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B 政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但是它的统一却是短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绘导图】
请分别写出A 政权的名称和B 政权的建立者。
(2)、【 读漫画 】两幅漫画分别体现了B 政权统治阶级怎样的生活状况?
(3)、【析成语】成语“骨肉相残”出自《晋书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 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何影响?
(4)、【明教训】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 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 城……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综合以上材料,B 政权的短命而亡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历史教训?
-
2、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砖画中的两幅。它们共同反映了……………………… ( )
汉人胡食图 胡人牛耕图
A、政权分立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中外交往 D、北方民族大交融 -
3、读《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居民迁移图》(见图),回答问题。(1)、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迁往中原。这些
游牧民族主要包括……………………( )
①匈奴人②鲜卑人③蒙古人④满人
⑤羯人 ⑥越人⑦氐人 ⑧羌人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 都城被攻陷,中原汉族大量迁往南方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西晋末年中原汉族迁往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政治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为躲避北方的战乱 -
4、如图,这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刻有“晋鲜卑归义侯”字样。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A、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B、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C、西晋统一全国 D、西晋八王之乱
-
5、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观察题中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三国鼎立形成 B、西晋建立 C、西晋统一全国 D、西晋灭亡(2)、图中“?”处应填的史实是…………………………………………( )
第 6 题
A、黄巾起义 B、七 国 之 乱 C、三国鼎立 D、八王之乱(3)、图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写……………………………………………( )A、八王之乱 西晋转衰 B、西晋转衰八王之乱 C、少数民族起兵 西晋转衰 D、西晋转衰 少数民族起兵 -
6、我们常用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来形容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为世人所共知。司马昭的野心是………………………………………( )A、消灭蜀汉 B、消灭孙吴 C、取代曹魏 D、统一全国
-
7、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
-
8、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
-
9、266年,西晋建立,先后消灭魏、蜀、吴三国,统一了全国。………( )
-
10、秦汉时期,星光耀眼,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书写革命】
材料一:秦始皇批奏折,每天“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 简很沉,要论斤称,按当时的单位讲,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 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材料一中的情形后来得以改变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历史事件有什 么意义?
(2)、【史学泰斗】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材料二中的这位史学泰斗的代表作是什么?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你得到 了怎样的感悟?
(3)、【一代名医】材料三:华佗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 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 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 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列举华佗在治病方面的成就,并写出他编排的健身操名称。
-
11、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 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据此回答问题。(1)、右侧卡片 ▲ 处应填写 …… ( )A、孔 子 《论语》 B、司马光 《周髀算经》 C、汉武帝 《黄帝内经》 D、王充 《伤寒杂病论》(2)、要介绍图中 ▲ 处的典籍,下列可以选择的介绍词是…………(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的农学专著 C、该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D、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物体体积的算法,如 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
12、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 )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 ②都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
③都对贫苦民众有吸引力 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忏悔”等佛经中的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
这说明…………………………………………………………………( )
A、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C、佛教迎合了贫苦民众的愿望 D、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 -
14、打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早在东汉,一位名医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A、华佗 B、李时珍 C、扁鹊 D、张仲景
-
15、以下历史人物中,对传统中医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有…………………( )
①张仲景 ②蔡伦 ③韩非 ④华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一位同学将与天文地学相关的内容整理成下表,但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污点处的内容应是 ( )A、东汉、王充 B、西汉、晁错 C、东汉、张衡 D、西汉、东方朔
-
17、四川成都青城山上建有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
-
18、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汜胜之书》。…………( )
-
19、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 )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雄关漫道】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 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 ▲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 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 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请将材料一 中 ▲ 补充完整,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迁都的原因。(2)、【革故鼎新】材料二:
材料二依次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3)、【今非昔比】材料三:成书于6世纪中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东晋、 刘宋)以来,(南朝人)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衣冠 楚楚的社会名流),并在中原,(洛阳城里)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富足)。”
材料三中的现象与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什么联系?
(4)、【以史为鉴】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孝文帝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