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30万到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3.5万人,增幅分别达150%和600%。这一现象反映美国( )A、北方经济开始超越南方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经济政策配合战争需求 D、人口数量在下降
-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下列史实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A、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
3、会议名义上是建立世界和平体制的大会,实际上是移到会议桌上的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千百万人民尸骨堆上的分赃筵席。材料中的会议……A、是一战爆发的背景 B、构建了“凡尔赛体系”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
-
4、“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②十月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是对西欧的模仿
③俄国十月革命为后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提供了借鉴
④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缩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源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
6、(下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
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是( )A、英、法、俄 B、德、意、奥匈 C、英、美、俄 D、德、日、意
-
8、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下列两段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事迹的相同点是( )
他使年轻的共和国开始了从殖民地到独立民族国家的转变,在任内最重要的贡献是奠定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也为美国最高层权力交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击手段并引发了群众斗争高潮,最终使他转变成一个不合作主义者。
A、都冲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B、都采取了暴力手段为主的斗争方式 C、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体制 -
9、如图信息表明苏联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B、发展模式僵化 C、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D、实现了工业化 -
10、以他为首的组织叫华夫脱党,它要求埃及脱离英国完全独立。他组织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英民主统一战线,制订了26条《民族要求宪章》,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材料中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林则徐
-
11、下表是1913——1937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A、革命是影响俄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因素 B、计划经济促进了工业快速增长 C、苏联模式使得苏联经济出现畸形态势 D、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 -
12、1918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说,“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该言论的实质是A、重新瓜分殖民地 B、插手欧洲事务 C、争夺世界领导权 D、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
13、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法国大革命 C、1861年改革 D、十月革命
-
14、下图漫画展示的是德、法、英三国拿着各自的钱袋,谈论海洋和陆地划分的问题。出现这一场景的根源在于( )
A、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争夺 B、传统殖民观念的驱使 C、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对欧洲霸权地位的争夺 -
1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
16、下表是1913-1914年英、法、美、德四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统计。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
国家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甲
14
3350
39350
乙
6
1060
5550
丙
16
290
1230
丁
38
30
970
A、甲 B、乙 C、丙 D、丁 -
17、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庞大的帝国,这些帝国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在他的征战下,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
材料三 自从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道扬镳之后,两者便开始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由于拜占庭地处原罗马帝国东部的希腊语区,加上长期以来该地区东西方各民族与其文化的相互融合,因而其文化渊源除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之外,东方文化影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与西方拉丁文化传统相比,拜占庭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材料四 阿拉伯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特色…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摘编自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古典文明的特点。试举一例古希腊的文明成就。(2)、材料二中的“征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你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形成“独特”文化的原因。(任意两点即可)(4)、根据材料四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并指出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运动有何联系? -
18、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中古时期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 一本历史书中对菜帝国有以下描述:“如同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以伊斯兰教为旗帜,以伊斯兰教为武器,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统一,随后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信仰了伊斯兰教。”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制度名称。这一制度是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2)材料二中日本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个国家?由此进行了哪场改革?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3)材料三中“帝国”指的是?材料中提到的伊斯兰教和帝国之间有何关系?
-
19、
图像材料蕴含丰富的信息,提取并释读其中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图1,指出亚非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至少三处)。据图2,说出E处古代欧洲著名城邦的名称。
材料二



图3:
解说词: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王国时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的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它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图4:“汉谟拉比法典”
解说词:
图5:雅典帕特农神庙
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给图3拟一个标题。从图4、图5中任选一张照片,参照图3示例写一份解说词。
-
20、《世界通史教程》中写道:“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老师、决定学费、确定人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材料表明西欧A、学校培养实用人才 B、城市取得自治权 C、商业发展迅速 D、学校发展得到教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