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段记载应摘自(       )
    A、《尚书·商书》 B、《史记·周本纪》 C、《战国策·秦策》 D、《后汉书·华佗传》
  • 2、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材料表明良渚文化(       )
    A、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C、正处于新石器晚期 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 3、“渡口烟村碧鉴平,野原谁识古文明。七千年稻火畲种,几百世田刀耜耕。素饰陶纹犹见织,短腔骨笛不闻声。至今鱼米桑麻地,不舍姚江昼夜行。”文中的“古文明”是指(       )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 4、请结合中外史实,从下框中选取两个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5、民主与法治建设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 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地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为古代中国政府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制度基础。

    ——摘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

    材料二   独立革命时代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所谓“原则民主”,指的是一种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而“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然而,美国民主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是真正的民主,更不用说在两百多年之前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上)

    材料三   中国近现代民主法治简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推翻封建帝制后,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民主革命胜利后,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国历史上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并概括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体现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原则民主”的重要文献,并举例分析两百多年前美国的民主不能说是真正的民主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依照给出的示例,对1954年宪法撰写简要说明。
  • 6、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和他的儿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及美国顾问瑞迪臣等,开始……进行和谈。 日方代表恃强讹诈,大肆威吓,提出一个漫天要价的和约底稿。李鸿章卑躬屈节,俯首听命。……最终签署条约。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 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材料三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四   回顾70年峥嵘岁月,新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最终签署条约”的名称,并指出材料二甲、乙两人描述该条约的角度。
    (2)、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
    (3)、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变化中得到的认识。
  • 7、下面漫画为《恐怖的骨牌游戏》,骨牌上是导弹,中间是和平鸽。该漫画应创作于(     )

    A、工业革命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
  • 8、1861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逐渐出现了大机器排挤手工生产的现象。材料反映了1861 年改革(     )
    A、完全解放了农奴 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保留了封建残余 D、为俄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9、梁思成说过:“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了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种姓制度反映古印度森严的等级制度 B、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史料 D、洛阳龙门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雕刻技术的结合
  • 10、一些西方学者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鸦片战争的本质从鸦片身上转移开,放到清政府的一些具体作法之上。比如说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歧视外国和外国商人,比如说当时因为中国人不愿意买外国商品,所以其它国家对华贸易本身就不是公平贸易,又或者是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方式粗暴,并在查禁鸦片的过程中曾经虐待英国鸦片商人及其妇孺家属等。对这些西方学者的看法认识正确的是(     )
    A、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质 B、战争的起因是清政府的暴行 C、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D、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1、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对史料类型的了解,是我们学好历史的重要条件。下列史料类型和其他三项史料类型不同的是(     )
    A、 B、 C、 D、
  • 12、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把同类型史实或者人物进行归纳总结。下面是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     )

    姓 名

    时代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东汉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北朝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撰写《齐民要术》

    宋应星

    明朝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编著《天工开物》

    李时珍

    明朝

    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编著《本草纲目》

    A、中国古代的科技都居于世界前列 B、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C、科技著作都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D、中国古代科技只涉及农业领域
  • 13、数据变化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某同学依据史料统计了北魏时期帝王出猎次数(部分),引发表格中“0次”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道武帝至献文帝时期(约85年间)

    孝文帝(29年间)

    次数

    道武帝

    明元帝

    太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

    0次

    7次

    22次

    19次

    12次

    7次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B、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C、统治区域发生改变 D、皇帝兴趣发生变化
  • 14、某校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依据他们呈现的项目化学习资料报告(部分),可以判断他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是(     )

    A、梳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B、了解秦朝加强集权统治的措施 C、整理秦朝促进经济发展的史实 D、明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和意义
  • 15、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 16、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根据下表,解答问题。

    门类

    表现

    评价

    文字

    甲骨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经几千年的演变,其象形、表意、发音、审美等特征共同构成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的使用更加普及;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得以广泛应用

    “四大发明”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传播到海外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思想

    孔子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一时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艺术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佛像既有中国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工程

    都江堰秦长城、明长城

    中国先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联系各民族的纽带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孔子的一项文化成就。
    (2)、阅读上表,结合不同时期和不同门类的有关史料,选取一个反映中华文明特征的主题。自拟题目,可从文明的出现、发展、特征、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00字左右。)
  • 17、国际组织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间联合而形成的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中,国家之间形成战争同盟是欧洲不同于其他地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看到的结盟现象,即一战中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和以德国、奥匈争国为核心的周盟国之间的军事对抗,二战中以英美俄中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和以德意日为核心的轴心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始终贯穿于整个欧洲战争史。

    ——冯文伍《欧洲近代战争史中的结重现象》

    材料二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的历史是共产主义抵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已方。西方重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反共国家结成了联盟。苏联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在世界上贫穷和发展中国家中培养革命的量友。

    ——费尔南德斯《世界:一部历史(下)》

    材料三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评价说:“中国入世,全球共享繁荣,而中国入世的成功,也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实行市场经济,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2004年4月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日本和菲律宾领导人本周将前往美国举行三边峰会,预计他们将在峰会期间有意向针对台湾和南海加强防备关系。中方对此有何回应?发言人毛宁表示,我想说的是任何国家开展任何合作都应当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发对拼凑排他性的“小圈子”,反对在本地区搞阵营对抗。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俄(苏联)合作对抗德国的根本原因分别有什么不同。
    (2)、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据上表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立场的认识。
  • 18、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1904—1997)诞辰1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的最后胜败,要在持久抗战中去解决。…在那里(太行山蓝),进行了团结抗日积极分子与在群众中有信仰的分子(不是投机想升官发财的那些人)的工作,…在那里,有些地区是处在敌人的后方侧翼,或者处在时常被敌侵扰的范围内。他们充分地运用了组织游击队的方式,动员敌人后方我接效区域的群众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

    ——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1938年1月)

    材料二   大家知道,中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当敌人的大门,其中大别山是大门边。……中原形势决定于两个山,一个是大别山,一个是伏牛山,…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的基地,它靠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追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敌人时时刻刻受到我们过江的威胁。……现在,…虽在全国范围吃苦最多,付出了代价,但换取了战略上的主动。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1948年4月)

    材料三   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

    材料四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20日,纽约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27日。安理会举行正式会议。全体人员起立为悼念邓小平默哀一分钟。安理会当月轮值主席、肯尼亚大使马岛戈表示:“邓小平对全球和平、安全和发展的精诚贡献,以及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和空前经济发展的总设计师的作用,将为国际社会所永远怀念。”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抗战方针。
    (2)、根据材料,总结大别山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挺进大别山“换取了战略上的主动”?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4)、结合材料,回顾所学知识,举出一项“邓小平对中国和全球和平、安全或发展的精诚贡献”。
  • 19、下列科技成就中能够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是(     )
    A、蒸汽机车的广泛使用 B、互联网的普及 C、电力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D、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 20、造成下图数据中自1921年以后五年苏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