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亲)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
——《史记》
材料二 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国内改革的阻力较小。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近20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都相对较长,内部相对稳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 秦朝独特的皇帝制度的建立,对结束以往诸侯纷争的局面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朝创设的皇帝制度神化了皇权并突显出皇帝至高至尊的地位。君权与神权相结合加强了皇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皇帝独一无二的名号确立后,即宣布在全国只能有一个君主。皇帝拥有支配天下一切土地和人员的权力以及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军事统率权和国家财政大权。
——整理自黄栋法《秦朝首创的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六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七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八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四十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
(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结合所学,列举“诸侯更相诛伐 ”的史实。(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朝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措 施
经济
统一A制度;以秦国的B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C,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4)、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五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错误。A诸侯纷争的局面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B皇权的神圣性在君权与神权的结合下得到加强。
(5)、阅读材料六,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七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6)、根据材料八和所学知识,概括秦亡的原因?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辫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为了救世,必须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因而各学派的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只是个特例……当时文人学士游说之风很是盛,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大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A卫国商鞅入秦游说秦孝公,做到了秦国最高官职大良造。
B百家争鸣指各个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及游说诸侯的社会现象
C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巨子全部都是雄辩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历史背景。哪家学说对秦国实现富国强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阅读以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别指出其属于哪家学派。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
③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①②③
-
3、探究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 如图
(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按照图一、图二分别写出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伯禹”和“李太守”推动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3)、由材料三图片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
4、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打算编排一部历史情境剧,各幕的名称暂定为:遇雨失期、揭竿而起、张楚政权等。该历史情境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长平之战
-
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出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景象,是因为修建了( )A、长城 B、驰道 C、水井 D、都江堰
-
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出现这一动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周王室统治力减弱 D、诸侯国不听从王命
-
7、下图是河南三门峡出土的距今8000-6000年的彩陶盆。相传在部落联盟时期,炎帝教民耕作,会制作陶器,由此可知( )A、远古传说真实可信 B、传说没有任何价值 C、炎帝成为人文初祖 D、传说和史实有联系
-
8、如图中的文物,稻谷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极为罕见。陶体上的猪憨态可掬,反映了当时已驯化和饲养家畜。这些文物所属原始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9、复原早期人类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的最重要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文字记载 D、学术研究
-
10、走向近代的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九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的巨变”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绘制思维导图——了解经济之变】
任务二:【品味艺术作品——体会思想之变】
任务三:【提炼资料观点——阐述世界之变】
※明朝中叶之后,原产美洲的辣椒、西红柿、玉米等传入我国。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有1/3的品种来自美洲。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商品如烟草、可可等出现在各国市场。中国的茶叶、东方的香料也大量销往欧洲。欧亚之间商品流通量大为增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以及致命的传染病,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致使美洲劳动力极度匮乏。为此,西班牙人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继葡萄牙之后进行黑奴贸易。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地抛入大海,葬身鱼腹。
(1)、第一组同学绘制了西欧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请填写①②对应的内容,并归纳①②两种经营方式的共同特点。(2)、第二组同学查阅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不同领域的文艺作品。请概括图一、图二作品体现的共同思想内涵,并简述文艺复兴的意义。(3)、第三组同学搜集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变化的大量资料,整理形成以上内容展示学习成果。请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炼一个观点,阐述以上内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材料二 他曾经在阵亡将士葬礼上骄傲地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希腊雅典城邦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 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材料四 下图为邵明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
名称:《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地位: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请写出材料中所述法典的名称。结合材料指出该法典的实质。(2)、材料二中的“他”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指的是谁?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成为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地中海孕育的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民法大全》促进历史上哪个帝国进入黄金时代?为这部法典的编纂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谁?(5)、请根据材料指出民主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 -
12、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古代世界有游牧与农耕两大民族,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例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罗马的对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时,发动战争加强对地中海地区的侵略,但此举的结局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汉王朝则不然,面对威胁,一方面战争;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
——摘编自张象《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三 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隋朝的统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材料四 他在中国被誉为“万世师表”,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教育,希望“仁爱”使人向善,崇尚德治。……他在希腊被誉为“众师之师”,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摘编自《历史》必修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2)、请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帝国与汉王朝在面对外来威胁时分别采取的对策。(3)、根据材料归纳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改善交通的一例具体史实。(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的两位教育先贤;并写出中国教育先贤的教育思想。(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
13、“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信奉佛教 B、阿拉伯只能依靠宗教扩张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安拉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
14、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这里“向老师学习”使日本( )A、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
15、观察如图《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庄园经济兴起 B、自治城市发展 C、地理位置优越 D、资本主义萌芽 -
16、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生产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据此可知,西欧庄园( )A、农奴拥有人身自由 B、成为独立政治单位 C、农民无需缴纳租税 D、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
17、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5世纪后期,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8世纪时,法兰克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他们这么做的共同目的是( )A、成为基督教的信徒 B、维护自身统治 C、发展欧洲封建经济 D、实现帝国统一
-
18、根据下图可判断,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A、权利和义务相交织 B、君臣关系随意松散 C、不同等级界限淡化 D、血缘关系成为纽带
-
19、亚里士多德称《荷马史诗》为古典史诗的典范;马克思称其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作为史诗“典范”,《荷马史诗》的“魅力”在于( )A、描绘了早期希腊社会生活 B、阐释了儒略历的编制原理 C、记录了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D、介绍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
20、下图是大英博物馆罗马厅里陈列的奥古斯都的青铜头像。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衔。他( )A、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 B、镇压了斯巴达克发动的起义 C、使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 D、领兵赢得“布匿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