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1949~2013年中国城镇化演变的阶段划分。其中C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乡镇企业的兴起 B、国企改革的开启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改革开放的深化 -
2、1971年的一件大事改变了中国国际战略格局,它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更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这件“大事”是( )。A、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
3、“一五”计划期间,鞍钢机械总厂王崇伦发明了万能工具胎,大同煤矿马六孩等职工创造出快速掘进法,青岛纺织女工郝建秀创造了细纱工作法……这说明( )。A、工业化建设中人民热情高涨 B、农业合作化深入开展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初见成效 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
-
4、针对有同志对重庆谈判中作出让步的疑问,毛泽东强调“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以换取____”。此处的“____”最有可能是( )。A、政治舆论支持 B、联合政府成立 C、国内和平民主 D、国际社会援助
-
5、1935年,中共中央在如图中“★”地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标识和转折点。这是因为该会议(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开辟了中国的正确革命道路 C、扭转了中国革命的被动局面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6、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中国思想激进化的进程,导致了革命思潮的进一步兴起。“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7、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专题学习笔记。该专题意在凸显( )。
专题(二)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冲向敌舰,以身殉国
•台湾人民在丘逢甲、徐骧等领导下,展开大规模武装抗日斗争
•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
•义和团在廊坊、杨村等地顽强阻击八国联军,迫使敌军退回天津
A、农民阶级建立理想社会的尝试 B、地主阶级维护专制统治的决心 C、爱国官兵反抗日本侵略的壮举 D、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 -
8、“鸦片战争后中国仍沉浸在传统秩序的惯性中,朝廷未能形成变革方案,直至二十余年后危机再次以更猛烈的形式降临。”这里的“危机”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有学者提出,郑和使团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休息天下”“宣德化而柔远人”。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 )。A、宣扬明朝国威 B、加强与各国友好往来 C、抵御倭寇侵略 D、扩大对外贸易的范围
-
10、元朝成功解决了秦汉郡县制的缺陷,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升了国家自上而下的治理能力。这主要归功于元朝( )。A、建立驿站 B、创立行省制度 C、设置宣政院 D、推行等级制度
-
11、下图是“邮驿文化·主题邮局”展中的一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推动了我国古代( )。

张衡 祖冲之 僧一行 李时珍
A、政治制度的完善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科学技术的进步 -
12、下表内容体现了唐朝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据此分析,其共同点为( )。
唐太宗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武则天
“劝农桑,薄赋徭,此治国之根本”
唐玄宗
“民以食为天,兴水利、促农耕乃利民之举”
A、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B、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C、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13、汉武帝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了诸侯坐大问题,这一做法比晁错削藩更巧妙,成为历代处理藩王问题的典范。“这一做法”是(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官营 C、建立刺史制度 D、大举反击匈奴
-
14、某同学在学习“百家争呜”时,利用DeepSeek进行搜索,重点关注了“君主”“权术”“中央集权”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该同学想进一步了解( )。A、儒家思想 B、道家理论 C、法家学说 D、墨家主张
-
15、【变革与社会进步】
某校九年级学生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整理后,形成下表:
类别
时间
事件
中国历史
1911年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世界历史
14世纪—17世纪
文艺复兴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他们准备开展“变革与社会进步”的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参与。
活动过程:
(1)、依据表格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某一方面,围绕“变革与社会进步”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要求:观点正确)(2)、从表格中选择两个相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6、 【民生与伟大成就】
材料一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等法律,广大贫苦农民纷纷获得了土地,生存状况大为改善。根据地政府还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成立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此外,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根据地政府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普遍建立各种学校,着力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专门人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部分)
时期
主要内容
甲
在敌后根据地推行精兵简政;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创办中小学校,推行文字扫盲;改善公共卫生,预防疾病流行
乙
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救济灾荒,扶养老弱贫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甲、乙时期实施这些措施的时代背景。(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建设与创造伟大成就的关系。 -
17、 【毛笔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仰韶彩陶(局部)从彩陶上的图纹推测,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了近似毛笔的工具。
甲骨文“聿”(即笔)像以手持笔之形。有学者据此推断,殷商时期已经出现毛笔的雏形。
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楚笔(毛笔和毛笔套筒)将笔毛捆绑后整体纳入笔管,战国时期的这种制作工艺,奠定了我国古代毛笔的基本形制。
——整编自王熙林《毛笔的起源与发展》、马青云《湖笔与中国文化》等
材料二 古今之事,非文莫详;文字之繁,非笔莫纪。毛笔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发挥着书写文章、传达思想的重要功能。毛笔的柔软性和灵活性使得书画家们得以挥洒自如,展现各种各样的笔法和风格,促进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毛笔“尖、齐、圆、健”的特点隐含着对人们“仁、义、礼、智”的要求,被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
——摘编自高玉飞《毛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材料三 大美江城,笔墨生辉。近日,国家级书法展览首次落地武汉,专家学者以书法为媒,纵论楚文化的率真浪漫。市民、学生和书法名家面对面,开展了“汉上书风”系列活动,让城市浸润墨香,让身处其中的江城百姓共同感受文脉传承之美。
——摘编自《长江日报》
(1)、指出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毛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一些国家和地区作出了不懈努力。根据某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推断他学习的是( )
A、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
19、 某班学生在前置学习过程中,查找到这些史料。它可以佐证( )
领域
概况
人口
1700—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达到3.9亿
城市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1801年—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近50万
教育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A、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
20、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商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它将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有利于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贸易。这种新的商业组织形式( )A、促进了西欧庄园发展 B、导致了租地农场出现 C、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D、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