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一部民族探索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的军队,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驶,所以设立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要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英国船舶业的对比
对比
中国
英国
技术
福州船政局1872年制造的“扬武号”铁甲舰由法国设计,装甲依赖英国进口,航速仅12节,火炮射程不足2000米。
阿姆斯特朗公司1860年代首创复合装甲技术(铁木混合结构)。1865年推出后膛装填火炮(RBL),射程提升50%。
管理
江南制造总局1873年预算中,60%用于行政开支,仅20%投入技术研发。福州船政局因木材采购腐败,成本超支2倍。
阿姆斯特朗公司通过股票融资扩大产能,1870年利润达30万英镑。采用流水线分工,造船周期缩短40%。
产能
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两局年造船总吨位不足5000吨,仅为英国同期1%。
1867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可同时建造6艘大型军舰,年产能达3万吨,成为英国产能最高的私营造船厂。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等
材料三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
——摘编自左宗棠《遵旨统筹全局折》
目今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图;而闽省之筹防,以台湾为重地……重洋悬隔,文报往来,平时且不免耽搁,有事则更虞梗塞。如前此法夷之变,海道不通,诸多阻隔,其已事也……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所有台湾一切应办事宜,概归该抚一手经理,庶事有专责,于台防善后大有裨益。
——摘编自左宗棠《台防紧要请移福建巡抚驻台震慑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自强运动”探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简述这一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船舶业落后于英国的表现;简要说明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政府在左宗棠建议后做出的两个举措;分析这两个举措具有怎样的意义。 -
2、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被迫接受英国的“条件”写在什么条约里?英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3)、材料三所描述的“农民战争”是什么事件?这场“农民战争”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什么?(4)、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3、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
-
4、洋务派创办工业时边干边学,福州船政局开办时设立船政学堂,开发矿山时开办矿务学堂;洋务派兴办电讯事业,一批电报学堂应运而生;近代海军的建设又推动水师学堂、鱼雷学堂和军医学堂的开设。由此可见近代教育( )A、传播了儒家主流思想 B、培养了民主革命人士 C、与近代工业相辅相成 D、推动社会形态的变化
-
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明定国是”诏书
-
6、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地主阶级的探索 B、维新派挽救危亡的努力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革命派推翻清朝的过程 -
7、下列是近代史学者夏笠一部遗著的部分目录,可见这几章研究的是( )
第一章 鸦片战争以后十年间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外关系
第二章 英、美、法“修约”交涉和沙俄强占我黑龙江地区……
第四章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第五章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与《天津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观察《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
9、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背景 B、主要特点 C、兴衰过程 D、历史影响 -
10、1843年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的洪秀全心灰意冷,偶然间他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后反应强烈,“觉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与及永生快乐之希望”。此后,他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从事传教活动。由此可见,致使洪秀全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因素是( )A、家庭环境 B、宗教信仰 C、爱国情怀 D、列强侵略
-
11、史料载:“1908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就澳门界址进行谈判,但因葡方强硬态度无果而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外交完全自主 B、仍在争取维护主权 C、已放弃澳门主权 D、与葡萄牙关系缓和
-
12、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天津条约》(1858年)签订前,清政府外交文书中多用“大清”自称;而《天津条约》首次明确规定中英两国“彼此平等相待”,此后清政府在对外条约中逐渐采用“中国”作为国名。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传统宗藩体系的逐步瓦解 B、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C、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D、中国近代外交制度趋于完善
-
13、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如下。该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主要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结果
清政府战败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日俄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1841年,英军进攻广州期间,发现广州城的粮食和军事物资大量依靠从周边地区通过水运补给。于是,英军控制了相关水运通道,广州城内物资供应紧张。这一举动( )A、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给广州带来严重经济困境 D、使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
15、1843年,英国驻华公使璞鼎查在给议会的报告中写道:“通过《南京条约》,我们终于打破了广州体制的束缚,获得了在五个重要港口自由贸易的权利。这标志着中国闭关政策的终结。”这一记载最能说明《南京条约》(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打破了清政府的外贸管理体制 C、确立了中英平等的外交关系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6、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大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都是为了纪念( )A、中国禁烟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D、人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
17、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1820—1840年,清朝外流白银在1亿两左右,这使清朝国库严重空虚,扰乱了清朝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道光皇帝召林则徐进京商讨解决的办法。材料中“这种现象”指的是(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清军战斗力的下降 C、鸦片走私贸易猖獗 D、英军骚扰沿海地区
-
18、1860年的条约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主权的范围,优越的外国力量将带着破坏性的力量日益加紧向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国家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
19、鸦片战争前后,一些清朝学者开始关注边疆问题,掀起了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产生这一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自守的心态 B、西学的影响 C、西方侵略的加剧 D、清廷的推动
-
20、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图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认知被打破始于( )
A、闭关政策实施 B、鸦片战争爆发 C、设立总理衙门 D、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