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遗址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请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
2、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扩张活动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希腊人往往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亚历山大里亚。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都是希腊式建筑。亚洲最靠东的亚历山大城一直建到现在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该城市遗址总体上可分为上下两城,上城由卫城和一露天神庙组成,下城则主要是宫殿群、剧场、体育馆以及主神庙、祭所等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城中发掘的建筑柱式有爱奥尼亚式,多立克式和科林斯式,在浴室的地面上铺有希腊特色的马赛克。
——摘编自徐显朝《亚历山大东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首次建立起欧洲地中海统一世界的观念,其影响至今犹存。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甚至在罗马——埃及时代的木乃伊棺椁上都出现了具有罗马写实风格的墓主人画像。罗马人将文化传播给高卢人、不列颠人以及日耳曼人,"罗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融合成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罗马文化的兼容并包不但使这些彼此孤立的文明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促进它们同拉丁文明的融合,影响了后世西方文明的发展轨迹。
——摘编自袁波《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人在被征服地区兴建的城市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征服与扩张活动。 -
3、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但丁(1265—1321)
“人生来不是像野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知识和美德。”
彼特拉克(1304—1374)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达·芬奇(1452—1519)
“和其它科学一样,绘画是一门科学。”
莎士比亚(1564—1616)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整理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知识和创造力的热情带来了许多的新思想,也鼓励了科学探索。地球被证实是圆的,罗盘地图和航海地图被广泛运用。在1492年,哥伦布从帕洛斯港出发,在信风的帮助下穿过了大西洋,最终在古巴和海地登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欧洲探险之旅。这些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打开了欧洲对世界的眼界,带来了对外贸易和经济的扩张,推动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
——摘自朱孝远《欧洲文明史五十讲》
材料三 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任性的神学统治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他不在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张岚《浅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在《神曲》中,但丁以“由于怯懦而放弃大位的人”影射教皇切勒斯蒂诺五世的不作为,以“路途的艰苦”隐喻西欧社会中的动乱,以“身上涂满油的角斗的人们”隐喻因吉卜林派和圭尔佛派之间的争斗而给佛罗伦萨带来的灾难,以“骑兵拔营、发动进攻、举行检阅”隐喻意大利各个城邦之间的混战。
——摘编自张春杰《但丁思想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体现的核心思想。(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更多的欧洲探险之旅”的事件,并分析探险之旅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蒙娜丽莎》创作的时代背景。请结合材料三,说明但丁作品对西欧精神领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促成的新“发现”。 -
4、
地中海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文明交汇的熔炉。让我们一同走进地中海的世界,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究地中海区域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之海】
材料一 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地中海文化的特点。【贸易之海】
材料二 自中世纪初期起,拜占庭帝国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进步,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拜占庭政府积极吸引各国商人进入帝国境内经商……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与艺术名著。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影响。(3)请仿照上述小标题对地中海的称呼,再为其拟定一个称呼并阐述你的依据。 -
5、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各区域都创造了各自的文明成就。下表体现出古代文明的( )
文明类型
时间地域
文明成就
大河文明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大河文明
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四大发明
海洋文明
古希腊(巴尔干半岛及爱琴海)
雅典民主制、哲学、帕特农神庙
A、多元性与独特性 B、统一性与传承性 C、开放性与融合性 D、单一性与局限性 -
6、下图(来源:2024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5页)所示的“大学”( )

中世纪大学课堂
A、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B、只有基础课程而没有专业课程 C、课程设置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 D、未反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
7、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欧洲古典作品过程中,保存了大量的古典希腊罗马著作并形成规范的译本体系。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推动了西方法律体系的建设 C、直接促进西欧各地城市发展 D、成为联系东西方经济的桥梁
-
8、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语国家的法律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由此可知( )A、罗马法律是西方国家制定一切法律的基础 B、罗马法律影响了全世界 C、罗马法律对西方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D、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
-
9、西欧中世纪庄园中农民所从事的劳役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耕地……播种、收割等;第二类主要有修缮房舍、修路……磨面、砌墙、制酒……制作武器等。材料反映的是( )A、农民享有自由的政治地位 B、农民劳役形式种类繁多 C、西欧庄园地租主要为货币 D、中世纪的庄园经济发达
-
10、九年级一班的同学在进行“追根溯源”历史社团活动中,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据此推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吸收传承 地跨三洲 政教合一 沟通东西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
11、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是世界古代史上三个通过战争征服而形成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往正是通过战争这种形式得以进行的。材料反映出三大帝国的共同作用是( )A、都带来了灾难 B、都加强了各地文明的交流 C、都是和平交流 D、都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
12、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
13、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受何制度的限制( )A、禅让制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不足30%,畸形的工业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亟需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和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现实要求,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 )A、实施原因 B、主要内容 C、取得成就 D、产生影响
-
15、下面是张丽同学摘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内容。这些内容共同反映出当时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1897年《北华日报》英国怡和洋行于1897年在上海设立纺织厂,初始资本50万两,配备从曼彻斯特进口的4万锭纺纱机。
1902年《申报》:英美烟草公司于浦东购地建厂,雇佣华工千余人。
1902年《大阪朝日新闻》: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1902年在上海设立第一工厂,资本200万日元,纺锤2万锭,主要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廉价棉纱。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时引进技术兴办近代企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6、9世纪中叶,盛极一时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家不包括( )A、法兰西 B、意大利 C、德意志 D、英格兰
-
17、罗马人将古埃及的太阳历修订为“儒略历”。每四年增加1天为“闰年”,后来为世界大多数地区通用,称为公历。下列属于公历纪年的是( )A、公元2025年 B、康熙十五年 C、民国元年 D、农历五月初五
-
18、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的是( )A、万神庙、《医学集成》 B、《掷铁饼者》、凯旋门 C、儒略历、《掷铁饼者》 D、《医学集成》《天方夜谭》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但丁(1265-1321)
“人生来不是像野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知识和美德。”
彼特拉克(1304-1374)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达·芬奇(1452-1519)
“和其它科学一样,绘画是一门科学。”
莎士比亚(1564-1616)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体现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上述材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20、文艺复兴使得人之为人不断得到历史的肯定。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被编排在礼仪秩序里,他的身份可以是某个人的亲人、朋友、君臣、师生,礼制唯独没有安排他作为自己应当怎样。中世纪西欧,人生而为洗脱原罪,在教会规定的一系列繁文缛节中祈求与上帝契合,禁欲、苦修,将一切节省下来奉献给上帝。
材料二:意大利的很多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给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打上了印记。《蒙娜丽莎》的创作就是最好的例证。
材料三:贝亚特丽丝是但丁青年时期的梦中情人,可惜过早病逝。她是银行家的女儿,生活里受到贵族和教会阶层轻视。但丁在《神曲》中将其复活,二人在天堂门口相遇。这位世俗美女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成为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神曲》一经面世,贝亚特丽丝的形象感动了当时众多的平民读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的中国人和西欧人面临的共同境况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一群体主导了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学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反映了经济领域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中,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重视了人的什么需要?请借此评价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