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中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一个物品。对该物品的解读,传统观点认为是象征权力的权杖,后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是代表公平公正精神的木条和线圈。这说明历史研究(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A、目的是要颠覆传统观点 B、结论会随研究而变化 C、只能有唯一正确的结论 D、全部都是随意的解读 -
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
A、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断奋斗 C、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D、改革开放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变化 -
3、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历程贯穿其百年奋斗史。以下图片反映的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D、为农村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
4、下面是19世纪中期中国、法国和英国同时期的统治者。他们统治时期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



清朝咸丰皇帝 法国拿破仑三世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1851-1861年) (1852-1870年) (1837-1901)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 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材料二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速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机器制造业等部门。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同时,工业每年给农村提供几万台拖拉机,使机耕地在全国耕地中的比例 由1932年20%增加到1940年70%。
(1)、据据材料一,概括列宁“让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并概括苏联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影响。(3)、综合,苏俄(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借鉴? -
6、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德国内政大臣贝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材料二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三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成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三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战胜国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确立了新的战后体系。它是极不稳固的,是注定要彻底崩溃的。
(1)、根据材料一,请你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来论证“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的决定的”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这场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场战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确立的新的战后体系”是什么?你认为该体系是否具有稳固性?请说明理由。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摘自《列宁专题文选》
(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列宁并没有后退,他反复耐心地告诫同志:“你们怀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但是你们想从这一层一下子跳到顶层去,可是,我们说——不行,小心一点,一步一步地干吧。”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
(2)根据材料“一步一步”指的是哪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维埃俄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史目录(节选)
第四章、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国际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
第三节、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
现代史目录(节选)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摘自《世界史》第二版吴于廑
(3)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请用一句话表示世界史的19世纪至20世纪三个阶段特征。
-
8、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与“攻打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东欧剧变 C、俄国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
9、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30万到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3.5万人,增幅分别达150%和600%。这一现象反映美国( )A、北方经济开始超越南方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经济政策配合战争需求 D、人口数量在下降
-
10、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下列史实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A、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
11、会议名义上是建立世界和平体制的大会,实际上是移到会议桌上的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千百万人民尸骨堆上的分赃筵席。材料中的会议……A、是一战爆发的背景 B、构建了“凡尔赛体系”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
-
12、“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②十月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是对西欧的模仿
③俄国十月革命为后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提供了借鉴
④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3、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缩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源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
14、(下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是( )A、英、法、俄 B、德、意、奥匈 C、英、美、俄 D、德、日、意
-
16、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下列两段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事迹的相同点是( )
他使年轻的共和国开始了从殖民地到独立民族国家的转变,在任内最重要的贡献是奠定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也为美国最高层权力交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击手段并引发了群众斗争高潮,最终使他转变成一个不合作主义者。
A、都冲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B、都采取了暴力手段为主的斗争方式 C、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体制 -
17、如图信息表明苏联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B、发展模式僵化 C、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D、实现了工业化 -
18、以他为首的组织叫华夫脱党,它要求埃及脱离英国完全独立。他组织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英民主统一战线,制订了26条《民族要求宪章》,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材料中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林则徐
-
19、下表是1913——1937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A、革命是影响俄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因素 B、计划经济促进了工业快速增长 C、苏联模式使得苏联经济出现畸形态势 D、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 -
20、1918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说,“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该言论的实质是A、重新瓜分殖民地 B、插手欧洲事务 C、争夺世界领导权 D、反对过分削弱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