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郭老师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 2、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导致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3、《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据此推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 4、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据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合作篇】

    材料三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据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和日本“迅速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早期的火车”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 5、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世界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45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及启示。
  • 6、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世界贸易发展状况

    阶段

    发展状况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洲际贸易随之扩展

    表现:商品种类、数量大增;股份公司出现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交通工具的革新

    表现:形成了国际分工、贸易格局;世界贸易额剧增

    20世纪以来

    促进因素:《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关贸的谈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结束;世贸组织(WTO)的成立

    表现:从1950年到2000年,全国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黄金”“东方”“罗盘针”为关键词,写一段介绍新航路开辟背景的短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的一个阶段,提炼一个观点,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7、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巩固 B、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C、苏联模式形成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 8、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以下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

    A

    以黑奴贸易为中心,在欧洲、非洲、美洲三洲之间进行的商业活动

    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非洲、美洲的发展

    B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A、A B、B C、C D、D
  • 9、2022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让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了古罗马文明。历史上,古罗马文明(     )
    A、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鼎盛时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变化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

    发明与简单的经历

    历史影响

    凯伊

    他出身贫寒,做过钟表匠,1733年发明飞梭。他的邻居发现这种装置可以做两人的活,担心这会剥夺他们的生计,就捣毁了他的梭子。他被迫离开家乡,在贫穷和孤独中死去。

    后来他的发明还是被各地积极采用。

    哈格里夫斯

    他是贫穷的天才织工,1764年,发明了第一台珍妮机。邻居发现并担心这一发明会夺走他们的工作,就将珍妮机砍成了碎片。发明家夫妇被迫逃亡,但他们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并于1768年获得国家专利。

    慢慢地珍妮机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1784年英国有了2万多台珍妮机。

    他身体虚弱,喜欢摆弄机器,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改良蒸汽机,经历多次失败,于1765年终于成功。后来他同富商博尔顿建立了合作关系,又申请了国家专利。晚年的他幸福而富足。

    1783年欧洲的很多煤矿都使用他改良的蒸汽机。

    注:1624年前后英国颁布法律开始保护发明专利。

    ——据[美]哈特曼《全球通史》编制

    (1)材料中的“?”是谁?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   1789年,法国人以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民从未尝试过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历史分为两段,用一道鸿沟将过去与将来隔离开来。……他们为自己制订了种种新限制,力求塑造一个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自己,他们竭尽全力想要使自己焕然一新。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为了将“紧箍咒”套在英国王权之上,英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主要采取了武装暴力革命和制定法律文献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武装革命的领导人以及被处死的国王。英国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是在何时何机构通过的哪一文件实现的?英国因此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宣告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巩固国家独立,1787年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材料中这个“新型国家”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中1789年,法国爆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革命的开始?同年法国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请概括这部法律文件的主要主张。
  • 12、14世纪时期,薄伽丘在他的著作《十日谈》中把古希腊爱神厄洛斯描写成个性张扬、尽情享受世俗生活的神明。材料反映了
    A、理想主义的社会蓝图 B、文艺复兴的价值取向 C、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希腊神话的广泛传播
  • 13、社会主义的发展

    A、列宁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马克思主义
  • 14、阅读表格,与表格中反映内容相关的是(       )

    学校

    成立时间

    学校

    成立时间

    博洛尼亚大学

    1088年

    维也纳大学

    1365年

    牛津大学

    1096年

    科因布拉大学

    1290年

    剑桥大学

    1209年

    巴黎大学

    1150年

    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③选拔官吏的需要        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5、亚历山大的征服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的自然科学发展突飞猛进。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     )
    A、在传承和交流中创新 B、覆盖了东方文化 C、开始以东方元素为主 D、丧失了民族特性
  • 16、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海洋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研究素材应包括(     )
    A、图特摩斯三世 B、民主政治 C、《汉谟拉比法典》 D、种姓制度
  • 17、化繁为简,表格浓缩历史。仔细阅读如表回答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步入近代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一次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列举期间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名称,写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变革

    经济工业化

    (2)开辟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该事件的主要内容,写出两点即可。

    政治民主化

    (3)19世纪末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是哪个政治派别领导的?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社会生活

    近代化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请举一例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巨大变化。

    (6)根据表格展示的内容归纳:中国近代化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近代化的内涵包括哪些?

  • 18、纵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结合下列时间轴,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轴:

    (1)、A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点是什么事件?在A点事件中,中国的哪个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伟大力量?
    (2)、1927年是中国革命关键的一年。写出这一年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从此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3)、1934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行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战略转移的成功有何历史意义?
    (4)、B事件的和平解决,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写出B事件的名称,及策划这一事件的两位国民党将领的名字。
    (5)、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一片船结束。“从一条船开始”、“到一片船结束”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艰辛的历程后,你有什么感悟?
  • 19、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国内斗争”指的是(     )
    A、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B、争取和平民主 C、召开政协会议 D、继续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0、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近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这表明在抗日战争中(     )
    A、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日本战败具有必然性 C、国民党始终采取消极抵抗政策 D、国民党政权不得人心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