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 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同年3月下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着手解决许多紧迫问题。
——摘自《世界历史》期刊(2018.6)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什么追求?其主要推动力量有哪些?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而且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部编版)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各一例。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的变化。
(3)指出材料三中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化呈现的趋势。
(4)科技改变了人类和世界,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5、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权力,使英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改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最终以人民广泛参与的彻底革命,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改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齐世荣《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中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作用。指出它们反映的时代主题。 -
6、思想引波涛,历史掀巨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二:由于受到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他们从自然法则出发,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宣言》是极具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宣言》奠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
——郝立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当时什么思想的影响?指出该思想最早兴起的国家及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及其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宣言”的作者及其发表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国际政治格局演变时绘制了一个时间轴。其中“发展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美苏冷战 D、和平与发展
-
8、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于是,他们采取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新经济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9、30年前,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象征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红色的年轮最终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这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A、冷战最终结束 B、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C、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
-
10、1947年,丘吉尔把欧洲描绘成“一堆碎石,一间停尸房,一处瘟疫和仇恨的滋生地”,但处于废墟中的欧洲却数次出现“经济奇迹”。欧洲出现这些“奇迹”的主要原因是( )A、“北约”的成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欧洲走向联合 D、两极格局的瓦解
-
11、以下是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导致世界格局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两极格局
→
多极化趋势
A、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意识形态的不同 D、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
12、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时,往往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去学习。下列内容体现了历史事件影响的一项是( )A、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B、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C、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背景有( )
①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限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急于复仇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④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新纪元。”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
1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①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③17世纪,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
16、"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1850 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这种转变源于(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17、下列有关美国独立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冲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 ②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它反映的学习课题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D、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扩展
-
19、这场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下列对“这场运动”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B、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 C、古希腊哲学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D、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
20、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欧洲农村的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进行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现象出现在( )A、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奴隶制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