谋逆”的态度,为此开展了什么行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所示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并分析其特点。 -
19、践行革命理想————共和政体的构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1)、(中考新考法·任选史实说明联系)根据材料一,任选两幅图片,说明其反映的史实及其联系。(2)、材料二中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的分布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归纳上述法律文献的原则。 -
20、追寻救国道路————民主共和的蓝图
材料一 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材料三
广州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天华主张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鼓励民众反抗列强侵略 D、不断壮大革命组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义”提出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起义折射出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