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要围绕以下三幅图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其中最恰当的论文题目是(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D、工业革命改变生产生活
-
2、罗伯特·欧文在1817年写到:“我国某工厂安装了机器生产,辅助的工人不超过2500人,而生产的产品则相当于苏格兰现在人口用五十年以前通行的生产方式所生产的总量!”这反映了机器生产(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丰富了人们生活 C、缓和了阶级矛盾 D、解决了社会危机
-
3、从13世纪开始,假发的使用在意大利极为普遍,喷香水、贴黑痣、化妆,是当时女性美化自己的方式。在当时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政府甚至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规定了男女在服装上不可太过于奢侈。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A、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观念变化 B、人文精神主导了社会发展 C、思想解放推动改善民众生活 D、国民收入得到了普遍提升
-
4、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下列历史事件中属于封建社会的是( )A、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B、颁布《十二铜表法》 C、苏格拉底之死 D、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
5、《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把这匹马的价钱赔偿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该法典(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法律体系缜密 C、重视证据意识 D、保护个人财产
-
6、下图反映的是中古后期西欧城市布鲁日(在今比利时)的职业比例。据此可知,布鲁日( )A、重视发展工商业 B、拥有高度自治权 C、普遍信仰基督教 D、具备工业革命条件
-
7、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据此判断西欧庄园( )A、土地都是领主的自营地 B、具有司法权并设有庄园法庭 C、生产产品大多用于出售 D、采用了雇佣劳动的剥削方式
-
8、“罗马斗兽场共有3层座位,顶层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次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材料意在强调( )A、罗马斗兽场规模宏大 B、罗马帝国极端强盛 C、罗马社会等级很森严 D、罗马社会职业丰富
-
9、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
*拉丁语原为意大利中部方言,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而成为罗马帝国境内通行的语言
*罗马法灵活地运用于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管理,适应了各民族的需要。
A、实行封君封臣制 B、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工商业日益衰落 D、存在着奴隶制危机 -
10、在古印度出现过经希腊神形象改造成的佛像,如佛陀造像无论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看上去像是胖一点的阿波罗。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扩张 D、基督教的创立
-
11、古印度早期佛教依据其“四姓缘起论”,提出四姓中刹帝利居首位,第二位是婆罗门,作为四姓之末的首陀罗与其他三姓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由此可推知,古印度早期佛教( )A、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政治诉求 B、代表普通劳动者利益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 D、遵循婆罗门教的教义
-
12、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列表(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材料二: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2)根据材料中费正清或徐中约的论述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200字左右)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发展历程(部分)。
阶段
具体措施
起步(1840—1861年)
1840年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
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
——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奕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迈出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第一步。洋务派开始以国际社会存在为前提,重新认识世界,重估中国世界地位,深刻反思传统对外关系,逐渐接受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准则,萌生出以国家间相互平等关系为原则的近代国际意识。维新派在对外主张方面,紧扣救亡图存主题,提出通过遵循公法原则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涉,变盲目排外为“文明排外”,主张“学西方”与“战西方”并重。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1867年同文馆把《万国公法》列为学生的必修课。1869年起同文馆开设政治学、国际法等课程,并翻译相关书籍,如《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对晚清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促进作用。据统计,在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同文馆出身的外交官有12人,还有更多的同文馆的毕业生在国内中央和地方上从事外交活动。
——摘编自叶小青《京师同文馆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概括同文馆对中国外交近代化所起的作用。(4)、综上探究,谈谈关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认识。 -
14、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民国纪年法,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5年是(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
15、□□□□后,南方和西北绝大多数省份,革命则以新成立的咨议局宣布独立的形式发生。许多清朝官员,尤其任职府、县级的汉人官吏,直接投奔革命阵营,反满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所指的重大史实是(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新文化运动 D、护国战争
-
16、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如下图)。其中“第二段”短跑的鲜明特点是( )A、谋求技术创新 B、谋求教育创新 C、谋求制度创新 D、谋求思想观念创新
-
17、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屈辱——逐渐走向亡国深渊 B、抗争——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 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之路
-
18、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部分中国人“昧视时代潮流,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暴力反洋运动是指( )A、林则徐禁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大战
-
19、历史学者马勇认为中国近代一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这场战争( )A、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B、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使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潮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20、甲午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甲午战败促使( )A、学习日本成为共识 B、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D、民族忧患意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