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浮雕呈现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画面。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展示高超的雕刻艺术 B、彰显法典的神圣权威 C、纪念汉谟拉比的功绩 D、反映当时的宗教信仰
-
2、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呼吁:“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为了此次会议的成功,中国代表团( )A、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运动,旨在( )A、巩固新生政权 B、实施一五计划 C、调整生产关系 D、实行改革开放
-
4、国庆长假期间,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井冈山——延安——北京”这样一条旅游路线。这条旅游路线的设计全面展示了( )A、国民革命的征程 B、红军长征的起止 C、抗日战争的进程 D、中共的奋斗历程
-
5、光绪二年(1876年),湖南巡抚王文韶奏建成立了湖南机器局,仿制后膛枪、开花炮弹,制造黑火药等,这是湖南第一个近代机器企业。湖南机器局的成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6、下面是某中学历史社团“历史大讲堂”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学术讲座
名称:?
讲座人:宋晓峰老师
内容:①坊市界限的打破②最早纸币的诞生③经济重心的南移
A、魏晋江南地区的开发 B、唐朝发达的对外贸易 C、两宋经济的最新现象 D、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7、下列两位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主张是( )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下》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墨子·尚贤上》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以法治国 D、选贤任能 -
8、某同学暑假期间随父母导航到如图地点参观。下列早期人类中,他可以深入了解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半坡人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年
北伐战争
1927年4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7月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
八七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
1930年
全国各地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1930年10月到1931年秋
红军粉碎了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三次“围剿”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
10、《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一书中写到:“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当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10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可达300%。”据此推断,利物浦商人的贸易( )A、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促进了西方的繁荣发展 C、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觉醒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输出
-
11、2023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全球3/4以上国家参与,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A、建立了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关系 B、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解决了当今世界的局部冲突与矛盾 D、解决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
-
12、下表反映了不同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改革开放之前停止不前 B、农业和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C、改革开放之后迅猛发展 D、工业产值一直高于农业产值 -
13、下图是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纯洁性 B、保守性 C、包容性 D、排他性
-
14、“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飞跃。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是(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布《大总统选举法》 D、通过《国民代表会议条例》
-
15、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 C、对外交往频繁 D、民族交融加强
-
16、历朝历代对孔子称谓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儒学地位的( )
朝代
对孔子的称谓
春秋战国
“孔子”“孔夫子”(也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当时通用的敬称)“孔丘”(“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汉代
“至圣”“褒成宣尼公”(使其位列头等爵位)
北魏
“文圣尼父”
隋朝
“先师尼父”
唐朝
“先圣”“文宣王”
宋朝
“衍圣公”“至圣文宣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元朝
“大成至圣文宣王”
A、历史变迁 B、不断衰落 C、至高无上 D、不可撼动 -
17、近代大国的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 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些奠定了美国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为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1)、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材料二宣布摆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3)、材料三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事件?“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材料四、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他们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大国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
18、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于什么时期?(2)、这是我国在石器时代、( )之后、物质文明进入了铁器时代。(3)、铁器牛耕的使用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答出两点即可得)(4)、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政治方面也呈现出新特征,试回答春秋时期政治方面的一个特征?
-
19、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请回答:
材料一: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
材料二: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年9月)
材料三: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3)、请你品读材料三长征题材的两幅美术经典,谈谈从中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 -
20、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张骞凿空”之前东西方并无交流通道 B、先秦时期有组织有计划的丝绸贸易已广泛开展 C、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情况有史可依有据可查 D、丝绸是中国出口西方的唯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