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图二 北京人牙齿化石 图三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会饲养家畜,也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质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作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材料三 相传他是五六千年前的部落联盟首领,曾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部落。后来,两大部落结盟,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1)、材料一中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发现于哪一地点?它们的发现有什么重要价值?(2)、材料二中的两段话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个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根据材料二,概括他们的农耕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3)、材料三中的“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相传“他”的发明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
2、“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采用育秧移栽,实行麦稻兼作。”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注重发展A、手工业 B、商业 C、海外贸易 D、农业
-
3、《后汉书•方士列传》记载:“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材料所述成就的创造者是( )A、炎帝 B、华佗 C、张仲景 D、扁鹊
-
4、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起义频繁 B、残暴的东汉统治 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5、《汉书》记载:“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此,汉武帝推行的政策是( )A、鼓励耕织 B、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
6、文字,在判定文明出现的要素中最为重要。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河姆渡人时期 B、半坡人时期 C、夏朝 D、商朝
-
7、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 C、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
-
8、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最具代表性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与河姆渡居民生产力水平相符合的描述是( )A、我刚刚把收获的水稻收好 B、我在半地穴房子下面养了几头猪 C、我刚刚把收获的黍加工好 D、我刚缝制好一件衣服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此后,俄国的旧制度被削弱,工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导言
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
第一章1861年,同室操戈
第二章1862年,永获自由
第三章1863年,战局纵览
第四章1864年,最神圣的土地
第五章1865年,我们天性中的一线良知
……
——乔弗里·瓦德《美国内战》
材料四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它对英国社会的影响。(2)、材料二中俄国的“旧制度”指什么?这一“旧制度”的削弱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依据所学分析“1861年,同室操戈”的原因?“1862年,永获自由”所指的主要内容中应该涉及哪一重要历史文献?(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日本是如何渡过危机的?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美尔人是古代最早具有法制意识的民族,最先意识到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汉谟拉比继承这一传统,编制了《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编制对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上,你认为古代苏美尔人、古代罗马人和拿破仑在社会治理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
11、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 C、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
12、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正确的选项是( )A、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高老头》 B、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人间喜剧》 C、梵高—荷兰著名画家—《向日葵》 D、贝多芬—用音乐讴歌革命的德国作曲家—《国际歌》
-
13、直接引起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如下图)的政治因素是( )A、废除了农奴制 B、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国家统一得到维护
-
14、有一段史料记载:“从1816年以后十年间,他率领起义军英勇作战,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这里的“他”是指(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斯蒂芬森
-
15、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任务。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和图2.中的熊分别指代哪个国家? 简要说明判断理由。(2)、请从图1和图2两幅漫画中任选一个,给它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命名理由。(3)、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有何特点? 这些特点对漫画的史料价值有什么影响? -
1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 (第3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
项目
生产能力情况
煤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
蒸汽机产生的能量
占欧洲的一半以上
生铁产量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 是德国的10倍。
材料三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2)、材料二提到了工业革命的哪一项成果? 综合材料二、三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
17、阅读材料, 完成任务。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 相互制衡;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
材料三 1789年8月, 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有何变化? 它的颁布促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评价1787年宪法: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称帝后的拿破仑在欧洲君主眼中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 根据上述法律文献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
18、阅读材料, 完成任务。
材料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欧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1914年以前似乎不可侵犯的世界霸权。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 认为“1763年至1914年的欧洲是全球主人”,而“1914年后,西欧逐渐走向衰落”。
请从以上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选择的观点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A、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
20、下表为苏联航空工业拨款统计 (万卢布)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飞机制造
989.8
1805.8
4892.4
5881.9
发动机制造
531.8
1464
3669
3861.5
科技研发
0
28. 1
1634.8
986.5
人员培训
0
0
558.8
604.1
A、新经济政策的促进 B、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推行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