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材料一:如下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哥伦布、达·伽马等进行远航探险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世界意义?

    【罪恶之船】

    材料二:如下图是一艘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贩奴船的船舱和抵港的情景。英国船运业中心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

    (2)材料二中被“关押在船舱里的黑人奴隶''将被运往哪里?该材料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什么特点?

    【创新之船】

    材料三:如下图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新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新轮船于1807年8月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3)材料三中的蒸汽轮船是哪一事件在交通工具革新方面的成就?请写出同一时代此领域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成就及发明者。

    (4)上述材料中的“船”分别代表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事件,请你就其中的一个“船”说明它承载了怎样的兴衰荣辱。

  • 2、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古代亚非文明的一些资料,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1799年,法国军官在埃及罗塞塔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语言学家商博良凭借着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下图)。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托勒密与克晏巴特拉。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写出一例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古文字。

    材料二:据《印度快报》消息,在一次可怕的事件中,一名达利特“贱民”青年因与“特权等级”社区一名女孩发生恋情而被处以私刑。

    (2)材料二的惨剧源于哪一制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在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未被中断,成为人类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在经历了外族入侵、朝代更替以及半殖民统治后依旧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其他古文明和社会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例如,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       

    ——摘编自焦玲《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材料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摘自2019年习近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埃及和巴比伦灭亡的原因。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保持文明的绵延传承?

  • 3、优秀历史人物闪耀着光辉。某小组邀请你参加相关历史主题的学习项目,请你协助该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材料

    汉谟拉比

    亚历山大

    查理曼

    查士丁尼

    穆罕默德

    哥伦布

    *活动任务

    任务一   根据材料,确定学习主题

    任务二   根据学习主题,选取相关人物。(选取1个或以上)

    任务三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就选取的人物围绕你的主题完成探究。

    *活动成果

    小陈的探究(示例)

    主题:政权与教权结合

    选取人物:查理曼、穆罕默德

    理由说明:查理曼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策略,他本人接受教皇的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穆罕默德创立及领导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完成统一并不断扩张。由此可见政权与教权相互结合。

    我的探究

    主题:______________

    选取人物:______________

    理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关于右边这枚纪念邮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人物是瓦特 B、图中的机械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 C、图中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D、以此机械为动力,美国人发明了火车
  • 5、“1793年,卢浮宫正式作为国家博物馆对公民开放,开放之初,里面的藏品多以宣扬革命的当代画作为主,如《攻占巴士底监狱》《处决路易卜六》等”。下列哪个文件是材料中的“革命”时期颁布的(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 6、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下图漫画有助于理解(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国《人权宣言》
  • 7、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以纪念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新大陆。以下属于关于哥伦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对美洲的殖民统治 B、哥伦布的行为给美洲带去先进文明 C、哥伦布发现美洲,成为第一个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 D、他的行为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灾难
  • 8、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是李同学学习“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一课时整理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对应的内容是(     )

    A、中央集权化 B、资本主义化 C、封建主义化 D、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9、2023年11月29日,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期待同阿方在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下关于阿拉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B、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C、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谭》,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D、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10、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下列有关“大化改新”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从622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改革 B、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两级 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可以买卖,终生使用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 11、“你们可以不再从古老和不真实的来源中去学习初步的法律知识,而可以在皇帝智慧的光辉指引下学习……你们所学到的法律知识,都是皇帝亲口传授的。”该“法律”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西欧庄园的村法 D、《罗马民法大全》
  • 12、“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注:在中世纪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材料所反映的制度是(       )
    A、封君封臣制 B、分封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 13、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爆发冲突,截至当地时间2023年12月7日,巴以本轮冲突已造成双方超1.8万人死亡。公元1世纪在该地区诞生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 14、某同学搜集了一幅古代帝国军事行动图(如图)。该地图可以用于研究(     )

    A、亚历山大东征和希腊化时代 B、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 D、欧洲的东部逐渐形成了基督教文明区域
  • 15、18岁的奥瑞斯和他的妹妹奥尔瑟雅是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城邦的居民,他们最有可能的经历是(     )
    A、奥瑞斯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政治活动 B、在公民大会上,兄妹俩意见分歧而各自投票 C、奥瑞斯因参加公民大会而获得官方津贴 D、奥尔瑟雅决定成年后入伍,成为一名城邦武士
  • 16、“一提到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金字塔,其次还会想到木乃伊、狮身人面像。”材料中的“它” 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情况

    年份

    厂矿数

    资本额(百万元)

    资本占中国民族工业比例(%)

    1872—1895年

    69

    8.534

    33.01

    1896—1911年

    330

    73.121

    57.88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读下图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上述材料,请你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这次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指挥下,从1935年1月底到5月上旬,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奔袭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改变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根据材料一、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此时找到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用怎样的旋律为歌词谱曲,并说明理由。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丰岛海战后,有人建议清政府调南洋舰队北上参战,黄海海战后李鸿章等人再次提议,但终不见行。至于普通民众,更是一盘散沙,对战争漠然视之。甲午战后,一位日本官员到湖北沙市,吃惊地发现在这座长江中游港口城市,官员和民众根本就不曾听说过刚刚打过的战争,他们还完全沉醉于自己的天地里。曾经亲历这场战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清朝上下为什么会如此散漫呢?……

    ——摘编自参考消息《甲午惨败根本剖析》

    材料二   八路军新四军这时(注:抗战初)数量虽小,质量却很高,只有它才能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它一旦开到抗日前线,和那里的广大人民相结合,其前途是无限的。人民是正确的,当我在这里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已发展到了九十一万人,乡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发展到了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它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节选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的军事装备并不比日本弱,战争败在“一盘散沙”。根据材料一、归纳“一盘散沙”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上所述,从近代两场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不同结局,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20、下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