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级开展了一系列救亡探索运动。以下运动中发生背景与甲午中日战争密切相关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 2、甲午中日战争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额不过2亿~3亿美元,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     )
    A、日本开始独霸中国 B、民族资本发展停滞 C、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 3、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该人物是(     )

    时间

    1894年

    1895年

    1902年

    1905年

    1916年

    事件

    考中状元

    创办大生纱厂

    创办通州师范学校

    创建南通博物苑

    建立第一所民办气象台

    A、蔡元培 B、张謇 C、詹天佑 D、荣氏兄弟
  • 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收集了下面材料。该材料旨在论证洋务运动(     )

    名称

    时间

    地位

    发展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第一个大型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轮船招商局中国招商银行

    汉阳铁厂

    1890年

    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武汉钢铁公司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D、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 5、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治理方针进行了深入研习,了解到太平天国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他可能依据的主要历史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青年杂志》
  • 6、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7、文物见证历史。下图文物见证了(     )

    名称:虎门炮台旧址

    时间:1841年

    A、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B、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 C、陈化成拼死抵抗英军侵略者 D、太平军奋起抵抗洋枪队
  • 8、实现现代化,既是近代西方,也是近代中国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最新篇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现代化规律和特征的认识,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般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是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

    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例,以“时代变革·西方现代化”为题,写一篇10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政变虽然没有内战那样激烈,但是却对英国宪政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议会于1689年通过法案,重申了议会的权力,保证了有产者自治的权利。特别是,它通过事无巨细地列举君主不应该做的行为,重申了议会控制政府的财政大权。

    -----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材料二:如图是某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该宣言提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宣言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摘编自九年级历史教材

    (1)、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此后,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这种权力结构的确立,直接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该法律文献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宣言”是指哪部法律文献?该宣言宣告的原则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共同手段是什么?
  • 10、11-16世纪是整个世界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11-14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起的变化。

    材料二   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甘荠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分析材料中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性质。
    (2)、指出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概括农作物交流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中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
  • 11、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建筑的名称、图二所示文明成果所属的文明古国和图三所示反映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对东西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

  • 12、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宫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法国大革命爆发 C、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D、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 13、下图所示的人物曾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是(     )

    A、但丁 B、达·芬奇 C、拉斐尔 D、莎士比亚
  • 14、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下列对这一变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B、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 15、白银市某校九年级同学准备撰写有关西欧庄园的研究报告,他可以查阅的资料有(     )
    A、博物馆展出的城市特许状 B、互联网上关于金字塔的纪录片 C、一份存放已久的庄园法庭记录 D、图书馆收藏的《一千零一夜》
  • 16、历史上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有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葬……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儒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吉既破车师,降日逐王,威震西域,还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吉于是中西域而立罪府,治岛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余里。”考异曰:“《百官表》日“西域都护,加官,地节二年初置。”

    ——《资治通茎》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3)、材料三中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继位后如何从政治和思想上来巩固王朝的统治?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证明新疆二千多年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综上所述,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 17、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两个人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 18、【科技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人们在一些地方的山上开凿了许多的石窟,其中最著名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 19、中国古代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0、【人物精神】他虚心向前辈求教,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他是 , 最终写成一书。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