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吗?你一定被电影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其中邓小平同志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
  • 2、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日本
  • 3、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4、下表所示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四支部队“扩红”人数统计(注:这四支部队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扩红”可以用于说明(     )

    部队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红二十五军

    总数

    “扩红”人数

    1.38万

    1.6万

    1.62余万

    0.2万

    4.8余万

    A、长征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B、中共找到革命正确道路 C、农民成为红军的主力军 D、长征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 5、他被称作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19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 6、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有“胜利的地方”是指(     )
    A、确定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 7、当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 B、在廊坊一带遭遇了清军的围剿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D、在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失败
  • 8、康有为在《康有为政论集》中提出,戊戌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经验进行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革”。下列选项中,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二者都是向日本学习 C、都属于地主阶级的改革 D、二者学习的内容不同
  • 9、土地问题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抗日战争时期

    在当前,减租减息就是山东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来做。

    ——刘少奇(1942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2)、根据材料,围绕“党的土地政策”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结合,逻辑清晰)
  •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共合作使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深入人心;党在广东可以公开从事活动,更便于党在群众斗争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干部,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1923年,共有党员420名,1925年1月发展到994人,年底增加到1万人,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了党组织,如云南、福建等。在国共两党的通力合作下,1926年10月,北伐军已控制吴佩孚支配的两湖地区,1月,又在江西战场取得对孙传芳部的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党多次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使全国很快形成抗日反蒋浪潮。这对国民党蒋介右的政策转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全面反日浪潮前,蒋介石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不得不考虑打起民族斗争的旗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抵御外辱、捍卫民族独立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最迫切任务。英美等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不能不影响到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支持,积极赞同,也是国共合作形成必不可缺的条件。

    ——摘编自郑旭东《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反映的历史事件。“三年的军事较量”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材料二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一些工商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财政困乏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新式企业。同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清政府只好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A、B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并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材料三中的“工商人士”,并说明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如何展现家国情怀。
  •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
    A、《资政新篇》 B、《白毛女》 C、《愚公移山》 D、《狂人日记》
  • 13、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回顾革命战争史,平津战役的胜利(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地区
  • 1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抗战史实与意义之间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意义

    A

    淞沪会战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

    武汉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平型关大捷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百团大战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A、A B、B C、C D、D
  • 15、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下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强渡乌江时竹筏上的棕绳                                           飞夺泸定桥上的铁索链

    A、护国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台儿庄战役
  • 16、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C、国民革命的基本概况 D、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 17、据初步统计,在历届黄埔军校学员中,有四川广元县(今利州区)籍10人,剑阁县籍12人,苍溪县籍7人,青川县籍1人。下列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
    A、左权 B、叶挺 C、周恩来 D、蒋介石
  • 18、报纸、杂志是我们了解时政热点的重要渠道。下图所示的杂志中最有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
  • 19、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一张学生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年”,这张文凭应该出现于(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 20、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 C、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D、1898年的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