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古代某国家兴起及发展的历程,它是(     )

    A、古代希腊 B、亚历山大帝国 C、迦太基 D、古代罗马
  • 2、下图是1954年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一位二十岁女性选民的选民证。推测该文物当时是为了迎接(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B、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 4、下列宣传口号或思想主张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变亦变,不变亦变”——鸦片战争 B、“民主”“科学”——百日维新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甲午中日战争 D、“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 5、“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 6、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三司

    恢复设置行省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
  • 7、《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文帝霸陵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了(     )
    A、考古发现否定了文献的真实性 B、《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C、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 D、汉文帝把冶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8、《春秋左传注朴》记载:“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皇帝制度
  •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   (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内容制作)

    时间

    事件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成立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

    世界人口达81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什么?为粉碎日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的一场胜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哪部文件?1945年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了哪些会议?
    (3)、根据表中的相关史实,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7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八年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我们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定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材料四   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提出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地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因此,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

    ——摘编自丁守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会议有何标志性意义?简述其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军事上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举一例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七大召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中的“会议”是指哪一会议?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中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结合上述材料,回顾百年党史,你有什么感悟?
  •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此计妙哉。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1页)

    材料四   清朝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并写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名称和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图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
    (4)、材料四反映的机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12、2024年,中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2025年1月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在开展首日即售罄,其生产的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这组数据可以体现出(     )
    A、政治多极化基本定型 B、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加强 C、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中国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13、罗素是坚定支持世界和平与非暴力事业的和平主义者,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科学家承担和平责任。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 14、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里,企图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根本行不通的。为此苏俄于1921年后实行新的政策,该政策规定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部分工业实行非国有化,并恢复市场和贸易。该政策对苏俄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实现农业集体化发展 B、主张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扭转危机,巩固工农联盟
  • 15、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弊病丛生。这一时期,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显露出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时代呼唤科学理论,以下哪项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
    A、科学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马克思主义 D、理性主义
  • 16、李华同学翻看影集时回想起全家一起到国外旅行的场景,他们当时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这次旅行线路的主题是(     )

    A、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英、美、法的关系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 17、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组织法学家,编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欧洲民法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部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 18、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攻占埃及后,前往埃及的阿蒙神庙求取神谕,被当地祭司唤作“阿蒙神之子”。公元前31年,在埃及大获全胜的屋大维在海岸边为阿波罗神举行了祭祀,阿波罗神圣的身份及其负载的含义,都被屋大维独自继承。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是(     )
    A、欧洲文明渐趋衰落 B、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C、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D、罗马帝国源自埃及文明
  • 19、2025年3月12日,长征八号遥六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干帆星座第五批卫星送入太空,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20、临沂从舟车不通的沂蒙革命老区,历经47年改革开放,崛起为开放“新高地”,形成“北有临沂、南有义乌”的全国商品批发贸易格局,走出了内陆城市独特的对外开放之路。下面是“临沂市对外开放大事记”,从中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

    1978年以来,临沂逐渐成为商贸物流城。

    1992年,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1994年,首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活动。

    2003年,临沂经济开发区建立。

    2024年,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第二届临沂商城国际采购商大会。

    A、改革已经从农村进入城市 B、临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临沂已经实现了全部开放 D、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