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19位发起人中有15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的152名会员中有超过1/3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2、 1919年,刘大白在《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朦朦胧胧地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与诗中“北极下来的新潮”相关的史实有( )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②“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深入人心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报道说明了( )A、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叙 D、报刊记录历史事件更加可靠
-
4、 文学革命中的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中收效最快、成就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其意义不仅限于一种语体变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使思想启蒙和新思潮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对该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文学革命推动思想启蒙 B、白话文实现全民推广 C、文学革命就是语体变革 D、白话文更加通俗易懂
-
5、 下表为《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宣传孔子的文章篇数统计表(1915—1918年)。表格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篇数
70
66
50
37
A、维新变法的推进 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辛亥革命的转型 D、北洋军阀的统治 -
6、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B、军阀混战延续不休 C、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D、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
7、 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 )
……
大清帝国“墙倒众人推”
“老孙”“小黄”合作的开始
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三权已足,五权不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8、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由此可见,他(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使近代中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C、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D、结束了近代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 -
9、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揭开序幕】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共赴国难】
材料二 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不同要的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国民政府曾经实行了消极轨战、片面抗战的路线,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为抗击外侮,莫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牛八年级 上册》
【艰苦抗战】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就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 :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年日本陆军投入侵华战争的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1938年, 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 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用于侵华的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主力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其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的一种关系?(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战地位及作用的认识。 -
10、 【屈辱与抗争】(15分)
材料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部分)
(1)、完成思维导图,写出①②处的历史事件名称。①②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中任选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1、 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6分)
任务一【制作年代尺————见证国运沉浮】
任务二【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
材料 萧斋谢女吟《愁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翼飘零如许。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子太替!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丘刺瓜分,都为吾故土。
————摘编自秋瑾《如此江山》
任务三【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
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他们身处恶劣环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故事。
(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2)、任务二中的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3)、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学们在任务三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
12、 某班开展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为主题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开天辟地的诗篇】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妨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星火燎原的雕塑】
【战略转移的路线】
【决定前途命运的尝试】
材料二 这次谈判是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大的让步;国民党凭借实力坚决拒绝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
————摘编自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面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2)、A、B两座雕塑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分别有何突出的地位?(3)、(中考新考向备训)路线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在路线图中的 C 处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次谈判”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次会谈对中共产生的影响。(5)、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
13、 为了讲述某个历史故事,初二(1)班学生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可知,这个故事发生在( )
传记
《叶柳传》
照片
1927年武汉人民铸造的“铁军”盾
歌曲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14、 以下是陈敏同学在学习时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她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内容1:生于耕读世家, 7岁起在村中书整上学, 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古籍
内容2:他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
内容3: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A、陈玉成 B、洪秀全 C、李秀成 D、杨秀清 -
15、 下图是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手稿(部分),它将民间音乐形式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完美结合,将西方交响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相融合,大气磅礴。这一作品旨在彰显( )A、黄河险要的地理地貌 B、国人顽强的拼搏精神 C、中西结合的音乐魅力 D、取得抗战胜利的喜悦
-
16、 下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①————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③————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D、④————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起点
-
17、 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雷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剥勇追穷窟,不可活名学霸王
A、③②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
18、 《武昌民军攻毁督署》(见下图)是一幅纪念辛亥革命一周年的新闻图画,画面中民军高举铁血十八星旗,手拿步枪和军刀进攻总督衙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此图表明武昌起义( )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 D、点燃了推翻清朝的燎原之火
-
19、 跨学科研究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物理中有这样的理论: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面与图二的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20、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 【情景一 新式学堂】
落卖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87年,增灭文算学馆。1872年,拟订了课程计划,其中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摄分职分、批诲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语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材料二 【情景二 新式企业】
甲午战败后,张骞挽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材料三 【情景三 新式交通】
19 世纪70年代政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881年修建完成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机距运货铁路
(1)、材料一中的新式学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根据材料,概括这个学堂“新”在何处。(2)、材料二中的新式企业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请举例两位著名企业家(除张骞)。中国近代史上促进这类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中的新式交通工具对近代中国发展起到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