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材料一是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图2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哪一制度,该制度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 2、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审美功能日益突出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C、汉字传承演变没有关联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 3、有学者指出:“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鲜卑族拓跋部曾经相当落后、保守,并与华夏文明格格不入。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地接受汉文化。”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促进民主制发展 C、结束了分裂状态 D、改变了国贫现象
  • 4、小历围绕某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梳理了以下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

    时间

    史实

    三国时期

    孙吴开发江东

    东晋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宋(南朝)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A、局部统一的实现 B、朝代更替的频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大交融
  • 5、如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战国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B、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 C、盛唐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 D、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 6、如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4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A、统治者实行暴政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陈胜、吴广起义 D、诸侯割据一方
  • 7、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汉武帝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汉武帝时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 C、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D、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8、汉武帝为推进我国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C、百家争鸣 D、统一文字
  • 9、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下列文物按制作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③②
  • 10、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种统治模式(       )
    A、为统一六国创造条件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D、导致了秦朝迅速灭亡
  • 11、学会计算历史年代,了解纪年方法,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的哪一处(     )

    A、A B、B C、C D、D
  • 12、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视频史料 D、口述史料
  •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七雄戈戟”目的是为了在兼并中获胜,实现统一

    B

    “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

    “扫六合”描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诗句描绘汉高祖开创“文景之治”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中曹操“壮心”的是指打败袁绍…

    A、A B、B C、C D、D
  • 14、图1和图2是我国新年期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具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图2

    A、不同地区的审美观念 B、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C、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 D、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作
  • 15、“元谋人遗址”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D、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 16、从如图中我们能获得的关于北京人的历史信息有(     )

    A、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B、懂得人工取火 C、有爱美的意识 D、栽培水稻,饲养家畜
  • 17、

    请同学们通过“宏大叙事”和“微观扫描”,来解读近代中国的巨变与新生。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一座城市的变迁】

    材料二   以下是反映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竹枝词(部分节选):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注:ABCD)口头禅;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个群体的解放】

    材料三   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大事记

    时间

    人物事件

    主要内容

    1883年

    康有为等人在广州发起了不缠足会

    反对压迫妇女,宣扬天足

    1897年

    梁启超等人在上海成立经正女子学校

    提倡女子接受中西教育

    1903年

    邹容发表《革命军》

    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1912年

    唐群英在南京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

    提倡男女平等,宣传妇女参政

    1921年

    陈独秀在上海发表《我的妇女解放观》

    妇女的解放,是精神上的,也是身体上的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相关政治因素。
  • 18、图像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下图是华洋义赈会的一张签名簿。该组织是当时最大的民间慈善组织,影响巨大,许多社会各界名流纷纷为其书名并钤上印章。观察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张签名簿大致出现的时间,并写出依据。
    (2)、从签名簿中找出被称为“革命先行者”和“状元实业家”的两位历史人物。
    (3)、从签名簿中找出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150字左右。)
  • 19、

    学校计划组织一场以“红色江西”为主题的研学之旅,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研学路线】

    材料一   如下图

    (1)学校决定组织学生依次前往人民军队摇篮、中国革命摇篮、共和国摇篮三大摇篮,请根据材料一,设计出研学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字母)

    【妍学主题】

    材料二

    图一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图二   井冈山革命遗址

    图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2)材料二的景点是本次研学的必经之地。请从以下主题中,为三处景点选择恰当的主题。

    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革命的摇篮

    图一________              图二________              图三________

    【研学解说】

    (3)请仿照示例,从材料二中选择一处景点,写一句解说词。(不得选用示例)

    示例

    景点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解说词: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对峙的政权,统一了对全国苏维埃运动的领导。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摘编自许华《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你熟悉的中国近代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事件。

    材料二   面对西北和东南同时出现的危机,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鸿章、左宗棠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出清政府当时加强海权的一例史实。

    材料三   “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中国海军将“逐步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

    ——摘编自《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