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所反映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荷兰由此成为“海上马车夫” B、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C、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
-
2、“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A、“明治维新” B、幕府统治 C、“大化改新” D、“王政复古”
-
3、800年,教皇在罗马为他举行了加冕礼,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人是( )A、查理大帝 B、凯撒大帝 C、亚历山大大帝 D、查士丁尼一世
-
4、公元前45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兼有大元帅、大祭司长等头衔,以及“祖国之父”的称号。凯撒的历史事迹有( )A、创立共和国 B、建立罗马帝国 C、颁布成文法 D、命人编制“儒略历”
-
5、古代印度,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说明古代印度( )A、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B、社会分工精细明确 C、社会等级贵贱分明 D、社会等级世代相袭
-
6、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诩为“月神的后裔”,还说:“安努(即天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汉谟拉比旨在( )A、强化男性权威 B、宣扬君权神授 C、维护等级差别 D、寻求神的庇护
-
7、古代埃及人按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耕种季、收获季),每季分为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材料表明古代埃及历法( )A、有利于强化法老权力 B、适应了农业发展需要 C、丰富了古埃及人生活 D、推动新生产方式产生
-
8、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多,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他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维新变法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5)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
9、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危机与应对”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观察数轴一梳理历史线索】
任务二【解读图示﹣﹣阐释历史脉络】
任务三【分析史料﹣﹣评述历史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20实际30年代中期纽约的一次名义测验显示,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观察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的共同影响。(2)、举例说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在①②两个时间段内分别采取的应对措施。(3)、完成下面“思维导图”中③④处内容的填写,并概括图示反映的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共同因素。(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论述。(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并谈谈你的感悟。 -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出版了《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意在( )A、宣扬民主科学,动摇封建礼教根基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鼓励投身抗日洪流 D、揭露日军企图,推动国共再度合作
-
11、毛泽东曾指出,提起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4个人不能忘记:其中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兴国梦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
12、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
①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了洋务运动;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
③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使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14、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将领,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受党组织派遣继续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他孤身一人与日军在冰天雪地里周旋了20多天,面对日军的劝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量你倭寇区区弹丸岛国,断无亡我中华之力”,最终壮烈殉国。这位英雄是( )A、杨靖宇 B、左权 C、李宗仁 D、张自忠
-
15、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之光荣历史”,国民政府接着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变化是因为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国内工人运动高涨
-
16、钟南山院士称其为“英雄城市”,在历史上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这座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上海
-
17、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潮,当时德国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长江流域 C、两广地区 D、福建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指的是什么?该实践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851年,洪秀全率——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众进行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材料三 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摘编自张海鸥《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的影响。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201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国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及中国革命翻开“崭新的一页”指什么?并写出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的名称。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君英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遏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2)、材料二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
20、下表是1914年前后中国注册工业公司情况统计。由表可知( )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
A、实业救国思想取得成功 B、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 C、中国传统农业发展迅速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