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图是根据华佗“五禽戏”绘制的。可见华伦认识到( )A、手术麻醉可以减轻痛苦 B、体育运动能够强身健体 C、中医文化可以传承创新 D、民间药方具有重要价值
-
2、 2023年1月,“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该展览中有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这部“重要著作”是( )A、《老子》 B、《诗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
3、 《后汉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敲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判断“蔡侯纸”的优点是( )A、世界最早,天下唯一 B、分量很重,价格昂贵 C、稀缺商品,收藏珍品 D、原料易找,便于推广
-
4、 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钺、刀、戈、矛等,计200多件,做900多枚,礼器41件。这反映了商代( )A、农业技术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战争较多,青铜武器多样 C、冶铜技术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D、青铜礼器精美,体现权力大小
-
5、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综合性水利枢纽。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该水利枢纽是(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
6、 观察地图, 回答问题。(1)、图中A、B、C分别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它们各自是由谁建立的?(2)、分别写出 D、E两处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这两次战役的意义各是什么?(3)、F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三国时期与这一地区有怎样的联系?
-
7、 观察地图, 回答问题。(14分)(1)、观察图一,秦朝的都城在。秦长城两端西起 , 东至。(写字母)(2)、图二的政治制度是由谁首创的?写出图二中“?”处的官职名称。(3)、观察图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在(写字母),结合所学回答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
8、 观察地图, 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挑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自《战国策·秦荣三》
材料三 江水初荡涌,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仙禹亦不如。
———摘自《石犀》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一的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二中的处(填序号)。(2)、据材料一,简述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3)、材料二中的“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哪些措施?(4)、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从“商君”“李太守”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精神?(5)、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9、 观察地图, 回答问题。(1)、图中哪一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中国原始人类的活动区主要分布于哪些大河流域?(3)、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
10、 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西汉历史时间轴,请你判断西汉持续的时间是( )A、212年 B、211年 C、210年 D、193年
-
11、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根据时间轴,选择这一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
-
12、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素养,请根据提示语“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判断描述的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
13、 以下图片展示的是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它们反映出当时河西走廊地区( )
①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③出现民族交流、交融
④民族关系趋于和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圆形方孔钱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刀形币
A、A B、B C、C D、D -
15、 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从下图出土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
穿有鼻环的牺尊
A、铁器、牛耕已经出现 B、思想文化趋向统一 C、为武王伐纣奠定基础 D、有效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
1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遗迹分布广泛。下图是考古发掘的一些器物,它们共同反映了( )
骨耜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A、远古先民使用骨耜劳动 B、远古先民能够制作陶器 C、远古先民能够种植水稻 D、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
17、 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该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城邑、人口的史事。这一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印证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B、说明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 C、印证周王对功臣奖赏十分重视 D、证实江苏曾是周王统治南方的中心
-
18、 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源远流长,百川汇聚,不断推陈出新。张老师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时代新声”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观察场景————阐释劳动智慧】
黄帝经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登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
任务二 【分析归纳————思考社会变化】
任务三 【品读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连之以政,齐之以剂,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编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摘编自《道德经》
(1)、先民的智慧凝结成灿烂的文明流传至今。简述下面两处历史遗址承载的历史价值。(2)、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时期?这两幅地图提供的信息反映了该时期我国怎样的政治形势?(3)、阅读任务三,分别写出他们各自代表的学深及其思想主张。并回答这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氏春秋·审分览》指出:“公作则远,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祖国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泰国实行商鞅变法,“为四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即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回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明商鞅变法的作用。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神农之时,天雨象,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民有疾,未知药石,灵命(神农)始草木之溢,察其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求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聚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神农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