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引自《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内线”和“外线”分别是指什么?

    材料二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对战略进攻部署的生动比喻

    (2)材料二中的“两个拳头”喻指什么?“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哪一事件?其核心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什么?
  • 2、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法》《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编自《同文馆题名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地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尽失,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朝鲜、暹罗、波斯五国而已。

    ——摘编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

    部分内容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 3、截至2024年10月5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造成巴方超15万人伤亡,其中4.1万人死亡(在所有可辨认身份的遇难者中,儿童占33.1%)、逾9.6万人受伤、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材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不再是时代主题 B、通过协商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C、地区热点问题不能和平解决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 4、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     )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C、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 5、“独立战争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制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旧制度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被废除。”材料充分说明独立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是
    A、获得国家民族独立 B、促进经济发展 C、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D、成为世界霸主
  • 6、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有所变有所不变,变的是革命者确立了新的统治原则,不变的是革命者保留了国王。这里确立的新的“原则指的是(     )
    A、王位世袭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 7、如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反映的史实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 C、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8、欧洲的扩张

    材料   欧洲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

    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今天,这一格局团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1500年至1867年间,奴隶贸易使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远离非洲。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各种驯养的动物,尤其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由于欧洲人将牛皮制成商用皮革,美洲大陆的野牛被大批屠杀,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程度。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还培植了两种主要的经济作物:烟草和棉花。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美洲大陆的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因为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要进口各类必需品,如谷物、鱼、布匹和金属制品。此外还必须输入劳动力,因为美洲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

    欧洲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得益最多。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正是在这一期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完成大西洋贸易示意图。(要求:①在示意图上标明贸易的方向;②在合适的位置写出贸易的中心内容)
    (2)、亚当·斯密认为:欧洲扩张“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达顺畅)
  • 9、《齐民要术》

    材料

    ①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②(《齐民要术》)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明]王廷相(1474-1544)

    ③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有关《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材料二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名著。其内容包括:卷一,总论耕田、收种2篇,种谷1篇;卷二,包括谷类、豆、麻、麦、稻、瓜等13篇;卷三,为种葵、蔓菁等蔬菜作物12篇,苜蓿、杂说各1篇:卷四,总论园篱、栽树2篇,果树12篇:卷五,有竹、木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为家畜、家禽和养鱼6篇;卷七,为货殖、涂瓮各1篇,酿酒4篇;卷八和卷九,有酿造、酱、醋、豉和食品制作以及贮藏22篇,还有煮胶、制笔墨各1篇;卷十,五谷、果蔬、菜茹等非中国物产品种1篇,其中引载了100多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栽培植物和60多种野生植物。

    《齐民要术》历史影响深远,直至当代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史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后的复刻本或传抄本,多至20余种,并有日文和英文的译本。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则材料是研究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手史料?写出材料一中贾思勰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齐民要术》的特点,并综合材料一二,总结其影响。
  • 10、历史学习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B、1919年,协约国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C、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1993年,欧盟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11、下图中农民生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2、明朝时期,招募义乌、金华的剽悍壮丁,教习击刺之法更新火器兵械,打击倭寇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戚继光 D、郑成功
  • 13、下图临安城的景象反映了南宋(     )

    A、海外贸易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 C、都市生活繁华 D、政权统一稳固
  • 14、下图情境反映的是(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明太祖设立“三司”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   罗斯福极大地提升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他创建了一批令人头昏眼花的字母组合的政府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公共工程管理署,等等。罗斯福的对手认为,他急于把社会主义引入美国,然而罗斯福认为,他正在拯救资本主义和民主。

    ——摘编自威廉·本内特《美国通史》

    (1)、材料一邓小平谈话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了,1992年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何突破性的发展?材料二中“罗斯福的对手认为,他急于把社会主义引入美国”,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2)、两则材料都围绕“改革”进行讨论,请选择“改革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或“改革应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两个观点中的一个,结合材料所述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近代以来,新思想层出不穷,推动了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所揭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20、30年代欧洲各国的革命此起彼伏,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拉丁美洲的人民也揭竿而起,掀起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个革命浪潮最后发展壮大为1848—1849年的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

    ——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辛亥革命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少数英才”们宣扬的思想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力图使古典文化艺术再生”这句话?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源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除法国大革命外,这次运动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在革命思想上有何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指的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思想的发展与实践的认识。
  • 17、二十世纪是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俄国革命首先发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结出硕果,之后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

    ——摘编自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材料二   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许多著作,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八路军的基本任务为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并在有利条件下进行运动战,使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革命走出的什么道路让“马克思主义结出硕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有何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他运用这些新认识,在1928年前后有何重要革命实践?
    (3)、材料三两幅图反映了中国30年代后期的革命运动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三中共中央会议确定的八路军基本任务对当时的局势有何重要作用?
  • 18、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的中国)大国争霸的背后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黄河流域丰厚的土地资源为这一次农业扩张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了农业的开发利用。

    ——引自贺耀敏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明清时期,跨地区贸易的商品品种大量增加,尤其是大众消费品,增加幅度最大。到鸦片战争前夕,以粮食、棉花、茶等七大商品为代表,长途贸易量平均大约占到了国内贸易量的20%……自16世纪后期始,在地缘纽带基础之上的商人团体也形成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

    材料三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摘自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农业技术方面的什么新发展为“大国争霸”提供了“经济实力”?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商业有何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从图1到图2,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此时,中、英两国经济虽然各有优势,但差异更大。请指出两国经济上最主要的差异是什么?综合上述对经济发展的探究,你有何启示?
  • 19、据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截至2001年,汽车行业新签约中外合资企业17家,总投资额7.25亿美元;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越来越高,2023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     )
    A、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潮流 B、说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表明经济全球化一帆风顺 D、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 20、《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材料说明一战后(     )
    A、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B、欧洲衰落、美苏崛起 C、两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