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学校要将中国近代文学艺术作品按照不同时期编著成册,下列目录符合该要求的是(    )
    A、军阀混战时期:《狂人日记》与《暴风骤雨》(周立波) B、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校歌》与《毕业歌》 C、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与《愚公移山》(徐悲鸿) D、解放战争时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与《国民革命歌》
  • 2、 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源于《列子·汤问》,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就取自这个故事。他笔下的愚公是中国人民抗战决心的写照。这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    )
    A、多样性 B、包容性 C、凝聚性 D、独特性
  • 3、 1908年,《申报》连续报道光绪帝病情变化达30次以上,有关内容摘录如下。材料表明《申报》报道内容偏重(    )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连和……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远。”

    8月22日,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仅服一二剂,欧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政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

    11月16日,电讯:“上病大潮,今日西亚二期升返。”

    此电讯附接话:“此电子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来昨报。”

    A、社会新闻 B、针砭时弊 C、文明开化 D、新思想渗透
  • 4、 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摩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洋泾竹枝词》写道:“唐奴亦效假斯文,衣服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淡黄马褂着纷纷。”该词说明当时(    )
    A、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B、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 C、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 D、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 5、 下面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6、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该杂志的评论实际上反映了(    )
    A、美国已经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B、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统治彻底结束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民心
  • 7、 下图所示内容可用来理解(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果 B、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结果 C、战略决战的主要背景和时机 D、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的对比
  • 8、 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政策的正确和策略灵活性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 9、 亚历山大罗夫曾在《劳动报》撰文: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改革和其他改革已经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地区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可见,这些改革有利于(    )
    A、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 B、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C、扭转国共力量的对比 D、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
  • 10、 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    )

    类别

    控制面积

    县级政权

    控制区域总人口

    人民军队

    数量

    90万平方千米

    242个

    1800万

    46万

    比例或发展

    约70%

    约75%

    约46%

    初期外地派人11万

    A、中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B、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优于国民党 C、东北地区的人民已经获得基本解放 D、中共已控制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
  • 11、 毛泽东在1947年提出了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下面符合军事原则第3项的是(    )

    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

    1. 先打分散和孤土之敌,后打瀑中和强大之敌。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 一

    A、转战陕北 B、平津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 12、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随后,政治协商会议又在重庆举行。这两件大事的共同点是(    )
    A、为中国带来真正和平 B、为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C、决定整编共产党军队 D、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 13、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右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使中国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 14、 下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

    时间

    运动名称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大厦工

    1922年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打倒北洋军阀 D、创建人民军队
  • 15、 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以下对联:玉斧银镰开世界,红心赤手缔神州。纪念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
  • 16、 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火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部分学生领袖“出发往民间去”的原因:以及这一举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8、 下列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取得了完全胜利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9、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准备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20、 《每周评论》报道:“民国八年……北京学生几千人,因山东问题失败,在政府高压的底下,居然列队示威,作正当民意的表示。”此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