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灭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最终打败蚩尤部落。炎命部落和黄帝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材料二 人口增长导致狩猎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于是神农(炎帝)制作农具来都,教民农作。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使百姓不再聚居穴处,能够躲避寒暑的侵袭。
(1)、材料一中的“最终打败蚩尤部落”的战役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写出“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3)、开放性/作为“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
2、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图二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材料二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它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轻松神灵用的玉踪、玉壁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锰。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两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2)、依据材料二中的文明标准,说明为何“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已经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
3、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面不人,从他们的事迹可以概括出禅让制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A、只看才能 B、只看贡献 C、选贤任能 D、血缘近亲
-
4、 传说与神话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关于传说、神话和其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搭配,正确的有( )
序号
传说、神话
反映的历史事实
①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
②
大禹治水,舜让位于禹
禅让制
③
炎黄传说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炎帝和黄帝
④
仓额创造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 1961年,黄帝陵(如下图)以其特殊的地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被称为“天下第一陵”是因为黄帝(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教民耕种肇始农耕文明 C、治水有功深受民众爱戴 D、制定刑法稳定社会局势
-
6、 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的“问天”之名取自先秦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2023年杭州亚运会,良渚元素“无处不在”,除火种采集仪式选在良渚古城遗址外,杭州亚运会、亚残会的火炬、吉祥物及部分场馆的设计灵感也都来自良渚文化。这彰显了我国的( )A、经济的发展繁荣 B、政治制度优越 C、思想理论的丰富 D、文化底蕴深厚
-
7、 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年前,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丰富文化内涵,包括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以下诗句中生动描述了该遗址内容的是( )A、周口店中寻龙骨,文明探险觅源流 B、应惊稻作传千古,一处干栏顺自然 C、半坡村是原人居,彩陶纷呈世所稀 D、炎黄祖先在此住,原始文明禅让制
-
8、 下列图片是历史书中某一子目的插图,这一子目是( )
炭化的稻谷
建房的木桩
A、周口店和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和原始农业 C、半坡居民和彩陶制作 D、黄帝和炎帝的传说 -
9、 考古学者通过碳-14等方法测出某原始人遗址距今约11000——9000年,并在遗址中发现了灰坑、火塘、墓葬等,出土了陶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鉴定出了粟和黍两种栽培谷物。据此可以推断出的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雕刻水平的高超 C、原始乐器的出现 D、河姆渡人的特点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摘编自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材料二 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他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北京人”虽然
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摘编自倪青义《探索神秘的考古谜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京人遗址为什么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
1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右面“山顶洞人的项链”是当时的人们将经过工艺加工的砾石、兽牙、鱼骨等组合穿缀成串饰,佩戴在项间,有的鱼骨还留下红颜色的染色痕迹。这一饰品的出现,反映了山顶洞人( )A、能制造工具 B、学会人工取火 C、有了审美观念 D、过定居生活
-
12、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发现时间
发现地点
相关事件
1965年
云南元谋县
考古学者发掘出远古人类遗址,命名为“元谋人”
1964年
陕西省蓝田县
考古学者发掘出远古人类遗址,命名为“蓝田人”
1929年
北京市
人类学家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人”
A、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B、“北京人”生活年代比“元谋人”早 C、人类遗址命名普遍以遗址所在地为准 D、考古学者与人类学家没有任何的区别 -
13、 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14、 自1964年以来,考古学者对蓝田人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现场都看到了许多这些遗址,最可知,蓝田人(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
15、 一个由多国考古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开展开挖掘,希望能够找到改写人类进化历史的化石。由此可见,化石是( )A、埋藏地下的远古生物遗骸、遗迹 B、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 D、普通的石头
-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科技和文化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探究一:辉煌的科技】
材料一 现在(我)从经传中采集,又涉猎民间歌读;向阅历多的人询问,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到醋酱的制作,凡是维持生计的事物,没有不完整记录的。书名为《齐民要求》。
——摘编自《齐民要术》序(译文)
材料二 公元462年,祖冲之经过多年查阅、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算,终于制成了《大明历》。在《大明历》颂行后,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坚信自己劳动的价值,并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
【探究二:传神的绘画】
材料三 他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动提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绘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人物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探究三:哭泣的石窟】
材料四 著名的石窟艺术。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我”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来源于哪些方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后在该领域所取得的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就是什么?并谈谈祖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请写出他的两幅绘画作品。(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材料四中两大石窟的名称。风沙的侵蚀、人为的破坏等,导致了这些石窟的损坏,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这些艺术品?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而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突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材料二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材料三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贵河流域向南运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间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并与原居的间越族长期相处,逐渐成为客家人。
(1)、材料一中西晋的“这场内乱”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危害?这一事件还导致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什么现象?(2)、根据材料二,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4)、开放性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8、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自萱卓巴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曾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欲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隆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摘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中的“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挟天子面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哪位皇帝?(2)、从材料看,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在哪次战役中得以实施?该战役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请说明理由。 -
19、 如果把“魏蜀吴的建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整合成一个单元,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王朝更迭与制度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
20、 一首歌曲中唱道:“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戏曲艺术 B、诗歌艺术 C、绘画艺术 D、书法艺术