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朝野上下极度震惊,战后一系列接踵而来的狂潮使得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危机之中。“接踵而来的狂潮”是指( )A、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B、外国军队进驻华北 C、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D、鸦片贸易合法经营
-
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书籍的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与下面书籍目录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3、战争失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激发了民族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潮兴起,推动了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政治变革运动的开展。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技术,在军事和民用工业领域及文化教育、思想变革等方面掀起了近代化浪潮,但由于受当时清政府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等内外忧患的影响、洋务运动在自我保护、自治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限制。该学者( )A、认为洋务运动实现了工业化 B、客观地评价了洋务运动 C、分析了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 D、强调洋务派主张的弊端
-
5、阅读分析下面的历史示意图,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近代化早期探索 B、近代追求独立的过程 C、近代边疆危机 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的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政府积极筹备边防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边疆危机引发关注 D、热衷于学习西方
-
7、下面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是( )
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A、洋务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B、军队装备更新与战术得当 C、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D、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三民主义”
-
9、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洋务派购买、试造船炮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机器生产 B、发展民用企业 C、建成新式海军 D、保障国家安全
-
10、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我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一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格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遍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文明的火药已被……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3)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
11、13世纪在西欧出现了这一现象,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工人在固定地点进行劳动。该现象说明( )A、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B、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C、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早期大学兴起
-
12、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词语。这些词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A、耶稣;基督教 B、乔达摩·悉达多;佛教 C、穆罕默德;道教 D、张道陵;伊斯兰教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塔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功,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人民网资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光绪帝为实现“国家富强”采取的措施(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2周年,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1912年2月孙中山说:“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虔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中辛亥年是指哪一年?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2)、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什么意思?(4)、结合材料三指出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天,来自欧洲的两个强盗来到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清末有人画了一幅《时局图》,有人为这幅图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材料三: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材料一的情景出现在哪一场战争中?材料二的情况出现在哪一场战争后?(2)、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次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什么危害?(3)、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有三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学习内容
(1)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表现
洋务运动
(2)
辛亥革命
(3)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派别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张/口号
(4)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5)
特点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
16、“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改良主义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17、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①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②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③司法独立
④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部分国民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上述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D、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
19、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
20、庚子年(1900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这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马神甫事件 B、抗击华尔洋枪队 C、金田起义 D、义和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