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这样一张图片的解说词:“它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盘 D、青铜面具
  • 2、 2023年11月 15 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阐述了中国“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的(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 3、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中的 “都江堰”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体现。第8课中的“甲骨文与青铜器”同样是当时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    )
    A、劳动增强了原始人的体质 B、劳动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劳动人民推动政治发展 D、劳动创造了灿烂文化
  • 4、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华:贵族出身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 5、 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至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在不停地进行改革。材料表现的是(    )
    A、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B、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C、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D、铁犁牛耕的全面推广
  • 6、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周天子失去了政权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天子 D、周王室权力的衰微
  • 7、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有文字记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扦御(意思是防御、抵抗)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属周。”材料说明分封制(    )
    A、利用诸侯国抵御外族袭扰 B、平息了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 C、促进了各民族交融的进程 D、强化了诸侯国对王室的隶属
  • 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事件发生在①所示朝代(    )

    A、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 9、 二里头遗址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此外还有中、小型地面房基,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半地穴、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以上内容说明夏王朝(    )
    A、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历法 B、长期对外征战耗费国力 C、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明显 D、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
  • 10、 传说黄帝之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首领。关于他们之间禅让的故事,古书中有不少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    )
    A、中国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 B、古代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 C、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领袖 D、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
  • 11、 下图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

    A、深魔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 12、 下图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这证明生活在该遗址的古人类已经懂得(    )

    ①磨光技术 ②纺线织布        ③烧制陶器        ④钻孔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13、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A、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B、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C、纪录片《人类的起源》 D、元谋人的两颗牙齿
  •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二

    【探究三:传承之任】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时代:

    身份:

    主要贡献:

    (2)、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什么样的思想局面。
    (3)、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贡献?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它最早是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你是否同意范晔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据材料三,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公教或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贪。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抚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四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磨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摘编自《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比较材料一、二,东周时,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与西周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看法。
    (3)、材料四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特征。
  • 16、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谋人的门齿(化石)。

    材料二 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材料三 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1)、从上图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从元谋人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测量出元谋人距离我们现今大约有多少年?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3)、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什么结构的房屋。如果你穿越到这两地做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
  • 17、 在一节历史课上,刘老师在新课前给同学们以下三个提示,大家猜测刘老师本节课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魏晋南北朝
  • 1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为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19、 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萍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家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    )
    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 C、文字记载比考古发现更为可信 D、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
  • 20、 “和帝即作幼娲,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憨(duì好恶),逐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这段材料记述反映了东汉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外或专权,朝政腐败 B、皇帝年幼,不理朝政 C、宦官擅权,飞扬威扈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