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的借贷机构,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活跃 B、政治局面稳定 C、对外交流频繁 D、职业分工明确
  • 2、1918年,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然而在短短21年后的1939年,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究其根源在于(       )。
    A、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制裁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失衡 C、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 3、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法典上共有楔形文字约8000字,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内容涉及面广泛,可以称得上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百科全书。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   《查士丁尼法典》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是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古代罗马史》

    材料三   世界古代史法制(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颁行

    公元前5世纪

    《十二铜表法》颁行

    公元529年

    《查士丁尼法典》

    6世纪

    《罗马民法大全》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历史研究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5—16世纪西欧各国出现“采用罗马法”热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帝国皇帝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以《查士丁尼法典》为代表的罗马法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选择材料三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4、雅典是古代希腊的主要城邦之一,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了希腊著名神话《特洛伊》。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谢里曼对照《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最终把特洛伊城挖出来了。挖出来的地方,和荷马史诗所描写的城市——其街道、布局等——基本一致,有力地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确实曾经发生过,《伊利亚特》不是“诗”而是“史”。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伯里克利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体育运动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逐渐活跃……各种祭祀竞技赛会蓬勃兴起,体育赛会“被无处不在的神圣所包围”。特洛伊战争胜利之后,体育发展为城邦的公共事务。古希腊一些哲学家的体育思想也影响体育运动的发展,色诺芬就著有《运动家——关于狩猎》《关于马术技巧》等与体育相关的体育哲学专著。

    ——摘编自黄鑫《作为生活方式的古希腊体育研究》

    材料四 古希腊奥运会跟谁赛?更高、更快、更强是现代奥运格言,我们总是理解为超越自己,但是他们赶超的对象似乎不是人,而是神。正像普罗米修斯与宙斯比智慧一样,充满了“人是万物尺度”的人本主义思想。赛什么?比美,还有美德,赛会为了什么?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经记述下了波斯人的吃惊:因为希腊人的赛会是为了荣誉,而不是金钱。

    ——摘编自蒲永春《世界哲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伊利亚特》歌颂了怎样的精神?史料一般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三大类。材料一右边文字中的古城特洛伊属于哪类史料?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能否作为史料直接引用?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完善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希腊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古希腊奥运会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 5、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关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一些资料,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材料一

    图一:兵马俑一号坑

    图二:埃及金字塔

    解说词:兵马俑一号坑是我国古代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里面埋葬着大量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和兵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解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大国。

    ——《世界古代史》

    材料三

    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

    在古代的印度时期,统治者通过种姓制度的手段,达到了有效地统治当地印度人民的目的,而且防止普通的老百姓有机会去接触财富、权力与地位,并逐渐把这种制度严格地做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则。时至今日,虽然科技迅速发达,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但是印度当地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种姓制度,继而引发起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境,尤其是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

    ———摘编自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1)、请仿照图一的示例,为图二编写一段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观点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中的文字,指出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掌管祭祀的人和国王分别属于哪个等级?
  • 6、拜占庭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文学、思辨智慧,古罗马的政治哲学和法律制度,还吸收了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这强调了拜占庭文化(       )
    A、源远流长 B、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 D、创新发展
  • 7、同学们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西欧中世纪城市(     )

    从12世纪开始,每一座城市由于被承认为一个司法地区,拥有自己特有的法官。法官的权限由城市法规定,并且限于城市法行使的地区之内

    13世纪,西欧部分城市中的管理者不再由领主指派,而是由市民选举产生,城市居民掌握着最终的决定权力

    A、主教和贵族失去权力 B、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C、封建领主经济被摧毁 D、市民掌控城市管理权
  • 8、腓特烈一世颁布了《完全居住法》,规定:学者们不能因为债务问题而受到伤害和报复,违者将处以四倍的罚款;在特殊的案件中,任何被传唤出庭的学生都可选择是由自己的教师审理还是由主教审理。这反映出大学享有(     )
    A、教育自主权 B、商业特权 C、免赋税特权 D、司法特权
  • 9、1300年,西欧埃尔顿庄园法庭依据佃户劳役的惯例,确认佃户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从而驳回庄园主对佃户的控诉。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法庭(     )
    A、始终坚持客观公正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权 C、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D、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 10、封君封臣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义务,就可能导致封君封臣关系破裂,酿成武装冲突。这反映出封君封臣制(     )
    A、强调契约关系和义务的相互性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C、具备了非常严格的社会等级性 D、在中世纪西欧社会已经普遍存在
  • 11、古希腊神话中,诸神不仅拥有人的外形,更具备人类的情感、欲望乃至缺点。这些故事实质上折射了人类自身的生活体验。此现象最能说明古希腊(       )
    A、城邦民主制度臻于完善 B、盛行否定神灵存在的观念 C、文化传统蕴含人文思想 D、社会普遍缺乏宗教神权意识
  • 12、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北欧的丹麦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地治里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这段话揭示了罗马帝国扩张的(     )
    A、背景 B、影响 C、特征 D、过程
  • 13、在中国古代,元旦的日期并不固定,曾以腊月、十月等月的首日作为元旦,直至汉武帝时期,才将元旦确定为农历1月1日。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如今,世界通用的“公历”,追根溯源,它的基础是(     )
    A、苏美尔人的阴历 B、古埃及的太阳历 C、中国古代的农历 D、罗马人的儒略历
  • 14、公元前89年,罗马人征服庞贝,古罗马颁布授予罗马公民的身份,这一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1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1世纪末期 D、公元前2世纪末期(D和B重复了)
  • 15、亚历山大东征沟通了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储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材料反映了(     )
    A、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B、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C、东征掠夺了东方世界无数财富 D、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 16、伯里克利向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发放津贴,以弥补其因开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向公民颁发“观剧津贴”,鼓励公民观赏戏剧,并号召作家大力创作各种针砭时弊的戏剧。以上举措的目的是(     )
    A、向外邦人展示雅典民主制度的风气 B、提升公民热情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 C、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D、展现其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精神品格
  • 17、有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政治虽然在形式上赋予公民广泛权利,但其本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完全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公民大会的决策往往服务于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段材料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B、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C、因奴隶起义而被迫进行改革 D、导致城邦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 18、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则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从上材料可知,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中央集权 B、民主政治 C、“尚武精神” D、“小国寡民”
  • 19、下图是某校编订的《世界古代文明》校本教材目录,目录内容表明(     )

    A、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B、亚非地区是古代文明唯一发源地 C、宗教是推动古代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古代文明之间缺乏交流与联系
  • 20、考古发现,现存最早的楔形文字泥板多记录经济事务。如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的泥板书就记载了大麦、牲畜交易数量及分配方案。有学者指出,这类文字“最初服务于经济管理,后逐步扩展至宗教与政治领域”。由此可知,楔形文字的产生(     )
    A、适应了两河流域逐步走向统一的趋势 B、与两河流域的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C、受到了两河流域黏性泥土性能的启发 D、是两河流域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