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推动 B、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C、争霸战争的需要 D、铁器、牛耕的推广
-
2、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奥斯维辛的废墟到南京城墙的弹痕,历史从不是尘封的标本,它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和平最本真的渴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部分)

材料二 中国不仅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七八年之久,而且坚持持久战,始终把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牢牢地“钉死”在中国战场上。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战场,抗击和牵制日军陆军总兵力的78%-94%,其中1937年末为88%,1938年为94%,1939年为83%,1940年末为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日军总兵力的34%-69%。
——汤重南《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历史上出现的任何联盟都不同,这个同盟包括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信仰的国家和政治力量。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打败法西斯而团结一致、互相支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联合,这是打败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条件。
——《东方主战场》
材料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5月13日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见右图)。标识由光辉、长城、数字“80”、时间“1945-2025”、橄榄枝构成。
(1)、写出时间节点③④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依据材料三,归纳打败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前所未有的大联合”形成的标志。
(4)、从标识图案中的“长城”“橄榄枝”任选一个,解读其蕴含的信息。(要求:寓意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3、我国的外交从清末的屈辱到现代的崛起,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及挑战。正是这些曲折及挑战,让我国的外交道路变得愈发坚韧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年初,两广总督者英和钦差大臣广州将军伊里布的意见和应对之方,触动了道光帝求和自保的心态,于是宣布“自应于俯顺夷情之中,示以限制”。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国内外矛盾及压力的双重打击下,逐渐与西方靠拢,洋务派的兴起并取得外交实权,最终促成合作政策并肯定了条约体系。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授权李鸿章与列强商谈议和,提出“量我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求和的原则,表明大清帝国从此在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 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美国、英国、日本、中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它的中心内容是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坚持中国的门户开放与各国的商业机会均等,其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对中国提出的收回关税主权、取消治外法权等要求并未应允。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稳;注入更多正能量。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部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政府外交策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外两个方面分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的原因。(2)、写出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从材料中找出《九国公约》并非真正“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的证据。(3)、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研读图片,选择其中一幅,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依据以上三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拟定主题名称。(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所做的努力。 -
4、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相互学习,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交流往来),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依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材料二 ……拓跋鲜卑认为自己是黄帝儿子昌意的后代;慕容鲜卑认为自己是黄帝有熊氏的苗裔;……后秦的建立者为羌人,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有虞氏;前秦的建立者为氐人,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中原的有扈氏;大夏的建立者为匈奴人,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大禹。——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依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魏晋以来内迁各族对待中原历史和文化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5世纪末“拓跋鲜卑”持这一态度进行的重大改革及意义。(3)、材料三
简介: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始建于元朝的白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
式佛塔。
历史价值:是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有效管理、民族文化深入交融的历史见证。
简介:《步辇图》为唐朝阎立本所绘制,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历史价值:__________
参照所给“妙应寺”的简介与历史价值示例,将(步辇图)(局部)的历史价值补充完整。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对西藏实施有效管理的中央机构。
(4)、材料四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择性必修一
依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及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 -
5、它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它是( )A、国际联盟 B、七十七国集团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
6、2025年2月15日,在第38届非洲联盟峰会开幕式上,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均表示,非洲人在历史上遭遇了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和歧视等不公。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是( )A、利比亚独立 B、埃及共和国成立 C、阿尔及利亚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
7、小米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检索的关键词有:欧共体、欧洲联盟、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由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D、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
-
8、奥斯卡·阿美林格在1932年2月召开的美国国会委员会上做了如下陈述:
蒙大拿的一些市民告诉我,数千蒲式耳(一种计量单位)的小麦丢在田里无人收割,因为小麦的价格很低,几乎无法支付收割小麦的费用。在俄勒冈,我看到几千蒲式耳的苹果烂在果园里,芝加哥餐馆的一个人说,他今年秋天杀了3000只羊,把它们抛到了峡谷里,因为用船运一只羊要1.1美元,而他卖一只羊当时还得不到1美元。
为应对上述状况,美国实施了新政。新政的哪一措施直接改变了这一状况( )
A、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设施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救济失业家庭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
9、这场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这场革命是( )A、“光荣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古巴革命
-
10、以下是小雪同学做的一张阅读卡片,由此可以判断她正在学习( )
如索布尔所说,它是“构成新秩序的“基本教义””。……资产阶级正是按照这些原则力图改造旧法兰西,使资本主义在法国变成一种能够辨识和接触到的实体。宣言所确立的诸原则,还为近代世界奠立社会、政治秩序铺设了理论基石。它否定了神权,也击败了君权,从理论上奠立了人权的时代。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
11、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的(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
12、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取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建立庄园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
13、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一天恰逢我国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下列科技成就与之相关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屠呦呦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
14、1978-2014年间,我国的国民总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出现图②、图③发展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5、1947年,一位苏联记者著文评述:中国共产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一切土地概由农村人民平分。解放区数百万农民被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统治区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这段话反映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C、正确的战略战术 D、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
16、1945年8月30日,《新华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与此信关联的史实是( )A、西安事变 B、皖南事变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
17、作家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史家的严谨创作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叙述了从湘江之役开始,占遵义……翻雪山、过草地,以宏大的结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率领军队战略转移的奇迹。小说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18、《信念永恒》一诗中写道:“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诗中描述的相关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井冈山会师
-
19、陈独秀在解释为什么要掀起新文化运动时写道: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由此,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变法与改良 C、革命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
20、枣庄有一部至今还活着的历史—中兴煤矿公司。追溯起来,它的前身是1878年建成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由此,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工业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中华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