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马来西亚有“三宝镇”泰国育“三宝塔寺”,等。下列与这种命名相关的史实是( )A、卫温船队到夷洲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
2、唐太宗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的认识主要源于( )A、西汉末王莽夺权 B、东汉的宦官专权 C、西晋的八王之乱 D、隋朝的暴政而亡
-
3、“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天下为家 B、封邦建国 C、诸侯争霸 D、战国七雄
-
4、原始农业为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工具中可视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汉代耧车 D、宋代秧马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2年,乔治•华盛顿出生于北美弗吉尼亚州种植园主家庭;
1774年,被选为弗吉尼亚州的代表,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5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1781年,接受英将康华利的投降;
1783年,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1787年,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
1789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9年,逝世。次年,首都华盛顿以他的名字命名。——摘编自【美】约瑟夫•J•埃利斯著,陈继静译《华盛顿传》
材料二: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农民家庭;
1892年,开始行医;
1894年,成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同盟会,创办《民报》;
1912年,1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7年,开展护法运动;
1924年,1月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创办“黄埔军校”;
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4月香山县改为中山县;
1983年,中山县改为中山市。
——摘编自李菁《天下为公:孙中山传》(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主要活动。(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革命活动。(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和华盛顿的共同之处。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献材料
出处
(隋文帝)仁寿三年,秋七月丁卯,诏曰:“……方今区宇(天下)一家,烟火万里,百姓乂(太平)安,四夷宾服(归顺),岂是人功,实乃天意。”
《隋书》
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在法令中明确规定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
《旧唐书》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家门)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通典》
天宝初……(李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诗歌)至甫(杜甫),浑涵汪茫(雄浑开阔,无比深广),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新唐书》
贞元二十年,(日本)遣使来朝,留学生橘逸势(人名),学问僧空海;元和元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人(人名)上言:“前件(提到的)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
《旧唐书》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外交流等方面,归纳隋唐时期的重要成就。(2)、 请为该组材料拟定一个主题。 -
7、下面这组图片是某同学假期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的素材,其探究的课题应该是( )




远古人装饰品
镶松石金耳环
塑料发夹
合成钻手镯
A、从饰品材质看生产力不断发展 B、从考古发现看审美观念的产生
C、从物种交流看世界经济全球化 D、从技术发展看传统手艺的革新 -
8、如表是世界银行对1998年美国、中国、日本等国GDP占世界GDP百分比的数据统计。据此可知( )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俄罗斯
占世界GDP的百分比(%)
30.1
3.4
13.4
7.2
4.9
4.8
4.0
0.9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美苏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 D、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9、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发行,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工人相继罢工,工人政治组织纷纷建立,1871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以上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 B、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C、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 D、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的发展 -
10、15世纪以前,苏美尔人关于洪水和方舟的传说,影响到希伯来人;希腊人学习了埃及人的几何、医药和占卜;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反映了( )A、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互鉴 B、拜占庭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C、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向外扩散 D、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
11、中华民族向来倡导睦邻友好关系,如“远亲不如近邻”,在对外交往上也根据“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该原则的是( )A、1964年中国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2001年中国推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截止2025年3月中国共参加29项安理会授权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
1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昆曲、秦腔、皮影戏、糖画、相声等地方特色文化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其关键因素在于( )A、土地改革运动逐步开展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 -
13、如图是中国版画家力群创作于1944年的作品《给老百姓修纺车》。该作品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C、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D、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原因 -
14、“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 )A、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快速发展 B、独立领导革命军队夺取政权
C、突破敌军围堵长征胜利在望 D、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15、如图是1926年6月和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成为农会会员所占比例统计图。历时一年,这些省区农会会员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共产国际有力帮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16、1872—1875年,清政府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约30余名留学生赴英法学习海军知识。这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的“自强”需求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科举取士制度寿终正寝 D、民主革命潮流势不可挡 -
17、元明时期,大批文人学者关注现实生活,创作了大量描写市民阶层悲欢离合的作品,其中元杂剧、散曲和明小说成就斐然。这体现了元明时期( )A、百家争鸣促进思想繁荣 B、文学艺术与市民文化的结合
C、重文轻武助推文化发展 D、疆域版图与对外交流的扩大 -
18、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小李同学要参加“我来当小老师”活动,他领到的授课任务是引导复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在准备过程中,他在部分环节设计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一起解决。
环节一:单元主题我概括
环节二:革命原因我探究
环节三:法律文献我梳理

环节四:分析图示我可以
(1)、在环节一中,他不清楚该用一个怎样的明确主题进行概括。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主题来概括最适合?(2)、小李同学设计了“英、美两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的探究环节。如果邀请你参加,你觉得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在本环节中,他设计了“这些法律文献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的思考题,但不清楚该如何准确解答。请你帮他写出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答出两点即可);请你帮忙写出英国确立的新的政体。(4)、结合如图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特点?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殖民掠夺方式多种多样,或是赤裸裸的暴力抢劫,或是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或是进行不等价的交换等等。他们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殖民者却获得了巨额财富,为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写出两部作品所在时期运动的指导思想?(2)、材料二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其中,请写出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今天的哪一地区?(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指出“三角贸易”中,中程主要运输的货物是什么?对欧洲造成的影响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殖民掠夺的双重性? -
20、下面图示说明了( )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是东方文化的西传者 C、中国的科技发明传到世界各地 D、欧洲的发展主要靠东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