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交流会上小万同学出示了黄埔军校建校初期到1926年后门口的对联内容,对联内容变化主要是由于(   )

    时期

    对联内容

    建校初期

    嘉宾戾止,我武惟扬

    1925年3月—1926年6月16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6年6月16日之后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A、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D、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 2、交流会开场小历同学展示了下图,并配了诗文介绍。所搭配的诗句是 (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A、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 B、两党精诚促合作,国民革命除军阀 C、烟雨南湖一帜扬,犹闻霹雳震强梁 D、革命先驱万众崇,武昌枪响荡豪风
  • 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众多影视作品选取红色遗址遗迹展现近代中国革命发展。请你一起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材料   红色革命遗迹(部分)

    建筑名称

    推荐理由

    A.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

    建筑名称

    推荐理由

    A.    ▲    

    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B     ▲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在此秘密召开会____议,后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C.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D.京 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两处的建筑名称。
    (2)、(中考新考法·任选内容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C、D中任选一项,说明影视作品选取该建筑作为其中一个镜头的理由。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红色遗址遗迹的认识。
  • 4、同学们看完电影《1921》后,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发展。下列能够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这一内容的画作是 (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烧田契》(画中中心人物为彭湃) C、《金田起义》(部分) D、《义和团民》
  • 5、电影《力量密码》有这样一幕:中国共产党党员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的铅印小册子带回老家,托付给他的父亲保管,这成为记录中共二大的孤本文献。从这一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6、某一影视作品中毛泽东的扮演者有如下台词,台词信息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 (   )

    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A、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 B、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C、无视诱惑、淡泊名利的精神 D、严守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
  • 7、“陈乔年牺牲前,监狱中的战友都为他感到难过,他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这一影视情节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 (   )
    A、初心使命 B、中心工作 C、主要任务 D、革命纲领
  • 8、如下是电视剧《日出东方》中的一个镜头。这一镜头背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   )

    A、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9、在电影《1921》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谈话中提到了“communist (共产主义的) groups”“Japan and France”,他们所讨论的可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    )
    A、经济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思想基础
  • 10、观看影视后,历史社团制作了如下坐标轴,对Y轴所示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B、近代化探索的逐渐深入 C、民族危机的逐步加剧 D、建党条件的一步步成熟
  • 11、下面两图为电影《开天辟地》及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节选镜头。这说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

    A、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B、重视提高工人待遇 C、积极启发工人觉悟 D、建立早期工人组织
  • 12、《革命者》介绍了一位革命先驱从日本留学回国,担任《新青年》编辑部编辑,领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相约建党,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壮阔革命历程。这位革命先驱是   (   )
    A、严复 B、李大钊 C、邹容 D、陈天华
  • 13、材料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19岁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23岁中举人。41岁署吏部左侍郎。42岁组建湘

    军。43岁发表《讨粤匪檄》,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茶毒生灵”,动员广大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49岁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可期永远之利”的主张。50岁在安庆设内军械所。53岁攻破天京。56岁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57岁改任直隶总督。61岁病逝于南京。

    ——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中考新考法·制作人物年谱)从材料中选取5项信息,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一份简要的曾国藩年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曾国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0字左右。)
  • 14、如下是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的光绪十二年刘铭传与闽浙总督呈递的《筹议台湾改设行省事宜折》(部分)。据此可知,台湾改设行省有利于    (   )

    A、改善台湾人民生活 B、增进两岸之间民间联系 C、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D、推动台湾经济快速发展
  • 15、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两幅绘画作品。据此判断,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天京陷落
  • 16、下图人物为晚清三杰之一,曾消灭西北阿古柏侵略势力,维护了边疆安定。以下诗句符合他功绩的是 (   )

    A、洪氏领兵救苍生,太平盛世万众欢 B、左帅挥鞭驱外寇,新疆重振汉家天 C、孤战虎门身尽瘁,独撑阵地手挥戈 D、虎门销烟震乾坤,壮志凌云气盖天
  • 17、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论述的观点是 (   )

    ·1867年,美国人马凯基率人在台湾琅峤登陆,高山族人民击毙马凯基,打退美军进犯

    ·1874年,日本派兵进攻台湾,高山族各地村庄依险抗击,迫使日军退守龟山

    1884年,基隆保卫战中,清军把登陆法军打得狼狈逃回海上,毙敌100多人

    A、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B、西方列强深入中国东南沿海 C、台湾社会生产受到冲击 D、中国军民积极反抗外敌侵略
  • 18、在腐朽的封建思想桎梏下,洋务派不想触动体制,仅欲汲取西方的某些长技以改善和加强旧建制。因无新政制配合,洋务派也受困于自己的封建思想,如企业衙门化、官侵商股、贪污舞弊、官商勾结等,都使洋务运动难以发展。材料可用于研究洋务运动 (   )
    A、发展的历程 B、失败的原因 C、爆发的背景 D、开展的目的
  • 19、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办工矿、修铁路、通邮电、立学校等活动为主的洋务运动,一直在以维护固有的伦常名教为本,采纳西方各国富强之术的纲领下进行。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 C、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 20、淮军自1862年到上海后开始装备洋枪洋炮,雇用洋人担任各营教习,至1865年就由原来的6000余人增至5万余人,其中洋枪三、四万杆,炮队四营。左宗棠所部湘军也在进入浙江后开始装备洋枪,1867年进军西北后,军中的洋枪比例增加到六成。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
    A、增强海防意识 B、发展近代经济 C、组建新式陆军 D、提升武器水平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